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宦官误国,最后导致明朝灭亡,清初吸取这个教训,尤其是顺治皇帝继位以后,他对太监的管理尤为苛刻,太监的地位也急剧下降,他不让太监读书,也不让太监干政,甚至还限制了太监的自由,太监如果跟朝中的大臣走的太近,有结党营私的嫌疑,那么就可能会被判死罪,所以清朝时期太监的地位低到了尘埃里,所以太监如果想要干政的话,难于上青天,但是有一个太监例外,他是顺治皇帝的亲信太监吴良辅。
顺治皇帝登基的时候尚且年幼,而吴良辅从小就陪在他的身边,所以在朝堂比较动荡的时候,两个人有一种相依为命的感觉,感情非常深厚,所以当顺治打压宦官的时候,单单对吴良辅比较特殊,而且顺治后来长大亲政以后,有些非常重要的事情都交给吴良辅去做,原本太监是不得干政的,这下子却亲自将太监推出去与大臣们交涉政事,打破了常规,这样就会导致什么问题呢?吴良辅的权力越来越大,人一旦手中权力大了,很难不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
因为顺治皇帝对吴良辅的纵容和特殊,他在私下里也结交一些官员,可是顺治皇帝对此也没有过度的反应,可以说他已经将吴良辅当成了亲人,所以后来吴良辅结党营私的事情曝出来,拿到桌面上来谈的时候,所有大臣都纷纷奏疏皇帝处置吴良辅,孝庄太后都出马了,她让自己的儿子将吴良辅处死,这样才能平众怒,以示公平,虽然顺治皇帝后来也处理了此事,但是处理的让人不可思议,他处置了与吴良辅结交的大臣,却放过了吴良辅。
吴良辅也特别会讨好顺治皇帝,毕竟从小就陪伴在他的身边,顺治皇帝被他摸得透透的,而且他对顺治皇帝也尤其顺从,作为一个太监,他只能依附于皇权,所以不管顺治皇帝做什么事情,不管这件事情对错,他都站在顺治皇帝的一边,所以后来顺着帝专宠董鄂妃,因此跟孝庄太后闹僵了,因为皇后是孝庄的侄女,肯定想要皇帝宠幸皇后,这样的话,他们整个家族也会因此而地位更加巩固,然而顺治并不听她的,因此母子俩之间就产生了嫌隙。
后来董鄂妃因病离世,顺治皇帝非常伤心,所以他命吴良辅去当和尚为死去的董鄂妃祈福,对于皇帝的这个要求,吴良辅肯定是不能推辞的,所以应了他的要求,为了表示对吴良辅的重视,吴良辅剃度出家的时候,顺治在一旁观礼,吴良辅是在寺庙里面剃度的,那么顺治就要到寺庙里面去观看,而就这一次寺庙之行,顺治皇帝感染上的天花,以那个时候的医疗水平来看,天花是属于不治之症,果然,最后顺治皇帝也没能逃得此难。
顺治皇帝驾崩了,吴良辅的好日子也该到头了,后来康熙继位,孝庄太后辅政,孝庄太后以康熙皇帝的名义下达了圣旨,处死吴良辅,此时没有顺治皇帝的庇佑,吴良辅如刀俎上的鱼肉,只能等死。孝庄太后给他定的罪有很多,每一项都足够他被判死刑,就宦官干政这一条,判他死刑,肯定没有人有异议。
孝庄太后对吴良辅应该是有着个人私怨的,一方面是因为吴良辅的出家间接导致了顺治皇帝的死,另一方面,顺治皇帝在世的时候专宠董鄂妃,这其中也有吴良辅的煽动和协助,孝庄太后自然是对他极度厌恶了。不管怎么说,吴良辅作为一个太监,他没有做好太监的本分,手伸的太长,早晚都会将自己害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