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3岁非洲女孩嫁河南41岁大叔,婚后种20亩花椒致富幸福至今

站在马路边 2024-12-08 08:36:52

在河南洛阳孟津县城关镇杨张村,有这样一对夫妻,暴击了中国不少的单身狗!

“真冷咧~”

站在花椒地里的娜布力娅跺着脚,这一片地她和丈夫打理了将近七年,二十亩花椒树整整齐齐,枝干在腊月的寒风中簌簌作响。而她的家乡——非洲乌干达,一年四季都是暖洋洋的,哪像这里,冬天寒风刺骨,呼出的气都能结成白霜。

谢晓伟接过妻子手中的剪刀:“你先回屋歇着,我来弄。”

“不中!俺要跟你一起干。”娜布力娅执拗地摇头,一口地道的河南话逗笑了丈夫。

十年了,当初在乌干达工地上那个举着玫瑰花的姑娘,早已和这片黄土地融为一体。只是每到寒冬,她还是会想起家乡常年 22 度的温暖。这份思念和她对新家的热爱一样真切。

2014 年以前,谢晓伟的生活是另一番模样,家里兄弟姐妹多,父亲走得早,他初中没毕业就开始帮家里干活,那时的梦想很简单,就是能让家里的日子好过些。

家里穷,顿顿吃白馍都吃不起,谢晓伟到了结婚的年龄的时候,连说媒的人都不来他家门。村里人也最爱拿他打趣,说他都快四十的人了还打光棍。

谢晓伟不爱听这些话,索性常年在外打工,但他没想到,命运会在万里之外给他一个意外的惊喜。

谢晓伟是个钻工,手艺好,人也实在,工地上的师傅们也都喜欢带着他干活。当时中国一家企业承建了从坎帕拉到恩德培机场的高速公路,所以 2013 年末,他被选中跟着工程队去了乌干达。

在工地的食堂每次谢晓伟去打饭,总有一个爱笑的黑人姑娘,会多给他一勺菜,然后笑着用蹩脚的中文说:“你瘦,多吃...”这个姑娘就是娜布力娅,她是食堂招的帮工,总是充满好奇地打量着这些来自远方的中国工人。

在乌干达,娜布力娅见惯了当地男孩子们吊儿郎当的样子。眼前这个安静的中国男人,虽然话不多,却让她感觉特别踏实。每天看他独自一人吃饭的样子,她就忍不住想过去照顾他。

工地的日子平淡却温暖,娜布力娅总给谢晓伟打最多的饭,盛最热的汤。他不好意思,就抢着去帮娜布力娅洗碗。一来二去,工友们都看出了门道,打趣说:“老谢,人家小姑娘对你有意思咧!”

“咋可能嘞。”谢晓伟憨厚地摆手,脸却悄悄红了。40 岁的汉字哪敢想这些,可心里却像揣了只小兔子,总忍不住砰砰直跳。

他们开始教对方说自己的语言。谢晓伟教她说“谢谢”,她教他说“Weebale(韦巴莱 )”。语言不通,他们就比划,就画画,就指着东西现学现用。Weebale、Thank you、谢谢,三种语言混着说,却都道出了同样的心意。慢慢地,他知道了娜布力娅是家里的独女,从小被妈妈宠着长大。

“俺妈说,找对象要找个老实人。”有一天,娜布力娅用刚学会的中文突然冒出这么一句话。谢晓伟愣了半天,才明白过来,羞得抓耳挠腮,躲去干活了。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娜布力娅捧着一大束刚采的玫瑰花,站在谢晓伟面前。花儿红得耀眼,她的笑容比花儿还亮。

“我 ... 喜欢 ... 你。”她一字一顿地说着,生怕发音不准。

工友们炸锅了直呼老男人开花了...四十岁的谢晓伟当场懵了,这是他头一回收到玫瑰花,头一回被人表白。他心里早就喜欢上这个开朗的姑娘,可看看自己又快四十的年纪,再想想两人的差距,他犹豫了。

“俺都四十了,你才二十出头 ... 再说俺是农民,你 ...”

“我不管!”娜布力娅打断他的话,“年龄是数字,农民也很好。你对工作认真,对人诚实,这就够了。”

就这样,在异国的土地上,一段跨越山海的情缘开始生长。谢晓伟去娜布力娅家提亲的时候,那是紧张得不行,生怕人家嫌弃他年纪大。没想到,娜布力娅的妈妈爽快的点了头。

2014 年 9 月,他们在工地举办了婚礼。没有豪华的场面,但工友们都来捧场,热闹得很。娜布力娅穿着白色的婚纱,像个公主。谢晓伟也穿着新买的西装,紧张得直冒汗,却笑得比谁都开心。

婚后不久,娜布力娅就有了身孕,谢晓伟更是把她当成宝贝,工作再累也要照顾她。2015 年,他们的儿子降生了,谢晓伟琢磨了好久,用两人名字的一部分,给孩子取名“谢布伟”。

那年年底,工程快完工了,施工队要回国。娜布力娅二话不说,收拾行李就跟着丈夫回中国。临走前,她抱着儿子,看着这片见证他们相爱的土地,眼里虽然有不舍,但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期待。

