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徐向前开创冀南抗日根据地,看八路军在敌后崛起的密码

一林话历史 2024-05-01 22:01:23

接上文:。

上文,我们解读了毛主席的《论持久战》,从战略布局的角度解释了《论持久战》为什么是日本帝国主义无法战胜的“阳谋”。

最后也总结了《论持久战》的核心要义:通过独立自主的游击战,在敌后沦陷区和日本鬼子抢地盘,抢人口,抢资源。

是的,敌后的战略资源是相对不变的,你不去争取利用,必然会被小鬼子利用。

如果八路军能在敌后多占领一个村庄,那么小鬼子就能少抢一袋粮食,少祸害一个村子;

如果我们能在敌后多发展一名八路军战士,那么小鬼子就少抓一名壮丁当伪军;

如果我们能在敌后多收编一支土匪武装,那么沦陷区人民就能少受一支皇协军的祸害。

本篇,我们就通过一个具体事例来了解一下,我党是如何在敌后沦陷区和日本鬼子抢地盘,抢资源的?这个事例就是徐向前开创冀南抗日根据地。

一、平原地区开展游击战的劣势与优势

冀南就是河北省的南面。从地理环境上看,河北就是被两山加一海包围的平原省份。两山指的是西面的太行山和北面的燕山,一海指的就是东面的渤海。如下图

从军事角度讲,平原地区的地形条件有利于鬼子机械化兵团的推进,一般来说是不适合开展游击战的。所以,全面抗战爆发后,河北就成为了最早的沦陷区。

在第一战区的平汉和津浦铁路作战中,国民党军在短短一个月内就让这块土地尽丧敌手。他们拿着金银细软纷纷跑路,却将带不走的土地和人民留下来让鬼子蹂躏。

虽然国民党早早放弃了河北,但河北人民自己没有放弃自己。

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河北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是燕国和赵国的故地。经过数千年的积淀,形成了独特的燕赵文化,自古以来就“多慷慨悲歌之士”。

这种文化既有荆轲刺秦时“风萧萧兮易水寒”的那种慷慨悲壮,也有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开中国改革先河的那种奋发有为。

这里既是“当阳桥头一声吼,喝断桥梁水倒流”的猛张飞的家乡;也是长坂坡前七进七出,杀退百万曹兵的子龙将军的故里。

很明显,在这种文化熏陶下的河北人民,是不会屈服于日寇奴役的。全面抗战爆发后,河北人民的抗日斗争此起彼伏,愈演愈烈。

毛主席说过:“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只要有了人,就什么样的人间奇迹也能创造出来。”

国民党军撤走后,这里的人民就迫切渴望有人能来组织他们把侵略者赶出去。而任何地方只要有人民的诉求,就都可以成为八路军活动的大舞台。

除了人的因素外,平原地区虽然没有险峻的地形,但平原的千里沃野使这里的粮食产量更多一些,物产更丰富一些。如果把它掌握在人民手中,更有利于长期抗战。

全面抗战爆发后,毛主席就要求八路军在发展山区根据地的同时,应不失时机地转移力量于平原地区,同时要求平原地区的党组织也行动起来,发动群众,开展敌后抗日斗争。

具体到晋东南的129师,其任务就是把游击战扩展到平汉铁路以西的冀南地区,打开这一地区抗日新局面。

1938年4月下旬,129师分成左右两个纵队挺进冀南:

左纵队又称“路东纵队”,以129师769团、115师689团组成,由徐向前率领,挺进冀南;

