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大武汉五:武汉会战终局之战,国军大撤退,武汉会战大总结

一林话历史 2024-09-19 22:03:01

接上文:。

上文,我们介绍了日军根据武汉周边的地形特点,制定了4条进兵路线,从北往南分别是:

大别山北麓至淮河沿岸的边沿地带;大别山南麓至长江北岸的沿江通道;

幕连九山脉北麓至长江南岸的沿江通道;占领九江后,南下南昌,再沿幕连九山脉南麓迂回长沙,从长沙进攻武汉后背。如下图

这四条路线分别对应武汉会战的四场重要战役:南浔路战役、黄梅广济战役、富金山战役和信罗战役。

上文,我们主要介绍了路线一中,以宋希濂71军德械师为主的富金山战役。本篇,我们继续介绍另一个方向的潢川信阳战役,最后再对武汉会战做一次大总结。

一、张自忠大战潢川

张自忠59军本来是驻防在信阳的,但他刚在信阳部署完毕的时候,日军第10师团已经和六安的东北军51军干上了,张自忠奉命前去增援。

但当他到达罗山时,六安已经被第10师团攻破了,51军114师转移到叶集区协助宋希濂防守富金山。第10师团此刻正进兵固始。张自忠又赶紧开赴潢川布防。如下图

然而,就在张自忠走到潢川半道上的时候,固始已被第10师团围困了。

上文介绍过,守卫固始的是61师,他们根本挡不住鬼子一个师团的进攻。而宋希濂71军正在富金山面对日军13、16两个师团的进攻,这个61师就顺势撤出来增援富金山。

而他们防守的固始当然也就被第10师团占领了。第10 师团占领固始后,也未受什么损失,就一路马不停蹄的直扑潢川。如下图

从上图也可以看到,鬼子的第10和13两个师团齐头并进,进攻是十分神速的。13师团在富金山遇到了宋希濂71军的有力阻击,我们上文已经介绍过了,下面介绍张自忠的潢川保卫战。

军情紧急,59 军必须抢在日军之前赶到潢川。但是该军官兵多来自北方,一下子适应不了南方潮湿的气候,再加上连日强行军,官兵们体力锐减。

张自忠焦急万分,却毫无办法。他不得不狠下心来,严令部队不顾一切向潢川急进。59军最后费了老鼻子劲了,终于先鬼子一步抵达潢川。如下图

从上图可以看到,潢川位于信阳正东,是日军进攻信阳的必经之地。而且,大别山北麓至淮河这一带的几个县,固始、潢川、息县、罗山都处于平原地带。

在这样的地形下,要防守好某个县城,只在县城驻守兵力是不够的,那样很容易被鬼子迂回你的后路,把你包围起来。

所以,要防守好某个点,必须跳出点外,在外围层层布防,才能赢得先机,防止鬼子迂回。

抵达潢川后,张自忠顾不得休息,开始调兵遣将起来:

1、180师39旅在潢川守城,180师主力前出至潢川东北的毛集村,阻止鬼子迂回;

2、独立26 旅在城东七里岗布防;

3、38师113旅前出至潢川以东的春河集村,先头阻敌;

4、38 师主力配置于潢川城西地区,担任预备队;如下图

部署刚刚完成,第10师团的冈田旅团就杀到了春河集村,与仓促布防的113旅迎头相撞,两军立即在春河集村展开激战。

鬼子的进攻也还是那三板斧,飞机炸完大炮轰,大炮轰完步兵冲。

就在这么个档口,张自忠却染上了疟疾,高烧使他差点昏迷,但他仍抱病来到城内,要求官兵们要与阵地共存亡,为国家、为民族与鬼子死拼到底。

最后,这个冈田旅团花了整整 5 天才突破113旅防线,占领春河集村。但他们又在黄冈寺镇遭到26旅的顽强阻击,双方形成拉锯战,相持不决。如下图

鉴于59军正面抵抗强劲,日军就改变战术,以小部兵力牵制正面,主力则向潢川东北方向的上油岗乡扑来。如下图

一看后路受到威胁,张自忠立即命令180师前去上油岗乡阻敌。同时命112 旅向息县南出击,牵制日军西进。

此刻,潢川正面的鬼子又调来20多架飞机 ,从东、西、北三面向潢川城发起猛攻,但59军各部依旧顽强坚守,双方呈胶着状态。

日军第二军一看第10师团已经和59军打成胶着状态,就派出他们的最后一支预备队——第3师团,奔着潢川西北方向的息县而来。

第3师团在炮火掩护下猛攻息县的125师阵地。双方血战一番后,第3师团攻占了息县,125师退到了竹竿镇,暂时挡住了第3师团的攻击。如下图

而潢川这面,日军惨无人道地向国军阵地施放毒气,顿时全城硝烟四起,毒气弥漫。

由于缺乏防毒面具,官兵伤亡不断增加。张自忠紧急命军需处给每人发了两块肥皂、一条毛巾,以毛巾浸肥皂水遮掩口鼻,坚持战斗。

随后,城北、城西角被日军炮火摧毁,鬼子步兵蜂拥入城。

情急之下,张自忠下令组织敢死队,并操起一挺捷克式,带着敢死队向鬼子发起反冲锋,居然把突进城的鬼子包围起来了。这伙鬼子最后被敢死队消灭掉了。

不过,在潢川西面的竹竿镇,125师已经快顶不住了,59军面临着后路被切断的危险。

至此,59军已在潢川一带坚守12个昼夜,完成了阻击日军的任务,随后也就奉命转移到光山以南山区休整,而第10师团也就占领了潢川。如下图

潢川阻击战,59 军孤军苦战 12 昼夜,圆满完成迟滞日寇进攻的任务,为后方国军集结争取了时间。这次战斗,日军伤亡3000人,59军自身也伤亡4000 多人。

二、国军在信阳地区的布防失误

潢川失陷后后,鬼子的下一个目标就是豫南重镇信阳。

我们前面强调过信阳的重要性,他是平汉铁路的重要枢纽,是武汉三镇的北大门。鬼子只要占领了信阳,就可以隔断第一战区和第五战区的联系,再利用平汉铁路的运输能力南下进攻武汉。

