1985年,军队精简,这位军区政委:拆几座大庙才行!我可以退下来

史学调查不乱查 2023-12-08 19:52:18

新中国成立后,留下了许多坑坑洼洼待补的坑,各方面的情况都要求精益求精,军队快速膨胀后,整改便成了重中之重。

至198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经历了多次的精简整编,但都没有达到最好的效果。

军队经历1969年后,因为时间长达近十年,长年累月的整军备战,使国家军队人员严重膨胀,到1975年的时候,解放军全军总人数已经达到了600多万。

于是1975年的6月份,中共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召开,军队整改的任务再一次提上了日程。

这次大力度的裁军势在必行,让不少军队在编人员都人心惶惶,不知道后续整改是如何动作。

南京军区第一政委的郭林祥,非但没有慌张,还切实地思考如何让军队整改更加完善,提出了关键性的建议,让军委都十分欣赏。

到底是什么建议呢?

整改迫在眉睫

其实在抗美援朝时期,军队的问题就已经暴露了出来,国家开始对全体解放军部队进行了多次的整顿。

1949年后的几年时间,无数人尚在高兴中国站起来了,不知国内经济呈现了严冬之势。

新中国成立不久,战后的创伤并不能马上填平,天灾人祸接踵而至,本就岌岌可危的经济更加雪上加霜,国内各方面的开销应接不暇。

经济的耗损比想象中的要大得多,必须要收紧开支才能安稳度过危机。

国内艰难地寻求经济增长的同时还发现除了民生,另外一笔必要的经济开支就是国家的防卫力量。

之前战争时期国内军队需要大量人力帮助击退敌军,人多就有优势,如今战事停歇,国内经济与军队的矛盾日益突出。

等反应过来,已经过于膨胀臃肿的军队总员数量实在庞大,让恢复时期的国民经济更是难以支撑。

中国军队力量的整改迫在眉睫,中央马上下达了军队精简的裁军计划。

起初计划进行的还算顺利,1951年的年底,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裁军就达到了一百多万的人数,让臃肿的队伍第一次“瘦”了下来。

减少军队人数的同时,中央军委还调整了军区的变化,将原来的6大军区改为了12大军区,最后又组建了福州军区,成为了第13个大军区,军区体制由此从四级改为了三级。

这次裁军数量看上去很是可观,但依旧不够,1955年,军队又进行了整编,再一次减少了军队人数。

1955年的裁军与1952年的裁军相比较精简了不少,算下来全部的军力一共精简了23.3%,军队中减少了最大比例的当属陆军部队,精简数据高达29%。

军队人数减少后,筛选掉大批浑水摸鱼的人,让军队有了更多的空间,留下的精干人员一凝聚,使军队整体实力有了大范围的提升。

随之军费开支减少,让国家的经济情况有了很好的喘息时机。

然而这口气还没喘过几年,就有人迫不及待地出来搞事情了。

1966年之后的时间,国内陆续出现了不同声音。

后来,前期好不容易平稳下来的军队人数经过不断的扩招,良好的队伍状态再次被打破。

“瘦”了没几年的队伍快速“反弹”,部队里甚至逐渐出现了编制混乱、比例失调等严重的问题,让军队内部的境况变得更加拥挤不堪。

一口气吃不成一个胖子,但一直不断吃,被恶意吃成了“胖子”的军队是迟早要“炸”的。

战争已经结束,中国之后外战的可能性小之又小,对于国家来说,当下是经济发展的关键时刻,两相权衡,民生经济必然是排在首位。

国家赚的每一分钱都要用到刀刃上,哪能让有心之人胡作非为!

军队精简整编刻不容缓。

1985年的大裁军前期,中央军委为了让裁军顺利进行,在北京开了一次座谈会。

这次座谈会上齐聚了各大军区的司令员和政治委员,南京军区的政委郭林祥也在场。

会议开完,最终正式确定此次裁军要继续裁掉一百万!

新的裁军计划一出,不仅震动了全中国,连世界各国也纷纷驻足讨论。

中国这次是要裁波大的了。

减和尚不如拆庙

为了协作裁军事宜,接到裁军命令的各大军区政委不比世界各国看热闹的心态。

他们各自头疼,现下军队情况复杂,人员繁多,要裁上百万人就要大动干戈,还会引起并不是件简单的事情。

郭林祥也对裁军的事情思考了一段时间,想来想去还是觉得应该从根源上解决军队的结构问题,这样才能让后期的军队有良好的发展。

恰巧在某一日,郭林祥在火车上与总政治部主任余秋里碰了面。

余秋里是负责这次裁军事宜的人员之一,他想了好几日,都没想到该用什么最适合的方法来开展裁军计划,正发愁的时候,就在火车上见到了郭林祥。

作为军区的政委,余秋里想郭同志说不定有特别的想法,就上前交谈。

郭林祥此前揣摩了许久,确实有另类的见解,将自己心中所想的说了出来。

他对余秋里说出了关键的信息:“减和尚不如拆大庙。”

余秋里见他真有别的想法,眼睛一亮:“如何拆大庙?快说来听听。”

“所谓的拆大庙,就是把几个大军区合并起来。”郭林祥解释说,“就比如南京军区就可以和福州军区进行合并。”

余秋里细想一番,觉得很有道理,军队的组织结构一向复杂,军区合并可以减少重复的职位,把职位的大庙拆了,“和尚”自然也就少了。

以往就是光裁军不动营,所以短时间内精简队伍的成效明显,但时间一长还是难以控制,就像铁道兵部队的减少又增加,也是印证了这一点。

余秋里想想其中还有别的问题,庙没了,和尚就会流离失所,人一多,难免生怨。

余秋里继续跟郭林祥探讨:“这办法可行是可行,但各大军区合并了,那原本军区的干部问题有些难办。”

郭林祥心中早有应对之法:“若是南京军区和福州军区合并后,那就让向守志同志当司令员,傅奎清同志当政委,我可以从位置上下来。”

余秋里听后点点头,心里记下了,但事关重大,不他能自己做决定,因此并未在郭林祥面前表达自己的最终看法。

下了火车,余秋里把郭林祥的意见说给了杨尚昆听,想问问他的看法。

杨尚昆听后难掩喜色,郭林祥的提议给裁军的难题提供了新思路,当下就同意了郭林祥的这个方法。

杨尚昆后面见到了郭林祥,笑着说:“郭林祥同志,你那个军区合并的意见非常好!”

