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至正十一年(1351年)五月,农民起义军领袖韩山童、刘福通在颍州揭竿而起,发动反元起义,因所部军士皆头裹红巾,遂称之为“红巾军起义”。红巾军起义后,各地群起响应,天下大乱。至正年十二年(1352年)正月,定远县士绅郭子兴举义反元,自称元帅,旋即攻取濠州,而后,以濠州为根据地招兵买马,扩充实力。
当时在郭子兴军中担任百户的汤和便写信给自己的老乡朱元璋前来参加义军,朱元璋接到汤和的信件后思考了整整三天,毕竟是造反掉脑袋的事情,最终决定豁出去了赌一把,于是25岁的和尚(朱元璋当时在皇觉寺当和尚,因寺庙经营不善,又出去化缘,说白了就是乞讨)朱元璋来到了濠州,正式成为一名反元义军。
朱元璋参军后,英勇善战,屡立战功,又刻苦自学(因小时候家里苦,朱元璋没读过书,在军营里朱元璋珍惜时间学习文化),很快便脱颖而出,受到了郭子兴的赏识。郭子兴提拔朱元璋为亲兵九夫长(相当于自己的警卫队长),并将自己的养女马秀英嫁给朱元璋,此时的朱元璋可谓事业和爱情双丰收。
然而,就在一片祥和的氛围下,濠州城内爆发了一场严峻的危机。当时濠州城内除了郭子兴还有孙德崖等部义军。很快郭子兴与孙德崖就爆发了矛盾,孙德崖设计绑架了郭子兴,双方内战一触即发。关键时刻朱元璋率兵及时救回了郭子兴,这才避免了一场冲突。事后,朱元璋建议郭子兴离开濠州到别处发展,但郭子兴放不下濠州城的繁华,不愿离开,但朱元璋敏锐地发现濠州城没什么前景,并在心中思考如何破局之策。不久后,郭子兴派朱元璋回乡赵兵,凭借着红巾军的旗号,朱元璋迅速招揽到700多人,回到濠州后,郭子兴提拔朱元璋为镇抚使。
就这样,朱元璋在濠州城内又待了大半年,至正十四年(1354年)正月,朱元璋向郭子兴请命离开濠州,到外地发展,以策应濠州城内的义军。郭子兴认为朱元璋此举可以分担濠州城防守压力,又可以得到一个强大的外援,便答应了朱元璋。于是,朱元璋便从先前招募的700老乡兵中精挑细选24人,带着他们一起出去创业。这24个人分别是:
徐达、汤和、吴良、吴祯、花云、陈德、顾时、费聚、耿再成、耿君用、唐胜宗、陆仲亨、华云龙、郑遇春、郑遇霖、郭兴、郭英、胡海、张龙、陈桓、谢成、李新材、张赫、周德兴。
而他们还有一个更响亮的名号,即“淮西二十四将”。朱元璋带着这24人离开了濠州城,那真是“鱼入大海、虎入深山”,朱元璋的事业也是蒸蒸日上,14年后,淮西二十四将之首的徐达,更是从南到北收复了燕云十六州,实现了当年岳飞一生都未能实现的梦想。“淮西二十四将”也成为继汉唐两个伟大时代后,最强大的名将天团,他们用无上的军功重塑了汉人的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