右纵队又称“路西纵队”,以386旅为主组成,由陈赓率领,向邢台、沙河一带挺进,主要任务是配合路东纵队的行动。如下图

二、风云际会的冀南敌后战场

与我们之前介绍的八路军在山西开创敌后根据地不同的是,河北地区的总体态势非常“杂”。

在山西,我们好歹还有一个闫长官坐镇,就算最后成为沦陷区,但山西境内的各方大佬:晋绥军,中央军,八路军之间的势力范围还是泾渭分明的。

我们打击日寇也好,与友军相处也好,创建根据地也好,是有一定的规则可遵循的。

但河北地区就不同了,七七事变前这里就鱼龙混杂,没有一个主事的军阀大佬坐镇。

七七事变后,这里虽然被老蒋划分为第一战区,但由于各路国军败得太快了,屁股还没坐热就被鬼子撵得亡命而逃,使这里早早陷入一种无政府、无组织的状态,成为权力真空地带。

总的来说,从七七事变到武汉会战这段时间里,在冀南地区大致活跃着以下几种势力:

1、占领平汉铁路,津浦铁路和沿线大城市(包括北京和天津)的日本鬼子,这是我们共同的敌人。

2、由日军华北方面军扶植组建的汉奸武装——华北治安军,俗称“皇协军”。皇协军作为一个整体,是我们坚决打击的对象,但不排除其中一些零散个体成为我们发展的对象。

3、一些“墙头草、随风倒”的民军,保安团等杂色武装。这些团体大多是国民党军撤退时,来不及撤退而留下来的散兵游勇。

他们本身有抗日的需求,但私心比较重,为了自己的利益,极有可能在日军的高压威慑和高官收买下叛变投敌,属于左右摇摆的中间派。

4、国民党军撤退时,不愿当亡国奴,不愿跟着跑的零散部队组成的抗日义勇军,以及河北人民自发组织起来的抗日武装。

他们有坚定的抗日立场,但缺乏严明的组织纪律和统一的行动纲领,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

5、趁着无政府、无组织混乱状态而出现的封建会道门组织——六离会。

我们通过他的名字,也能猜出他是一个靠画符念咒,开坛作法骗人的邪教组织。他源于八卦的“乾、坤、震、巽、坎、离、艮、兑”,由于“离”居第六,故称“六离”。

六离会其实和义和团差不多,会众们都有朴素的抗日爱国意识。但由于其头目李耀庭是个不折不扣的大汉奸,导致六离会成为一个帮鬼子洗脑愚民的汉奸组织。

这个李耀庭针对群众苦于国民党“拉壮丁、强征粮”的恶劣作风,提出了“救民不救国、入会不当丁”的口号。这个口号反对参加抗日军队,其实就是号召民众投降当汉奸。所以他很受鬼子的青睐。

但别小看这种跳大神的神棍组织,他的势力十分庞大,在冀南几乎村村都有六离会的分支。一时间冀南的六离会号称有“十万会众”,成为当地最庞大的力量。

6,最后,就是刚刚开赴冀南,准备一展拳脚的八路军129师东进纵队了。

总之,在冀南三十多个县的范围内,敌、我、友、顽、愚各方势力犬牙交错;日伪军,义勇军,保安队,六离会各种团体鱼龙混杂。

当时的冀南既是一块藏龙卧虎、风云际会的英雄用武之地,也是一片各方势力犬牙交错、鱼龙混杂的懦夫葬身之地,关键看你怎么运作了。

如果把大家代入徐向前的位置,给你一支五、六千人的八路军队伍,让你来到这个陌生又复杂的地区,你该怎么办呢?

你是先打击日寇?还是先发动群众?如果先发动群众,群众还被六离会控制着,阻力比较大。所以你要先拿六离会开刀,但你敢保证在动六离会的时候,日军不会向你背后开刀吗?

大家是不是感到一头乱麻,千头万绪中不知道该从什么地方抓手?

下面,我们看看徐向前元帅是怎么打开局面的?

三、千头万绪中理清主线,抓住主要矛盾,打击日寇

从徐向前及路东纵队的实际处境来看,他们的北边是赵云祥的民军2路军。如下图:

这支队伍虽然与八路军作对,属于不坚定的友军(事实上,最后他还是投靠鬼子当了汉奸)。但他当时仍打着抗日的旗号,打他是不合适的。

当然要争取他,也没那么容易,只能是先稳住他,别让他趁乱给我们下绊子就行。

东边则是李耀庭的六离会。作为一个“跳大神”的邪教组织,他们虽然裹胁的群众比较多,但他每天整的都是些神功护体,刀枪不入的把戏,本身没什么战斗力。

如果我军能够集中主力给他来一个突袭,应该就能把他打散架了。

貌似我们可以先拿六离会练练手再说?

