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春天,华东军区下面的21军接到命令,要去朝鲜战场打仗。可那时候,军长吴咏湘身体不舒服,能不能去还是个未知数。所以,上面就想了个备用计划,想让在南京军事学院工作的吴华夺来当军长。不过呢,吴华夺的单位领导不乐意了:这家伙在我们这儿用着正顺手呢,不能走!
提到21军,它最早叫华野2纵,头一任纵队司令是韦国清,接着滕海清当了第二任司令。等新中国成立了,到了1952年秋天,军长就换成了吴咏湘。
吴咏湘健康状况欠佳,所以在接到要去朝鲜前线的任务前,上级已经有所准备。陈老总考虑让吴华夺去当军长。
要是说对这支部队的了解,吴华夺那可是比吴咏湘要深得多。吴华夺对这支部队的情况那叫一个熟悉,相比之下,吴咏湘就显得没那么了解了。
抗战打完了,吴华夺就到了山东野战军2纵,当上了旅参谋长,帮旅长朱绍清和政委高志荣一起干事儿。当初华野2纵刚成立那会儿,吴华夺就是2纵的副参谋长,他参与了打郝鹏举的战斗,还有南麻攻坚战、胶河战役。后来打胶东保卫战的时候,他被调到6师去当师长了,原来的师长滕海清呢,被调去13纵队当副司令了。
6师最开始是新四军9旅,那是抗战时候张爱萍在皖东北组建的革命队伍,后来被整合进了新四军3师和4师。当上师长以后,他参与了高密城的硬仗,那场仗打得相当漂亮,把渤海、胶东、鲁中这三个大战区给连起来了,总部和野战军领导还给纵队发了祝贺的电报。
后来,他们再次硬碰硬地在水沟头进行了阻击战,接着又在官渡口展开了攻打和支援济南的战斗。在淮海战役里,他们负责对付杜聿明集团的指挥。第六师直接攻打王庄的敌人据点,守在那里的是邱清泉兵团的七十一军九十六师。整个战役下来,他们带着队伍消灭了8500多名敌人,也因此得到了总部的表扬。
打完渡江战役,南京解放后,他就没再上前线,转到了华东军政大学当教育长。等新中国一建立,他又被派到新成立的南京军事学院,去做了行政管理部的部长,那可是军事学院里挺重要的一个部门,级别是正军级的,他也因此从师级升到了正军职。
吴华夺算是21军的老资格了,他亲眼见证了这支队伍的逐渐壮大。
吴咏湘在21军待的时间并不长久,1949年他就转去做了军参谋长,随着队伍参与了渡江战役,还有解放华东的战斗。等到新中国建立起来,他就升为了副军长。到了1951年,滕海清调到南京军事学院进修,这样一来,军长的位置就空了出来。
1952年那会儿,他当上了21军的军长。到了1953年春天,上头说要让21军去朝鲜前线打仗。但因为他身体不太好,陈老总就琢磨着换人,最后选中了了解21军情况的吴华夺。一跟吴华夺说这事儿,他别提多高兴了。本来呢,之前让他去搞军事教育,他心里还有点小纠结,毕竟他更想在前线出把力。
现在这时候,他虽然挺合适,但不在华东军区管辖下,陈老总不能直接安排他,只能找刘院长商量。刘院长呢,他觉得华东这边打仗的将领不缺,可军事学院教书育人得有人才,再说吴华夺对这工作已经很上手了,用起来挺溜,就想让他继续待着。
刘院长和陈老总在解放战争那会儿是搭档,军事学院嘛,就是培养正规军人的头一个地方,得支持,得团结一心。所以,老总就没再硬要吴华去争那个21军。可能是没找到更合适的人,也可能吴咏湘身体还行,最后就让他去朝鲜前线打仗了。吴华呢,从那以后近20年都在教育上待着,一直到1969年都没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