根据结合郭林祥的意见,裁军的进程开展得比想象中的顺利。

如郭祥林自己说的,他本打算在这次整改中就彻底退下,把手中的兵交出去,毕竟年事已高,是到了该安享晚年的时候了。

但杨尚昆经此事后却不舍得让郭祥林退下,在郭祥林多次表示想要退出时,杨尚昆告诉郭林祥,军委非常认可他的能力,为了让郭林祥更好的参与裁军整编之事,已经决定让郭林祥担任军纪委书记的职位了。

有了军委的出面,郭林祥也不好再推脱,再一次接下了重担。

郭林祥本意在军纪委书记这个位置上坐满一年就退休,然而一年后的郭林祥依旧还在职位上,除了军纪委书记,还担任了总政治部副主任一职。

郭林祥想让贤的心没有消失过,但想是一回事,做又是一回事。

郭林祥上任后并没有随意敷衍,而是对每一件事都严格把控,亲力亲为,成为了军纪委书记的郭林祥除了对裁军的事情出谋划策,还对端正党风之事把握严格,确保在裁军期间不会出现其他乱七八糟的岔子。

上了许多年战场的郭林祥认为这次裁军也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场,办什么事情首先都要有信心,就跟打仗一样,没有信心是肯定打不了胜仗的。

郭林祥带着自己的信心,在军委兢兢业业的工作,为国家做出了不少大贡献,使国家的发展能够进一步推进。

就如整顿军队期间,郭林祥发现了“出纰漏”的例子后,反应迅速绝不姑息。

当时的郭林祥收到有电报,电报是一位大军区的政委发过来的,提起整改军队的过程中,发现了有别个单位在精简整编中私分公款。

郭林祥眼里可容不下这等事情的存在,马上就下了命令,严肃查处私分公款的单位并且要回收公款,对单位的相关领导也严格调查,以杜绝此类事情的发生。

裁军收获颇丰

从1985年百万裁军政策的成立与实施,在1987年经过所有各级党委与政府的层层协作下,最终完成了裁军百万的任务。

裁军的背后也少不了艰辛,百万大裁军涉及了很多跟着部队出生入死的老同志,经过了中国的种种变迁,好不容易国家安稳了,自己又成为了裁军首当其冲的体制编制调整对象,难免生出委屈的心理。

好在安置好裁去职位的新兵老兵们都安排了其他去处,阻碍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百万大裁军的成果收获颇丰,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和总后勤部的人员瞬间减半,减少了军级以上单位三十多个,同时撤销的师、团级单位高达4000多个,让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军部队进行了一次脱胎换骨的大变化,军队的臃肿状态一去不返。

不仅国内人民见证了这个成果,世界也一直没有移开视线。

前西德《波恩评论报》提起中国百万裁军,不由连连赞叹:大家都在谈论裁军,可是迄今为止只有中国人的言行一致。

这次百万裁军的大成功,自然少不了郭林祥的出谋划策。

郭林祥当时的建议提到了点子上,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关键时间节点,解决了军队的问题就相当于解决了大半经济的问题 ,能很好的减缓压力。

郭林祥在军委任职期间做事干脆利落,收获了许多人的信任,余秋里每每出行都会十分放心地将事情交给郭林祥办理。

即使是迈入了老年,郭林祥依旧能力出众不减当年风采,思维开阔,正是军委求之不得的得力助手,有这一层面的关系在,也难怪军委处不愿让郭林祥退休。

郭林祥虽没有退休,但依旧在职位上为国家大事操劳贡献自己的力量,甚至一待就是五六年,只为了让中国更好更快地融入进崭新的世界里。

从军纪委书记到总政治部副主任,郭林祥时刻严于律己,以自身带动起了军委干部员工的积极性,员工们精神饱满,纷纷把他当作部队纪律的典范。

国家与人民拥有郭林祥是幸运的,在改革和裁军的过程中,有了郭林祥为榜样,让更多的人知道想事做事,要治标更要治本,才能以绝后患。

郭林祥为年轻一代领导干部腾出空间,让他们有机会施展才华。

1990年,在贡献了自己最后力量的郭林祥终于退休,了却了自己几年前的愿望。

即使是退休了,郭林祥仍然没有抛下一切安享晚年,他依旧关心军队的发展,关心国家的进一步建设和变化,闲暇时间还会向百姓们宣传中国军队的力量,让人们更好的了解解放军。

2010年的4月,前半生在为国家存亡奋斗在战事一线、后半生为国家发展延长退休时间继续工作的郭林祥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英雄身死,为后世留下的影响却是巨大的,郭林祥的精神必然将永存!

参考文献:

[1]1985年百万大裁军.潘宏

[2] 新中国大裁军实录.樊剑英

[3] 郭林祥上将:善处“老大难”问题,人谓保车不丢卒.中国新闻网

0 阅读:0

史学调查不乱查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