其实也不行,虽然李耀庭是个不折不扣的汉奸,但他裹挟的是大量无辜群众。

对于无辜群众,我们显然不能像《周处除三害》里演得那样,拿着手枪对群众挨个点名,那样我们将来还如何去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

对于这样的邪教组织,我们只能在时机成熟时取缔他,而不能全部剿灭。但目前来看,取缔时机还不成熟。

最后,那就只能先打南边威县的日军了。

是的,我们是抗日武装,打日本人总是没错的,对收拾眼前这个混乱局面有极大好处。

首先,威县地处冀南中心,是被冀南广大农村包围的一个孤立据点,远离平汉铁路线。有助于我军在攻打威县时,不会遭到沿铁路线运动的鬼子大部队的快速增援。

另外,最重要的是威县的日军兵力薄弱,只有清水旅团的一个中队约130 人驻守。吃掉他,就可以向各方势力展示八路军的抗日决心,方便下一步发动群众。

是的,你统帅大军初来乍到,各方势力其实都在观望,他们都在想八路是来干嘛的?是来抢地盘?还是收编他们来了?

所以,这一仗非常重要,算是八路军向冀南人民纳的一份投名状。这个状子纳好了,对下一步争取中间势力,瓦解六离会,收编杂色武装都是十分有利的。

攻城战斗是经过周密部署和充分准备进行的。

早在徐向前没来冀南前,当时的先遣部队就研究过夺取威县的相关事宜,并且还制定了一个“里应外合”夺取威县的妙计。

这个“里应”是计划策反威县的维持会长和梦九战场反正,因为这个家伙还担任着伪警察局长,手里有枪。

经过数次秘密谈判,我们和这个家伙达成如下协议:

和梦九在八路军攻城开始后立即率部反正,配合八路军作战,维持城内秩序,并为八路军筹备粮食给养;八路军则保证战后他全家的生命安全,不以汉奸罪惩办他和没收他的财产。

其实啊,对于这种首鼠两端的败类,我们即便要合作,手里也要掌握点他的把柄,以防这个家伙到时候反水。

无奈我们也是初来乍到,对这个家伙没有详加考察就谈合作,这就为之后的行动埋下隐患。

不管怎么说,一切准备妥当,我们就开始调兵遣将了。作战计划如下图:

