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这一生可谓是坎坷至极,后来国家灭亡,被忽必烈誓死暂且不说,我们就来说说他这前半生,也比后半生好不到哪里去,也许是天生傲骨,文天祥就与做官无缘,是我们身边的人还是历史上的人,只要是能做官的,而且官运亨通的,基本上处事都很圆滑,好像文天祥这样硬骨头,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人,他的官路可能就不是那么畅通,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如果上面的人能看到他们这种风骨,他们肯定是一个好官。
文天祥的官路历程几起几落,他是一个很有才学的人,21岁的时候就中了状元,古代的科举制度很是严格,很多人可能到三四十岁的时候才仅仅中了进士,像文天祥这种少年得志的人,本该可以风光顺遂一生,但他过得却很凄惨。当时他考中状元的试卷也被当时在位的宋理宗阅读过,宋理宗对文天祥大加赞赏,而且还说有了文天祥是宋朝的幸运,所以文天祥刚开始做官的时候还是很顺利的,毕竟连皇帝都如此看重他。
文天祥人生当中第一个大坎是当时蒙古的大军南侵,朝廷上下一片混乱,当时有很多人贪生怕死,尤其是宦官董宋臣,他的心中也没有家国大义,只有自己的生死安危,所以他就劝当时的宋理宗迁都,这不就成了落荒而逃了吗?一个皇帝尚且这样,那么如何来稳定军心?百姓如何能够安心生活?因为当时宋理宗很亲近董宋臣,且朝中的宰相也跟董宋臣同流合污,所以对于他的建议,别人很少反驳,即使是知道这样做很荒谬。
文天祥不是那种贪生怕死之人,他的心中充满了家国大义,所以他直言劝谏宋理宗杀掉董宋臣,这样才能让人心安定,大家团结一致对抗外敌,董宋臣在朝中的根基很深厚,而文天祥在他面前只能说是一个毛头小子,他哪里斗得过董宋臣,最后因为这件事被罢官,他第一次知道了当时社会官场的黑暗。以文天祥的能力,他不会甘愿这样平凡度过此生,通过他的努力,后来他又重新被朝廷重用。
文天祥第二次的官职比较大,官至刑部侍郎,即使是这么大的官职,也没有扳倒董宋臣。文天祥再次回到官场以后,他发现董宋臣依然权势熏天,比原来还升了好几级的官位,文天祥天生反骨,他哪里能看得过去这样的局面?于是他再一次上书皇帝,列举了董宋臣种种罪状,一次奏折被宋理宗忽视,他就再次上书,但是最后所有奏折都被忽视了,这里面也少不了董宋臣的手脚,当时的朝廷应该是有董宋臣,没有文天祥,有文天祥就不能有董宋臣,最后还是文天祥败下阵来。
文天祥又一次被罢免官职了,虽然两次罢官都是因为他的不圆滑造成的,而文天祥并没有降服于命运,也没有因此变得跟那些人一样圆滑,他依然做自己。他也很厉害,两次被罢免官职以后,仍然可以再次做官,但是第三次做官,也因为相似的事情丢了乌纱帽,当时贾似道在朝为官,但是他想要升官封赏,所以就装病辞职不干,以此来威胁宋理宗,好让宋理宗给他加官进爵来挽留他,文天祥知道贾似道做了这件事情以后,他上书嘲讽贾似道。
文天祥的做法让贾似道极其不满,所以他就联合了朝中的重臣一起弹劾文天祥,文天祥这次依然没有幸免,再一次被罢官。以上这是文天祥的前半生,三次做官,三次都是因为不够圆滑而丢掉官职,但是他真的对朝廷忠心耿耿,可惜皇帝看不见忠臣,重用奸佞,所以才导致文天祥这样一位保家卫国的人为官之路如此坎坷,难怪南宋最后不敌蒙古的铁骑,其实都是有原因的,内部已经瓦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