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唐钟声(二九)李训发动甘露之变诛杀宦官,却遭仇士良出兵反杀

惊心鸟 2025-02-11 01:42:35

甘露之变是晚唐时期最为重要的政治事件之一,也对唐朝历史产生最重要影响的大事。这次事件是以李训为代表的拥护唐文宗李昂的朝廷大臣,对宦官集团的一次激烈的反击行动,目的是彻底诛杀宦官集团,帮助李昂夺回朝廷的控制权。然而这是一次失败的行动,李训等人不但没能成功诛杀宦官集团,还被宦官首领仇士良指挥神策军发动反击,大势屠戮朝廷大臣,让唐朝朝廷陷入了自安史之乱以来最大的一次集体被屠杀的危机之中。这次屠杀将唐朝文官精英屠戮殆尽,也断了国家最后的生机,国家陷入了不可收拾的局面。

事情发生在唐文宗李昂的晚期,当时李昂认为唐宪宗李纯、唐敬宗李湛先后死于宦官集团之手,所以对宦官集团掌控朝廷大权感到担忧,于是策划了一系列诛灭宦官集团的行动。唐文宗李昂亲自下命令的行动有两次,一次是令宰相宋申锡诛灭宦官,一次是支持大臣李训和郑注诛灭宦官。甘露之变发生在第二次诛灭宦官的后期,给唐朝的历史产生了即位重大的影响。在第一次宋申锡诛灭宦官的策划中,由于参与者京兆尹王璠泄密,使得以王守澄为首的宦官集团制造了宋申锡和漳王李凑谋反案,让这次诛灭宦官的行动夭折。

第一次除宦失败后,唐文宗李昂并不甘心,拉拢了宦官首领王守澄推荐的大臣李训和郑注,开始了第二次诛灭宦官集团的谋划。李训是牛党宰相李逢吉的侄子,因为贿赂王守澄和郑注得以被推荐给李昂,进而受到重用,成为第二次诛灭宦官的主要策划人。郑注本是江湖游医,后来成为王守澄的心腹,被推荐治疗唐文宗李昂的中风病症。李昂病好后对郑注非常宠信,逐步将其拉入了自己的阵营,让其和李训互相配合进行诛灭宦官的谋划。两人在初期非常成功,先后诛灭了王守澄、杨承和等宦官首领,却在最后一次斩草除根的行动中失败。

当时唐文宗李昂非常重用郑注和李训,让他们掌握了朝廷大权。因为郑注和李训是宦官首领王守澄推荐的,所以也得到了王守澄集团的支持。于是朝廷中人出现了一个错觉,外人以为郑注和李训是宦官集团在朝廷的代言人,而实际他们则在和李昂暗中谋划诛灭宦官集团。李训给李昂出了一个主意,就是先诛灭宦官、然后平定河湟,最后收复河北各藩镇,以此来达到唐朝的中兴。李昂对李训的策划很认可,于是赋予了李训和郑注很大的权力,让他们便宜行事。李训行动的第一步是除掉王守澄的对手,宦官集团另一位首领杨承和一党。

前文讲过,唐朝的宦官集团不是铁板一块,而是有着各个派系的。王守澄是最大的派系,他从唐宪宗李纯晚期掌权后,一直智障着宦官集团和神策军的大权,对皇权产生了极大的威胁。尤其是在唐穆宗李恒时期,王守澄出任枢密使,成为节制天下兵权的太监。唐敬宗李湛遇刺后,王守澄拥立唐文宗李昂即位,然后同时掌控枢密使和神策军右军中尉的大权,一时间权倾朝野。王守澄在朝廷中的劲敌便是杨承和一党,这里面出了身为枢密使的杨承和,还有掌控神策军左军中尉的韦元素,其实力足以与王守澄分庭抗礼。

李训选择先除掉杨承和一党,既是为了削弱宦官集团的实力,也是为了争取王守澄的支持,还通过这种表现来赢得唐文宗李昂的信任。因为郑注是王守澄推荐的,又受到李昂的重用,所以遭到了朝廷大臣的反对。李党领袖李德裕、牛党领袖李宗闵、牛僧孺,先后出面弹劾郑注,引发了一系列的政治斗争。李训抓住这个机会出手,先借用牛党之力将李德裕贬职外放,然后又污蔑李宗闵、牛僧孺勾结宦官谋反。在这各案子中,被李训控告与牛党等人勾结的宦官,就是神策军左军中尉的韦元素和枢密使杨承和。

因为牵涉到谋反案,所以涉案的大臣和宦官都遭到了严厉的打击。韦元素和杨承和先后被处死,李宗闵和牛僧孺也被罢相外放,朝廷成了李训的天下。如此一来李训和郑注网罗牛李两党的残余,另外组成一党,成为了朝廷的核心控制力量。李训也因此得到了唐文宗李昂毫无保留的信任,在朝廷中的风头一是无俩。掌握朝廷大权后,李训和郑注立刻把矛头对准了宦官首领王守澄。正当王守澄还在为自己的政敌杨承和的人被处死而欢呼时,在李训和郑注的推荐下,唐文宗李昂却启用了一直被王守澄打压的太监首领仇士良。