1、韩先楚率领689团袭击威县县城,吸引邢台的鬼子出援;可以相机占领占领威县,但不用强攻。

2、陈锡联率769团在威县以西的高阜镇设伏,负责伏击邢台的援敌,这里是主战场。

3、陈再道率骑兵团埋伏于临清到威县的公路附近,伏击临清援敌。

这是一场典型的围点打援战斗,对我军来说应该不是问题。

但可能是冀南本地的八路武装刚刚组建,还没什么战斗经验,和东进纵队还缺乏磨合。他们一开始就整出了两个幺蛾子事件。

既然你是围点打援,那你总得在围点之前,让威县的鬼子发出求援信号吧。然而在实际行动中,我们的武工队却好心办坏事,把威县通往外界的电话线给切断了。

威县的鬼子一看电话打不通了,就派出通讯兵去邢台送信。但想不到这个通讯兵也是倒了八辈子霉了,在半路上碰上我们的骑兵连了,被骑兵连给毙了。

这下,敌人的两个求援信号都让我们给打断了。

打援计划是实现不了了,只好改强攻了,好在我们在威县还有个假汉奸当内应。

我军于凌晨时分发起进攻,主攻方向是城东北角。一阵强攻后,我军很快从东北角攀上城墙攻入城内,并迅速占领要点。由于威县的鬼子不多,他们只能龟缩在碉堡里固守待援。

目前来看,形势对我们有利,此时外界都不知道我军在打威县,只要我们把龟缩在碉堡的这伙鬼子超度完,就算拿下了县城。

但万万想不到的是,正当我军准备聚歼碉堡里日军的时候,那个汉奸和梦九却背叛协议,率领他的伪警察部队对着这我军的后背疯狂射击,战士们纷纷中弹。

此时龟缩在碉堡的鬼子也乘机反扑,使我军腹背受敌,战斗处于胶着状态,打得十分激烈。为了摆脱被动局面,我军不得已于次日拂晓撤出战斗。

此役以我军以牺牲114人,负伤100多人的高昂代价,仅换取了歼敌百余人的战果。

但这场战斗沉重打击了鬼子的信心,使他们整天恐慌不安,没几天便弃城逃到了邢台。

这样,我军最终拔掉了鬼子钉在根据地腹地的这颗钉子,使冀南各个根据地连成了一片。

威县的解放,也壮大了八路军在冀南各地的影响力。此后我党的各县、区抗日政府和人民武装得以迅速建立,各种农、青、妇抗日组织也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

抗战胜利后,冀南军区为纪念在威县战斗中牺牲的烈士,还修建了威县烈士陵园,特立“一一四”英雄纪念碑。

纪念威县战斗中牺牲的114名烈士的英烈碑

四、没有高山,就创造人山;我军不善攻坚,就拆掉城墙

威县战斗后,经过对冀南的实际考察,徐向前创造性地提出了“人山”的战略思想,从理论上解决了在平原地区开展游击战的问题。

那么,在具体组织层面是怎么实施呢?

徐向前提出,游击队要尽可能的“小”,只有“小”,才能保证行动的机动灵活。否则在开阔的平原地带,如果队伍规模过大,就容易被鬼子的机械化兵团快速捕捉。

但“小”也有弊端,小了就缺乏战斗力,逮到机会也不容易消灭敌人。

徐向前的方法是大小结合:既要组织很多小游击队,也要组织一些大游击队,以大游击队为基干,小游击队活动于大游击队的周围。

一个基干游击队和周围的小游击队形成一个系统,小游击队游而不离、分而不散。在一定范围内是自由的,分散的,但在大的框架中又是固定的,是以大游击队为中心的。

用个形象的比喻,就好比是一只老母鸡带着一群小鸡仔在草丛里觅食。

小游击队的任务是侦查、警戒、袭扰、迷惑敌人,协助大游击队作战。

大游击队则负责执行主要的作战任务,其位置要选在可以四面周转的地方,以能达到迅速打击敌人和转移撤退的目的。

对这种战术运用,看过之前介绍长征的朋友应该不陌生,这就是对红军时期“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战术思想的辩证运用,这也是我军的拿手好戏。

徐向前的另一项创新就是拆城墙。

这是在打威县的战斗中得来的灵感。

威县战斗之后,徐向前根据我军缺少重武器,不善于攻坚的弱点,做出了拆除根据地县城城墙的决定。

一开始,大家都接受不了。因为自古以来,城池就是防守的屏障,你现在自毁城池,将来还怎么阻挡鬼子的进攻?

徐向前跟大家解释说:

从攻打威县这一仗来看,假如不是敌人疏于戒备,我们是很难打进来的;而反过来,如果我们守在城内,敌人来攻,以我们的装备水平也很难守住。

坚守城池不是我们的强项,攻城拔寨也不是我军的擅长,要发挥我军灵活游走,飘忽击敌的优势,就必须拆除城墙,不要局限于一城一地的固守。

其实,拆城和人山一样,都是对作战环境进行有利于我军的改造。

之后的作战也很好印证了这一点。城墙被拆除后,我军进出自如。即便县城被鬼子夺了,由于没有城墙依托,鬼子也是提心吊胆的,得时刻担心我游击队的袭击,根本不敢久驻县城。

五、擒贼先擒王、取缔六离会

其实,徐向前本来是不打算先拿六离会开刀的。因为中央有指示:对于会门土匪应采取慎重的态度去应付,依据具体可能条件去改造他们。

但具体情况却在不断变化。说白了就是六离会自己犯贱,以为八路不发威,就把我们当病猫,不断的挑衅我们忍耐性,逼得徐向前不得不提前解决六离会的问题。

比如,我军在攻打威县时,六离会切断了南宫到清河的电话线;第二天,六离会又伏击了我们的一个工作队,一行40余人超半数被杀害。

既然他们敬酒不吃吃罚酒,那就不能怪我们下手无情了。

这个六离会平时整的无非是些画符念咒之类的把戏,虽然会众不下十万人,但其组织比较松散,根本没什么战斗力。

但他们的会众都是土生土长的本地老百姓。你打死一个,可能会得罪沾亲带故一大片。你要是剿灭了整个六离会,也就剿灭了这个地区的群众基础。

所以,纯武力解决的办法不能用;但目前这种剑拔弩张的形势,思想工作显然也行不通。

对此,徐向前提出办法是“三分军事,七分政治”。具体点就是武力震慑和惩办首恶相结合。

没有武力威慑,你就镇不住对方,就无法开展群众工作;用武力压住阵脚后,才可以深入群众,达到揭露骗局,教育群众的目的。具体做法是:

擒贼先擒王。徐向前先派人秘密逮捕了六离会首领、大汉奸李耀庭,打乱其中枢指挥系统。然后再集结队伍,在六离会所在区域进行“武装宣传”,揭露六离会的骗局。

然而,这下却捅了马蜂窝,六离会的小头领们立即纠集了七八个县的上万会众,兵分数路向八路军紧逼而来,妄图一举打垮八路军。

这种阵势,你要真打,是不行的;但不打,你还镇不住他们。

徐向前的办法是摆出一个“阵”。这个阵把机枪连摆在前边,后边放两个步兵营,然后在把骑兵团埋伏在一侧的小树林里,准备伺机迂回包抄。

在对方冲过来时,为尽可能减少伤亡,他让战士们瞄准领头的那几个开枪,以破解他们刀枪不入的神话;对于其余会众,则进行鸣枪示警;对于逃跑的会众也不追,放心大胆让你跑。

就在一大群会众愣神的功夫,树林里的骑兵团也冲出来了,直奔人群的后方。为了尽可能地减少对方伤亡,骑兵团也只是对天放枪,来回穿梭,大造声势,搞得尘土飞扬的。

就这样,前后一夹击,六离会上万人的进攻很快就土崩瓦解了。

这之后,八路军再趁势冲入村里,抓住了在此坐镇指挥的两个小头领宋殿元和段玉凤。

然后,召开公审大会,公布其罪行,进行宣判。按照宽大政策,只判处宋殿元死刑。这里的行刑就成了重头戏,因为六离会迷惑群众的主要招数就是“神功护体,刀枪不入”。

所以,徐向前特意对在场的群众说:他不是说自己刀枪不入吗?好,如果这一枪下去,他要能刀枪不入,我就放了他!

这样,群众的关注焦点就在“刀枪不入”的真假上了。

结果可想而知。宋殿元一枪毙命,旁边的大仙段玉凤见状直接吓得昏死过去!

徐向前当机点拨:看到了吗?他们那一套都是骗人的!大家不要再上当了。我们八路军只追究罪魁,不牵连群众。

会众们在亲历过这种“颠覆性”的事件后,回去是到处宣讲,以此破除刀枪不入的神话!