2015 年深秋,一家三口回到了杨张村。回家那天天还没亮,谢晓伟的妈妈李雪云就起来忙活了,因为儿子在电话里说要带媳妇和孙子回来,她激动得一宿没睡好。

远远地,她看见一群人走来,儿子身边站着个高个子姑娘,怀里抱着个小娃娃。李雪云心里打鼓,不知道该咋跟这个洋媳妇说话。

“妈!”娜布力娅大步跑过来,一口河南话把李雪云喊愣了。这一声亲切的呼唤,让李雪云眼眶一下就湿了。

李雪云早就把屋子收拾得一尘不染,还蒸了女儿在城里买的白面馍,炒了几个拿手菜。她怕儿媳妇瞧不上农村的条件,没想到娜布力娅一进门就帮着干活,把婆婆心疼她的话都堵了回去。

平日里不爱说话的李雪云,被儿媳妇的热情感染得话也多了起来。虽然有时候方言俚语的说不明白,但比比划划的,倒也其乐融融。娜布力娅学得快,没多久就能跟邻居们唠嗑了。

刚来时,村里人见了这个黑人媳妇都忍不住多看两眼,背地里也有议论。可没过多久,娜布力娅就用她的热情大方和勤快赢得了大家的心。“别看长得黑,人家说话麻利,干活利索,比咱们自家的闺女强多了。”这是村里人的评价。

“婶子,俺给你尝尝这个。”她学着婆婆做饭,还改良了些非洲口味的菜,请邻居们品尝。村里人都说:“这洋媳妇比咱本地闺女还贴心。”

娜布力娅跟着来到中国后,最让谢晓伟心疼的事儿,就是娜布力娅是真的怕冷,头一回见到雪的时候,她高兴得像个孩子,可没一会就冻得直哆嗦。李雪云二话不说,给儿媳妇一针一线缝了件棉袄,谢晓伟更是买了空调,只为了让屋里暖和些。

“俺娘家天天都是夏天。”娜布力娅常这么说,但从没抱怨过。她穿着婆婆做的棉衣,在寒风里干活,脸上总是挂着笑。

为了更好地融入这个家,娜布力娅天天跟着电视学中文。谢晓伟还买了本英汉词典,手把手教她认字。晚上吃完饭,两口子就坐在堂屋,一个教一个学,李雪云在旁边听着。

日子就这么红红火火地过着,娜布力娅不仅把河南话说得地道,连做饭也有了章法。锅贴、捞面条、烙饼,样样都能做得有模有样。一年下来,足足胖了三十斤,成了村里最有福气的媳妇。

谢晓伟出国打工攒了些钱,但总不能光指望打工。2017 年开春,谢晓伟就琢磨着要干点啥。后来,他相中了村后头的一片荒坡,想承包下来种花椒。

“你们这花椒,在我们那儿可金贵着呢。”娜布力娅笑着说,“以前在家,妈妈买一小把都要省着用。”

谢晓伟:“真的?那咱们是不是可以 ...”

娜布力娅听了丈夫的想法:“好啊,俺跟你一起干!”

“对啦!”娜布力娅眼睛一亮,“我还认识一个在坎帕拉做生意的老乡,必须要试试!”

农村人都知道种花椒可不是个省心的活,树要三年才能挂果,中间要费不少工夫,而且摘花椒那才叫受罪。

就这样,他们承包了二十亩荒地,从整地到栽苗,从施肥到修剪,夫妻俩摸索着学,一点点把荒坡变成了花椒园。冬天最忙,为了防止花椒树脱水,他们得顶着寒风去浇水。

“你看这树,像不像俺们俩?”娜布力娅常跟谢晓伟开玩笑,“刚来的时候,啥都不懂,现在也能扎根开花了。”

2018 年,他们又添了个小儿子,叫谢亚非,大儿子布伟整天叽叽喳喳地跟弟弟说着河南话,逗得娜布力娅直笑。

日子渐渐红火起来,花椒树开始挂果,现在谢晓伟两口子一年收入小十万。娜布力娅也有了自己的中文名字——“咏梅”。村里人都说这名字配她,冬天里开花,越冷越精神。

如今,花椒地里的树越长越旺。大儿子布伟都上小学四年级了,整天跟着爸妈在地里转悠;小儿子亚非在幼儿园里撒欢,成了班里的开心果。每到晚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听李雪云讲年轻时的故事,日子过得有声有色。

“冷不冷?”寒冬的夜晚,谢晓伟还是会这么问。

“屋里暖和着咧!”娜布力娅缩在沙发里,一边剥花椒一边笑,“再说了,都十年了,俺早成河南人啦!”

十年光阴,这对夫妻用真心浇灌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这片黄土地上,一个非洲姑娘找到了归宿,一个中国农民圆了自己的梦。他们的花椒园,见证着这段跨越万里的情缘,在时光里愈发芬芳。

注:本文根据澎湃新闻《非洲姑娘嫁给中国大叔,回河南农村种花椒致富》相关报道改编,为提升可读性,对部分细节进行了文学性处理。图片源自互联网,仅用来呈现故事。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