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读书人真的很辛苦,尤其是家境贫寒的读书人,他们为了考取功名,可能一辈子都在读书,因为在那个时候,想要飞黄腾达,必须要通过读书这个途径,所以那时候有很多大器晚成的人,有些人一考就要考几十年,在这几十年里面日子过得非常辛苦。西汉时期就有这么一个读书人,他叫朱买臣,他家里已经穷的揭不开锅了,但是他一直沉浸在考取功名这件事情上面,其他事情都不做,住着茅草屋,一住就是几十年。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古代人把这样的思想刻在了骨子里,所以朱买臣的家里即使已经穷的不堪入目了,但是仍然有姑娘愿意嫁给他,姑娘一开始也只是看中了他是读书人,但是跟着他过了几十年这样穷苦的日子,自然也会有怨言,时间长了,朱买臣的妻子觉得他就是一个懒汉,因为家里家外都是妻子一个人在操劳,夫妻俩经常因为这种事情吵架,如果是放在现在这个年代,估计他们两个人早就已经离婚了,因为朱买臣根本不顾家里有没有吃的,他把妻子辛苦砍来的柴卖掉以后买了一堆书回家,妻子怎么会不生气。
后来朱买臣到了40多岁的时候,仍然没有考取功名,实在是忍无可忍,离他而去了,他原本是不同意的,说像他这样的话早晚就会饿死,连命都没有了,哪来的富贵?妻子都已经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朱买臣只得同意,他写了一封休书给妻子,妻子很快就离开了,妻子的离开对朱买臣的影响并不是很大,他并没有因此而醒悟,好好生活,他仍然沉迷于书中无法自拔,没有妻子养家糊口,那么他就只能靠自己,他也是饥一顿饱一顿,实在没饭吃了才去做工。
朱买臣最后确实也飞黄腾达了,但是并不是靠死读书,也是由于一个偶然的机会见到了汉武帝,汉武帝当时才登基不久,朱买臣的同乡好友严助向汉武帝推荐了朱买臣,因为他们一起读书的时候,严助早早就考取功名了,但是朱买臣一直是时运不济,而严助知道朱买成是有学问的,甚至学问不在他之下,当时严助在朝廷的处境也不是很好,所以他急需一个帮手,所以他才向汉武帝举荐了朱买臣。
根据史料记载,当时朱买臣跟汉武帝聊了很久,天文地理,春秋楚辞,朱买臣的一番言论让汉武帝为他折服,当即就拜他为中大夫,这个职位太适合朱买臣不过了,他的实践能力可能不是很好,但是论读书辩论这种事情,毕竟没有人能胜过他,毕竟读的书太多了。后来朱买臣屡次为朝廷,为汉武帝立功,也多次得到表彰和封赏,后来汉武帝封他为太守,就在他们家乡任职。
汉武帝也听说过朱买臣在老家的事迹,在朱买臣去上任的时候,他跟朱买臣说富贵不归故乡,就像是锦衣夜行。朱买臣不仅富贵归故乡了,而且还将前妻接到自己的家里享荣华富贵,不只前妻,还有前妻的现任丈夫,也许是为了弥补对前妻的亏欠,也许是想让妻子看看他如今的成就,让妻子知道他当初的努力没有白费。不管朱买臣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他的做法确实为前妻带来了困扰。
前妻后来经受不住流言蜚语,自缢身亡了,因为朱买臣的举动让她无地自容,任谁都知道她当初是因为朱买臣穷困才离开他的,如今这样的局面,肯定会有很多流言蜚语,所以最后才会走绝路。后人都嘲笑朱买臣的妻子离开他是目光短浅,其实我并不这样觉得,一个女人所有的青春年华都无怨无悔浪费在他的身上,到最后实在忍无可忍离开了,朱买臣后来发迹之后应该要好好待人家,真诚待人家,而不是去前妻面前得瑟,让她最后承受不住而走上绝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