接下来,我们就该揭露六离会的罪恶,以及宣传八路军的政策了,同时宣布取缔“六离会”。

工作队进入各村进行宣传,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动员会众交出他们的所谓“法器”,比如桃木剑、护身符什么的,然后销毁。在这种神秘的仪式感下,六离会会员才能在在心理上、精神上真正与其决裂。

六、对于有投降倾向的游杂武装,则坚决惩办首恶,收编其部众

冀南地区在国民党军撤走后的无政府状态中,出现了众多的杂色武装。

杂色武装的特点是一个“杂”字,“政治目标杂,组织成份杂,内外关系杂。”他们都有不同倾向,有倾向抗日的,有倾向当汉奸的,有倾向割据自保的。

这些武装分散在各处,组织大小不一,力量强弱不同。在抗战的大背景下,他们有被我收编、改造的可能;也有被老蒋空头委任的可能;更有被日本鬼子收买利用的可能。

总之就是,你不收编,就会被鬼子收编。

游杂武装

论持久战的核心要义就是跟鬼子抢地盘,抢人力。中央也有指示:对冀南的杂色武装,必须设法改造或收编,以免被日寇及其他人利用。

在这种复杂局面中,徐向前的做法是:抓大放小,集中精力做大股杂色武装的工作。

这些杂色武装看似是在无政府状态下野蛮生长起来,七个不服八个不尿的,但他们之间还是有一套江湖规则来维系的。

江湖有江湖的规矩。正所谓:“有人的地方就有恩怨,有恩怨就有江湖,人就是江湖。”

比如:倾向抗日的小股力量,会自觉不自觉地以相同倾向的大股力量为榜样。你只要把大股力量的工作做好了,小股力量自然会主动来投靠你。

相反,如果你能及时打掉有投降倾向的大股汉奸武装,那么其他哪些为非作歹的小股土匪也就断绝了当汉奸的念想。

这是一种无形又紧密的联系,一种约定成俗的道上规矩。

所以,我们既要集中精力做有抗日倾向大股武装的工作,把他们的工作做好了,一带就是一大串。也要及时打掉那些有投降倾向的大股武装,断绝那些小股土匪当汉奸的念想。

对于汉奸性质的大股武装怎么打?也要讲究策略。

比如枣强县的杨玉昆。

此人情况比较复杂。他在抗战爆发后进入枣强,强行改编了本县的保安队,并得到了老蒋委任的“忠义救国军”的一个空头番号。

这种空头委任已是我们“委员长”的拿手好戏了,而且屡试不爽。反正我一不给你人,二不给你枪,只给你一张纸,至于你能不能混成个人模狗样,就全看你造化了。

虽然这种空头番号没任何实际意义,但在抗战大背景下,这个番号却无异于一个护身符。

这个杨玉昆就以此为掩护,私下里投靠了日本人,报纸都登过他被鬼子任命伪职的消息。但这么明显的汉奸,我们的委员长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由他自生自灭吧!

有这个护身符,在名义上,我们是不能动他的,所以这家伙很狂,处处跟八路军作对。

不过,我们早就把他调查清楚了,因为杨玉昆部队中也有我方的人员渗透。

所以,在我们已经掌握杨玉昆当汉奸充足证据的情况下,就准备对他下手了。

但杨玉昆还有些实力,硬打不是打不过,只是免不了伤亡。而且,杨玉昆的部队处理得当也能改造为一支抗日力量。

徐向前了解到具体情况后,就定下一个计策,委托刘志坚去执行。

这个计策是:智擒杨玉昆,控制其部队,然后惩办首恶,对部队加以收编改造。

具体办法就是,以共商抗日大计名义邀请杨玉昆吃饭,毕竟你名义上还是抗日组织嘛。

一开始,这个杨玉昆心里有鬼,自然是不敢去的。

但你不来我们就诚意满满地再次邀请,还不来,就再三邀请。杨玉昆在被反复邀请下就会派人先去侦察,但我们绝对是光明磊落,诚心请客,也不怕你侦察。

最终,杨玉昆在警卫的陪同下参加了这个饭局。到了才发现大家一片和气,气氛融洽,一点事都没有,皆大欢喜。

过几天,我们又找个名目,比如商谈敌情之类的,再邀请杨司令吃饭。

有了上次铺垫,杨司令就没什么担心了,带着自己的警卫员就欣然赴约。

但这次可就不同上次了,是标准的鸿门宴。

其实和古代的“摔杯为号”也差不多。我们先在院子周围埋伏好人马,然后请杨司令来赴宴。杨玉昆进屋时,一切照旧,大家开始推杯换盏,大呼小叫,热闹异常。

等到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杨玉昆喝的脸红脖子粗之际。刘志坚突然把茶杯一摔!我埋伏的战士立即冲进去,扑向杨玉昆及其警卫。下枪,按倒,捆住也是转瞬间的事。