仇士良的来历非常不简单,可以说是王守澄的世仇。仇士良出自于唐宪宗李纯的东宫,是当时宦官集团资历最老的宦官之一。唐宪宗李纯初年重用宦官首领吐突承璀,令其带兵出征河北各藩镇。仇士良在这些战争中都作为吐突承璀的副手,立下了不少战功,三度出任内外五坊使。唐宪宗李纯去世后,朝廷中出现了皇帝之争。当时吐突承璀拥立澧王李恽,王守澄和梁守谦拥立太子李恒。最终吐突承璀在政治斗争中失败被杀,李恒得以登基即位,是为唐穆宗。唐穆宗执政期间罢免了五坊使的职位,仇士良也因出自吐突承璀门下而被闲置。

直到唐敬宗李湛即位后,仇士良才重新被启用,外放出任鄂岳监军使。唐文宗李昂即位后,宦官集团以王守澄的权力最大,仇士良只能回宫出任典内侍省,后来历任右领军卫将军、内外五坊使、内侍知省事、飞龙使等职。因为仇士良出自于吐突承璀门下,所以一直被王守澄一党打压,在宦官集团中位高而无权。韦元素、杨承和被杀后,宦官集团出现王守澄独霸的局面,所以李训和郑注推荐了仇士良。一方面是因为仇士良与王守澄有私怨,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仇士良资历高、能力强,在军队中还有着很高的声望,能与王守澄分庭抗礼。

王守澄万万没想到李训和郑注背叛了自己,将自己的政敌推上了神策军中尉的位置。因为有了仇士良的支持,李训和郑注先建议唐文宗李昂除掉王守澄的心腹陈弘志,然后又明升暗降架空王守澄。于是陈弘志从襄阳监军的位置上被召回长安,半路上被军士杀死在青泥驿。因为陈弘志是暗杀唐宪宗李纯的元凶,所以李训的这一操作得到了朝廷群臣的支持。然后在李训的建议下,李昂将王守澄升任六军十二卫观军容使,这个职位名义上是神策军最高权力职,实际上被明升暗降,架空了他作为神策军中尉的权力。

失去军权后,王守澄控制宦官集团大权十五年的历史被终结,很快被李昂派去的太监杀死。因为除掉王守澄的功绩,李训被拜位宰相,而郑注则出任凤翔节度使。事情发展到这里,宦官集团已经被除掉大半,除了依旧掌权的仇士良外,能控制神策军大权的宦官已经很少了。接下来来,李训和郑注谋划将宦官集团一网打尽,他们向唐文宗李昂递上了一根计划。他们打算在浐水给王守澄下葬,然后让掌权的宦官都去送葬。李训谋划让郑注提前回凤翔搬兵,在给王守澄下葬后关闭墓道,将所有宦官杀死在墓道中,将宦官集团一网打尽。

李训的计划得到了唐文宗李昂的认可,于是郑注火速前往凤翔搬兵。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郑注一走,李训却改变了计划,打算提前发动行动,这便是甘露之变。李训任命郭行余、王璠为节度使,让他们率领金吾卫、御史台、京兆府吏卒一同诛杀宦官,并将郑注作为了诛杀宦官后的下一个目标。他们制造了一个谣言,让金吾将军韩约奏称金吾左仗院内石榴树夜降甘露,是天降祥瑞,并劝唐文宗李昂前去观看。李昂抵达附近的含元殿后,先让宰相和中书门下的官员去看,然后又让仇士良、鱼弘志等宦官去看。

当时李训派了王璠、郭行余率领士卒正在丹凤门外待命,左金吾卫大将军韩约率领金吾卫的兵埋伏在金吾左仗院内,打算仇士良等人一进入院子就动手,将宦官们一网打尽。谁知道这个布置还出了变故,先是王璠、郭行余之到场一半,邠宁节度使的兵并没有到,然后是韩约的埋伏被仇士良等人提前发现。

于是仇士良等人冲出金吾卫的埋伏圈回到含元殿,然后直接带着唐文宗李昂逃走。虽然李训带着兵卒们不断追击,却也被仇士良等人带着皇帝成功逃入宣正门。此后仇士良关闭皇宫大门,触动神策军平乱,剿灭了金吾卫等兵卒,李训精心策划的甘露之变以失败而告终。

甘露之变失败后,仇士良派出神策军封锁长安,四面出击抓捕李训的党羽,大量的朝廷大臣被杀,其中还包括宰相王涯、贾餗、舒元舆等朝廷重臣。李训在失败后逃到终南山投奔僧人宗密,宗密在别的僧人劝说下不敢留下李训。李训只得逃亡凤翔投靠郑注,谁知道半路被对方抓住杀死。郑注来不及带兵赶到长安,听说甘露之变后果断退回了凤翔。仇士良控制长安后,派人联络了凤翔监军张仲清,命令他诛杀李训的党羽郑注。郑注对自己手下没有防备,最终被对方设宴诱杀,然后被宦官集团派人抄家灭族。

甘露之变之后,以仇士良为首的宦官集团出动军队对唐朝朝廷大臣的一次集体性屠戮,杀得血流成河,也让朝堂为之一空。事后朝廷大权完全被宦官集团掌握,朝廷大臣成为了宦官们的提线木偶,唐朝深层次的陷入了宦官专权的深渊之中。唐文宗李昂遭到沉重的打击,无法在组织起对宦官集团的反击,几乎被宦官们软禁起来。他整天自怨自艾,又以汉献帝自比,日子过得郁郁寡欢。此后不到几年便抑郁成病,年仅三十三岁便撒手人寰。至此唐朝终于陷入了不可挽回的局面,在亡国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虽然后来唐武宗李炎和宰相李德裕力图救亡,但都已经无力回天,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王朝终于到了该落幕的时候了。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