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虾塘浮游生物控,枝角类抑制法,闽江口,防过度繁殖要点

小许养殖 2025-02-23 05:14:39

青虾塘浮游生物控,枝角类抑制法,闽江口,防过度繁殖要点

在我国的养殖领域里,青虾是一种深受养殖户喜爱的水产动物。青虾,学名日本沼虾,个体较小,外壳薄且颜色青蓝,额剑特发达。它富含优质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生长速度相对较快,一般在合适的环境下,几个月就能达到上市规格,而且味道鲜美,在市场上颇受欢迎。在南方的一些湿热地区,像福建的部分水域,青虾养殖是比较常见的。

但是呢,青虾养殖也面临着不少痛点。比如说水质的管理就特别麻烦,在南方湿热的气候下,水温较高,水里的微生物、藻类等繁殖速度快得很。就像我有个朋友在福建闽江口那边搞青虾养殖,他就跟我说,这水里的浮游生物要是控制不好,对青虾的影响可大了。那浮游生物里面呢,枝角类如果过度繁殖了,可就是个大麻烦。枝角类在水里可是大量食藻类的,要是太多了,水里的藻类不够吃,就开始大量摄食青虾的浮游幼虫,这样青虾的苗种就会变少;而且枝角类数量太多的时候,还会改变水体的理化性质,像溶解氧、pH值啥的,这都不利于青虾的生长发育。

在闽江口这样的地方,因为靠近大海,水体里本身就有着丰富的浮游生物资源,种类还特别多。这闽江口的地形地貌也有点特殊,水域面积广阔,水流情况复杂,这也给养殖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比如说不同的水层可能有着不同的温度、盐度等条件。

咱先说说北方干冷环境和南方湿热环境应对的差异。在南方,像福建这地儿,夏天热得很,水温能到30多度呢。高温下,浮游生物繁殖那是嗷嗷快,枝角类也跟着疯狂繁殖。在北方就不一样了,水温低,浮游生物生长速度都慢下来。南方养殖户得时刻盯着水质,北方的养殖户虽然没那么多事儿,但也得注意把水源啥的准备好,防止水温变化太剧烈给青虾带来应激。

青虾养殖的场景也有很多种,有的是养殖场的规模化养殖,有的是农户自家小范围的家养。不管是哪种情况,都要重视浮游生物的控制。就说那规模化的养殖场,要是一下子里了枝角类的“当”,大量的枝角类影响水质,再好的管理和设备都可能会让养殖效益大打折扣。而农户家养呢,因为规模小,可能就更不重视这个浮游生物调控,以为小池塘没啥大事,其实不然。

我认识一个网友,他在网上分享过自己的青虾养殖经历。他说自己开始没太在意浮游生物的事儿,结果后来发现青虾苗一直长得很慢,成活率也不高。就去检查了一下,发现是枝角类太多了。他把这事儿归结为自己当时没给青虾苗种创造一个合适的小环境,忽略了水里生态系统这个小世界的平衡。

这里咱得说说怎么防治枝角类过度繁殖。首先呢,可以通过换水来调节水质。如果枝角类太多,定期换水,把密度大的这部分水换出去,新水引进来。但是这换水的量得掌握好,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太多可能会让青虾应激,太少又起不到啥作用。

再就是生物防治的方法。可以往水里放一些凶猛的小鱼,这些小鱼会吃枝角类。比如说麦穗鱼,这种鱼小,游动灵活,特别喜欢捕捉枝角类。还有餐条鱼也不错,在水里就像小侦察兵一样,看到枝角类就扑上去吃了。不过这也不是说随便放就行。要是水里青虾还小,就得先小范围放,观察下青虾和这些小鱼的相处情况,不然青虾苗可能会被小鱼吃掉。

还有就是化学的控制法。但这个得特别小心谨慎,毕竟化学药品对青虾和其他有益生物影响可大了。要是实在没办法了再用。比如敌百虫,这种药能杀死枝角类,但用量一定要精准。放少了没效果,放多了就可能把青虾毒死。而且放药的时候要注意水体的情况和天气,在水温高的时候效果会比较好,但雨天或者快下雨的时候就尽量别放。

在闽江口这样的地方养青虾,还得考虑当地的特色。闽江口的浮游藻类种类丰富多样。比如说小环藻,这小家伙在水底或者水体中层都能生长。它繁殖速度快,在合适的环境下,能在很短时间大量繁殖。还有纤维藻,这种藻个体小,但是很有韧性,特别适合一些小型的生物作为食物。和眼虫藻比较起来,眼虫藻个体更小更透明,但是营养含量和在水体中的作用却不太一样。微囊藻就不一样了,这东西要是多了,就可能让水体变臭,水质变坏。

从时间角度来说,3天到5天的监测也很重要。3天内,如果能发现枝角类有增长的苗头,那时候处理起来相对还轻松。但要是一个月都不管,可能就难以控制了。如果到了2个月还没抑制住,那对青虾养殖的影响就不是局部性的了,而是全面的、灾难性的,青虾的产量和质量都得大打折扣。

我再说说我了解到的一个真实养殖场的情况。福建闽江口有个养殖场,在养青虾方面也有过教训。有一年,由于前期水质监测不仔细,忽略了对浮游生物的整体把控,枝角类在这个养殖场里疯狂繁殖,养殖户采取的抑制措施又不及时、不科学。到了养殖后期,青虾的产量和规格都不尽如人意。到了第二年,他们就吸取了教训。在投放青虾苗之前,对整个池塘的水体环境进行了详细分析,根据不同季节特点调整了浮游生物调控方案。比如在春季,水温开始回升的时候,就加强了水质监测。3月下旬,检测到枝角类密度开始上升,立刻按照科学比例投放了适量的麦穗鱼。同时,控制换水频率,合理改善水体环境。在这个过程中,还不忘对浮游藻类进行合理的养护和管理,注重水生植物的种植。到了夏季,水温升高,枝角类繁殖加快,养殖场又适当增加了生物防治的手段,比如增加了餐条鱼的投放数量,并且定期投放少量的安全环保的生物制剂,调整水体生态平衡。经过这一系列的努力。到年底收获的时候,青虾的产量比之前提高不少,虾的品质也大大提升,市场价格高,养殖户的收入也增加了。

还有一个南方的散养户,他在自己的小池塘里养青虾。这个小池塘是靠着农田的,周围的环境也很特殊。他发现每到下雨天,枝角类就会变得特别活跃。原来啊,这是因为农田的水流入池塘带来了很多营养物质,让枝角类有了更多的食物。他就想办法在池塘边种了一些水生植物,像菖蒲之类的。菖蒲可以吸收农田水里的多余营养,这样枝角类就没有那么多食物了,繁殖速度就慢了下来。

在南方的养殖场和北方养殖场的环境应对上,还得考虑到季风的影响。南方的水域受季风影响,水体的营养物质、水温、盐度等因素变化频繁。北方受季风影响相对小,但冬季冰封期时,水体静止,浮游生物的代谢方式也和平时大不一样,管理起来都不轻松。

再回到青虾养殖这个话题,想要让青虾健康成长,就得对浮游生物特别是枝角类的抑制有足够的重视。像前面提到的,根据不同的水体环境、养殖场景和地域差异,采用合适的调控方法。不管是在闽江口的养殖场,还是南方的农户家养,都得把浮游生物的控制当成青虾养殖的一个重要环节。

那我就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在你看来,如果在一个新的、你不太熟悉的地区开展青虾养殖,你会怎么去快速掌握当地浮游生物的特点并进行有效的抑制呢?这是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希望有更多的养殖者或者有兴趣的人可以分享自己的想法。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