就在杨司令一脸懵逼的时候,外边的部队得到信号也立即行动起来,迅速包围了“忠义救国军”的的指挥机构。

同时进行喊话:首恶已被擒获,命令你们放下武器,出来投降,不然,就是死路一条。

这种乌合之众谁给你出头,只要你别开枪,让干什么都行。

这样,八路军不费一枪一弹,拿下了杨玉昆,并改编其部队。

之后就是召开群众大会公布杨玉昆的罪行。

这对类似杨玉昆的汉奸武装造成了巨大的震慑作用,而活动在景县、武邑一带的杂色武装葛桂斋部,也很快接受了八路军的改编。

七、对于有抗日进步倾向的武装,则是从思想上,政治上彻底改造成八路军队伍

当然,对于有抗日倾向的杂色武装就不能这么干了。

虽然他们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都有分散性、落后性的特点。但他们大节不亏,都有抗日要求,收编他们能有效充实抗日力量。

徐向前的办法是,对他们“既要讲条件,又不能要求过高、操之过急。还要注意保持八路军的先进性、纯洁性,以免被杂色武装影响和侵蚀。”

所谓“条件”,就是接受我党抗日主张,遵守八路军纪律,同意派政委到部队工作;而“不能要求过高,操之过急”,是考虑到其思想水平不高,暂时采用保留原建制的方式,让其放心。

徐向前对这些武装做出如下保证:

一,与八路军同等待遇,一视同仁;

二,不缴枪;

三,保持其原有干部与编制,如因适应战争环境和提高战斗力,而在组织上必须适当调整时,亦先经过其同意,而不应勉强;

四,帮助其进步。

这几条很有吸引力。对于某些自发武装,他们既想在八路军抗日大旗的庇护下发展壮大,又不想失掉对部队的控制权。

对于他们的想法,我们是知道的,所以才加上“帮助其进步”的条款。方便日后让他们真正融入八路军,打造成一支听党指挥的队伍。

这种“进步武装”中势力较大的主要有两股。一是段海洲的“青年义勇军团”,一是赵辉楼的“民众抗日自卫军”。

段海洲是河北安平人,本是地主家的少爷,上过大学,有进步思想,在晋绥军中当过教官。

抗战爆发后,他回到家乡,打出抗日旗号,在家人亲戚的资助下招兵买马。很快组成了一支三千人的队伍,命名为抗日义勇团。三千人不少啊,相当于八路军的两个团,

段海洲觉得队伍大了,就应该考虑归宿问题了。而他能在各方势力都向他抛出橄榄枝的情况下,主动选择了八路军,说明他在思想上还是比较进步的。

但段海洲是一个典型“少爷革命”。虽然能认识到我党的革命性和先进性,但本人却意志薄弱,吃不了苦,对部队的掌控能力也不强。

果然,段海洲的部队一听说改编,马上就有不少人相继出走,他根本控制不了。

徐向前只能提前对其进行改造,改造的方式就是“混编”。将其与陈再道任旅长的独立旅合并。

当然名义上,是独立旅并入段司令的队伍,合并后的番号还是“八路军青年抗日游击纵队”,司令还是段海洲。

合并后,队伍趋于稳定,逃亡现象被杜绝,段海洲那三千人跑的就剩下一千人的队伍真正融入了八路军。

而段海洲本人受不了八路军的艰苦生活,之后我们也让他离开了八路军。

虽然我们最终只收编了段海洲的一千多人,但他的示范意义重大。八路军保留原建制,原职位的做法对杂色武装的“司令”们产生了巨大吸引力,他们纷纷涌向南宫,要求改编!

