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虾塘底泥翻耕,曝气结合方案,琼州海峡,防酸化措施

小许养殖 2025-02-23 05:11:33

青虾塘底泥翻耕,曝气结合方案,琼州海峡,防酸化措施

青虾可是咱们水产养殖里的宝贝啊。在广东、广西这些南方沿海地区的养殖户们对它可熟悉了,它生长速度快,个头不大但肉厚膏肥,很受市场欢迎,经济效益相当不错。像3年前的湛江就有不少虾农靠养青虾尝到了甜头,一亩塘能有不错的收成。南方湿热,水质啥的变化特别快,虾很容易生病,这可让养殖户头疼不已。

说到青虾养殖的痛点,那还真不少。就拿塘泥酸化来说,随着养殖时间一长,塘泥里的有机物越来越多,这容易把水质给带坏了。比如说,福建有养殖户发现,养了1年的虾塘,塘泥越来越薄,虾也不爱在底下活动,还容易得病。

在北方干冷一些的环境下,青虾养殖面临的情况又有所不同。比如在山东的一些养殖场,冬季温度低,青虾生长缓慢,而且容易出现冻害。如果底泥处理不好,虾在冬季就更容易生病。有的养殖户说,他们之前忽略了塘泥翻耕,结果虾的生长周期延长了,收益也就受到了影响。

那底泥翻耕有哪些好处呢?它可以打破底泥的板结,促进底质的通气性,就像给塘泥松松筋骨。广东中山有个养殖户,他去年在自家虾塘进行了底泥翻耕,发现虾的活力明显增强,生长速度也快了不少。不过,这底泥翻耕得讲究方法,不能翻得太深,不然会搅浑水,让虾很不舒服。

曝气在青虾养殖里也重要得很。它可以增加塘里的水溶氧量,让青虾呼吸更顺畅。像广西北海的一些养殖户,在夏季高温时,每天定时曝气。但曝气设备得选好,而且曝气量要调合适,不然后果很严重。

防酸化要和底泥翻耕、曝气结合起来。在南方沿海,养殖户们试过不少办法。有的在水下种些水生植物,像苦草之类的,能吸收多余有机物,改善水质。还有的用微生物菌剂来分解底泥中的有机物,调节水质酸碱度。

说到绿植,紫苏就很不错,能净化水质、杀虫;薄荷也是,不仅能净化,还有独特气味能驱虫;狐尾藻生长特别快,大量吸收污染物质;小茨藻耐寒耐污,适合北方的环境;狐尾藻适应能力强,能吸收多种营养元素,南方的养殖户们经常用它。北方养殖户选狐尾藻就比较合适。

我有个朋友老程是广东的虾农。他以前光知道养虾,没太在意底泥和水质这些,结果池里的青虾老是长不大还生病,产量也低。后来他去听了个水产专家讲座,学到这些养殖技巧,就开始改造池塘,定期翻耕底泥、曝气和用微生物调控水质,又种上水生植物。半年后,青虾长得又肥又大,产量翻倍,还很少生病。老程高兴地说:“以前凭经验,现在还得依靠科学啊。”

不过呢,底泥翻耕的时间也有讲究。在夏季高温时,得挑清晨或者其他水温低的时候翻,不然翻起来的底泥会释放大量有害物质,伤害虾。曝气的设备要根据虾塘面积来选,确保水溶氧充足。像海南的养殖户,虾塘面积大,就选了那种大功率的曝气设备,一天曝气好几个小时,保证水质。

我们还可以在青虾养殖中采用间作模式。比如,在虾塘空闲的时候种上菱角,菱角的根系能净化水体,菱角壳在水底腐烂后能提供营养。菱角是南方的特产,养殖成本比较低,适合在温暖潮湿的环境里生长,并且有较强的适应性。而且菱角的花期长,从夏季一直到秋季都有花朵开放,不仅提升了虾塘的美观度。同时,也能为一些水生昆虫和鱼类提供栖息地,丰富了虾塘的生态系统,进一步改善水质。

种菱角的时候也有要点。首先,要选对菱角的品种,根据当地土壤和水质特点挑选适合种植的品种。然后,合理控制种植密度,太密了会影响菱角生长和通风透光,太稀了又不能充分发挥净化水体的作用,而且种植深度一般在30到50厘米,保证根系能有足够的空间生长。

说到绿植,除了上面提到的,还有轮叶黑藻和苦草。轮叶黑藻在温暖水域里长得快,对改善虾塘水质效果很好;苦草在湖北江苏等地的池塘很常见,耐污能力强,还能降低氨氮等有害物质的含量。

养殖户们在虾塘里种植这些水生植物后,要定期观察它们的生长状态。如果长得太茂盛,就要适当修剪,防止影响虾的活动,还要及时清除病虫害和水葫芦、水白菜这些疯长的杂草。这些杂草如果没有及时清除,会使虾塘生态系统紊乱。

在防止虾塘酸化方面,除了控制底泥翻耕和曝气,减少过量有机物投入也很关键。像有的养殖户为了追求高产,不停地投喂虾饲料,虾吃不完的就沉到水底,增加了底泥的负担,导致酸化。所以要根据青虾实际生长需求合理投喂。

还有,注意降雨量的变化。雨水是酸性的,大量降雨时会改变虾塘水体的酸碱度,养殖户要做好应对措施。

我们还可以从南北地域差异来看养殖管理的不同。在南方,养殖周期短一些,因为气温高,虾生长速度快,一般2到3个月就能出虾。在北方,养殖周期长些,3年才能有不错的收成。但不管是南是北,做好塘泥管理、水质调控这些基本功都很重要。

在南方养殖青虾时,除了关注上述要点,还得注意水质硬度适宜。要是水质太硬,青虾外壳易发硬,蜕壳就不顺利;水质太软,又难以维持正常渗透压平衡。所以,要适当检测水质并调整。

养殖户们在日常养殖里,得多学习科学知识,了解青虾生长习性,关注环境变化,才能让养殖效益更好。

在养殖过程中,养殖户之间交流经验也很重要。比如广西贺州的一些虾农就经常聚在一起,分享在青虾养殖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这也说明养殖户之间的互帮互助对养殖发展也有积极影响。

咱们的养殖方式也不能太死板,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像在浙江湖州的虾塘,养殖户根据当地水质和市场需求,尝试了一些新的养殖技术,效果很不错。

养殖虾的饲料选择也很重要,要根据青虾的年龄、生长环境等因素来选,优质的饲料不仅能增强体质,还能提高抗病能力。

还有啊,养殖户得密切关注青虾的行为和生长状况,发现异常就得赶紧处理。像湖南岳阳有养殖户发现虾身上有白点,就立刻找兽医来看看,原来是得了小瓜虫病,通过及时治疗,保住了大部分虾。

我们还可以利用科技手段提升养殖效益,比如水温传感器、水质监测仪这些设备能帮咱们实时了解虾塘情况,及时调整养殖策略。

总的来说,青虾养殖是个需要综合考虑很多因素的事情。咱养殖户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借鉴别人好经验,结合当地情况找到适合的养殖方法,才能把青虾养好,收获满满的收益。这里我就想问问大家,你们那养殖青虾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小窍门呢?或者有没有遇到过什么独特的困难呢?大家可以在评论区聊聊哦。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