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亢哥”来到中国最大的败笔,或许就是让网红李美越来给自己当翻译!
这个在网络上靠着输出中国传统文化而出名的网红,如今已经拥有了700万的粉丝,但是央视播出的时候却给他打上了马赛克。

李美越的所作所为,不仅让“甲亢哥”感到离谱,更是诋毁了中国的文化,人设彻底崩塌了。
那么这个李美越究竟做了什么?在这件事情发生之后他又是如何回应的呢?

3月24号,美国顶流网红、全球3700万粉丝的知名主播“甲亢哥”落地上海。
“甲亢哥”来到中国之后也注册了抖音号,6 小时直播,就有 560 万人观看,留言上万条。
抖音开通账号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国内粉丝就突破至387万多,相关话题播放量超 5 亿次 。
可是,树大招风。

为了蹭“甲亢哥”的流量,有许多人寻求合作,其中粉丝体量大的就是越南网红“李美越”。
他之所以叫李美越,是因为他是美国和越南混血,出生在美国。
身为美越混血的他,却是靠着向外输出中国文化而大火特火,国内粉丝一度超过770万人。

他的视频当中,都是身穿东北大花面做成的西装,出现在世界各地来进行文化输出。
搞这一波文化输出,获得了大量国人的点赞和支持,粉丝一涨再涨,可以说他就是靠着中国衣食父母关爱,也是吃中国互联网的饭长大的。
而他却亲手打掉了衣食父母给他的饭碗。

为了能再提升知名度,他找了“甲亢哥”进行合作,充当其翻译。
要说李美越其实挺适合担任翻译这一角色的。他为美越混血,精通英语,同时也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也算是宣传中国文化出身,可以说再合适不过了。
可是结果呢,在直播中疯狂整活,拿国人当傻子。

一次,“甲亢哥”前往理发店,理发师明确告知其脏辫结构复杂,解开后无法复原,可李美越却向“甲亢哥”传达称理发师嫌头发脏而拒绝服务。
好在 “甲亢哥” 比较机智,找来了另一位翻译进行确认,才避免了矛盾的升级。

在车内,李美越又用“chick in china”向 “甲亢哥” 介绍中国女孩。
“chick” 这个词在俚语中有物化女性的含义,代表着“小鸡、雏”、形容词则为“小妞、小姐”等。这一用词遭到了众多网友的批评,被指责是在 “辱女”。
而李美越则是死猪不怕开水烫。

李美越回应称, “chick 就是女孩的意思,鉴于‘“甲亢哥”’去过上海相亲角,这样表述没啥不妥”,但他的解释并没有得到网友的认可。
这只是冰山一角。

还有一次,在出行期间,李美越还用英语称粉丝行为吓人,不像人,像野兽一样。
他的这些言论和行为,在网络上迅速发酵,引发了广大网友的愤怒和不满。
诸多博主与网友发布视频,要求李美越出面道歉,一场针对李美越的舆论风暴就此掀起。

面对汹涌的舆论,4 月 1 日,李美越发布视频回应争议言论:
他在声明中表示,部分博主曲解了他的原意,自己本来就是专门做中国文化宣传的博主,怎么可能去故意诋毁中国呢;

他和 “甲亢哥” 的互动方式是为了制造为难、调侃的节目效果,事后看确实效果不太好;
如果大家觉得不舒服,他愿意道歉,以后也会考虑每句话和行为。

然而,对于他的道歉,大部分网友并不买账。
网友们认为,他的道歉缺乏诚意,只是在为自己的错误找借口。
甚至在道歉时的手势都是充满恶意的。

有人指出,节目效果也不能以牺牲他人尊严和歪曲事实为代价;
还有人认为,李美越根本就没做好出现在这么多人面前的准备,完全就是吊儿郎当没当回事。

理发店工作人员也表示,李美越并未向门店私下道歉,虽然他们看到了李美越的公共道歉视频并接受了道歉,但此事对门店产生了负面影响,通过短视频平台来理发的客流量少了 30%。

随着事件的持续发酵,李美越的争议越来越大。
4 月 5 日,央视《新闻周刊》栏目播出 “本周人物 “甲亢哥”:奇幻中国行”,有细心的网友发现,李美越被打码处理。
这一举动无疑是对李美越不当行为的一种严肃批判,也意味着他彻底失去了官方的认可。

被央视打码后,李美越的人设彻底崩塌。
他从一个备受瞩目的网红,瞬间沦为了网友们口诛笔伐的对象。
曾经支持他的粉丝纷纷脱粉,截至 4 月 7 日,他在短视频平台的粉丝数已掉粉超 30 万,商业价值也大打折扣。曾经高达 45 万的 60 秒视频报价,如今也变得无人问津。

如今,李美越在网络上的活跃度明显降低。
他发布的视频评论区,满是网友的指责和批评,曾经那些夸赞和追捧的声音早已消失不见。

他试图通过发布一些新的视频来挽回形象,但都收效甚微。
曾经辉煌一时的他,如今陷入了困境,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不确定性。

参考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