另外一个典型就是赵辉楼。

赵辉楼是河北省宁晋县人,早年曾在冯玉祥的西北军任职。后来退出军队,回乡办了一所学校。他为人正派、持重,又见过世面,在群众中颇有威信。

抗战爆发后,国军败走,土匪为患。赵辉楼有军队经历,又有威望,自然被推举为家乡宁晋县的群众武装首领。

赵辉楼有一定的军事能力,先后打败了周边几支土匪武装,并收编了他们的部众,队伍也扩展到三千多人。

之后,他打起抗日大旗,并把队伍命名为“民众抗日自卫军”。

早在大革命时期,冯玉祥就接受过我党的统战政策,其时正在西北军当兵的赵辉楼也受到这种影响。因而他对我党和红军很有好感,也很佩服红军。

在徐向前到了冀南后,他主动写信给徐向前,要求改编,并且提出三个要求:

一是部队中缺少政工骨干,希望从八路军老部队中给派一些去;

二是改编后的部队番号“冀鲁支队”,在前边要加上“八路军”三个字;

三是他要入党。

从他提出的这些条件看,说明他的思想觉悟很高,他的部队已经算是个“七路半”军了。这就为改编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

改编后的“八路军冀豫支队”还以赵辉楼为司令。

一个多月后,“八路军冀豫支队”与汪乃贵支队合并,番号为“八路军冀豫游击支队”,赵辉楼仍为司令员,汪乃贵任副司令员。

后来,129师开始第一期整军时,赵辉楼率部回师太行,正式编入385旅,陈锡联任旅长,赵辉楼任副旅长。

之后,赵辉楼历任任太行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建国后任山西军区副司令员、河北省政协副主席等职,妥妥的副部级。

是的,如果你是一个真心真意的革命者,将会让你统帅更大的队伍。

总之,徐向前在改编过程中把握恰当的方式方法,造成了极好的示范效应,以此带动了那些中小武装的改编工作。

至1938年6月底,我们已收编改造游杂武装数十股,另有二十个县的民团、保安队也编入了八路军。冀南的我军队伍猛增至18500人,拥有11500多条枪,比129师成立时的人数还多。

截至9月底,我军已解放了临清、高唐、临漳、内黄、清丰等二十多个县城;消灭日伪军万余人;建立了五十一个县的政权,控制了西起平汉线、东至运河,南起豫北,北至滹沱河以南的广大地区,根据地人口逾八百万。

八、八路军纵横冀南,却引来委员长的羡慕嫉妒

当然了,一切事业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就在徐向前在冀南的各项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的时候,却无意间引起一位大人物的羡慕嫉妒。

不用我说,大家也应该能猜到,这个大人物就是我们的“蒋委员长”。

是的,当初国共合作,红军改编八路军时,老蒋本来是想拿我们当炮灰的,想借日本人的手解决我们。结果最后发现自己成炮灰了,打到最后丧师失地不说,还让共产党在日本人的眼皮子底下给发展起来了。

凭什么呀?我蒋某人可是全国抗战的领袖。不行,我的人马也必须到敌后去,和日本人,不是,是和共产党抢地盘去。

是的,和日本人抢地盘恐怕没那么容易,但要共产党的地盘,应该合情合理吧。

于是,老蒋就委任闲居在家的原西北军将领鹿钟麟为河北省政府主席,要来“收复失地”。后续还委派了著名的“东陵大盗”孙殿英和“三姓家奴”石友三过来抢地盘,搞摩擦。

当然,这已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的事了,我们后面再介绍。

转眼间,就来到了1938年的年底,抗日战争战略相持阶段也到来了。下一篇,我们就转到正面战场,详细介绍下战略相持阶段到来的标志性事件——武汉会战。

0 阅读:31

一林话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