而张自忠在潢川地区的英勇抵抗,也是为了延缓日军对信阳的进攻。

负责镇守信阳的是老蒋还没有背叛革命时的起家部队——国民革命军第1军。就是老蒋经常念叨的:“那种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境界,犹在眼前”的大革命北伐年代的部队。

作为老蒋的起家部队,嫡系中的嫡系,装备训练都没得说,他们还配备了国军中极其少见的装甲部队。不过此时的军长已经换成了他的嫡系弟子胡宗南。

胡宗南同时兼任第17军团军团长,还管着一个以川军为主的45军。

在介绍战役前,我们先看看信阳附近的地形特点,看看胡宗南的布防有没什么问题,如下图

从上图可以看到,信阳市和罗山县与武汉市所在的江汉平原之间,是一片山区。这片山区属于大别山脉和桐柏山脉的交界地带。

在这片两山交界地带,坐落着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三座关口,从西往东分别是:平靖关、武胜关、九里关,合称义阳三关。如下图

义阳三关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其中的平靖关更是被誉为“天下九塞”之一。他们从春秋战国时期就是我国南北方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也是大分裂时期南北政权对峙的军事关隘。

比如,春秋战国时期,楚庄王以此三关为起点,北上称霸中原;楚襄王则以此三关为屏障,抵御秦国的进犯。再比如,抗金名将岳飞抗击金兵入侵和北伐中原,都是以此三关为依托的。

到了近现代,义阳三关的军事意义也分毫未减。由于平汉铁路开通后,武胜关是必经之地,所以武胜关的军事意义就更大了一些。

一般来说,鬼子是半机械化兵团作战,他们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特别是抗战初期的鬼子,士兵的各项战斗技能,枪法、拼刺术、突击运动能力等都牛逼的很。

如果拉开架势打野战,中国军队都不是鬼子的对手。包括我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虽然也擅长运动战,但战士们的伙食离鬼子差远了,体力跟不上。

因此,我军在和鬼子作战时,一定要凭借有利地形的辅助作用,才能和鬼子打个有来有回。

从地形上来说,信阳和罗山依旧处在平川地区。如果这路日军只有一个师团的话,国军坚守罗山和信阳这两个点也许还能应付,1军和45军也可以相互策应。

但自从潢川失守后,张自忠59军就撤往大别山休整了,第10师团也就解脱了出来。此时的敌我态势就变成,胡宗南17军团要同时面对鬼子两个师团的进攻。如下图

我们在兰封会战那一章节介绍过,一般情况下,对于鬼子的一个甲种师团,国军即使集中5个军10多万人的大军,也歼灭不了人家。

现在让国军两个军去对阵鬼子两个甲种师团,很明显是在开玩笑,闹不好还要让鬼子把你吃掉。

因此,国军正确的布防应该是在信阳和罗山留上少量兵力,起到延缓鬼子推进的作用就行了。主力则应布置在以义阳三关为核心的大别山区,特别是平汉铁路经过的武胜关,更应该重点布防。这样,才能依托有利地形节节抵抗,迟滞鬼子进攻。如下图

那样,即使将来义阳三关守不住,也可以起到消耗日军有生力量,延缓武汉沦陷的作用。同时还可以策应此刻在大别山沙窝地区与鬼子13、16两个师团英勇奋战的宋希濂那四个军。

然而,胡宗南却没有这么干,他的布置也很简单,就是让他的第1军和45军分别防守信阳和罗山两个点,只在大别山的义阳三关布置了少量部队。

下面,我们看看这场仗是怎么打得。

三、胡宗南误中圈套,信阳沦陷

45军是川军部队,武器装备落后,几乎没有重武器。在面对鬼子第10师团的进攻时,虽然川军兄弟表现的十分英勇,一个个死战不退,但在巨大的实力差距面前,他们根本挡不住鬼子的进攻。罗山很快就失陷了,45军军长陈鼎勋还受到撤职留任的处分。

罗山失陷后,第10师团又把他的冈田旅团派了出来,向信阳方向展开追击,并逐渐形成与师团主力脱节的冒进之势。

胡宗南一看,鬼子区区一个旅团就敢对付我装备精良的第1军,老虎不发威,你当我是病猫呀。

于是,他命令第1军从西、北、南三个方向向冈田旅团合围而来,打算吃掉这伙不知天高地厚的鬼子。如下图

一开始,第1军的进展也很顺利。老蒋的天字第一号精锐不是吹的,他们在楠杆村一带打得冈田旅团节节后退,几乎没有招架之功。而两翼迂回部队也迅速伸到冈田旅团的侧后,形成合围之势,战斗中还歼灭鬼子2000多人。

不过,这个冈田旅团后面却跟个刺猬一样猬集在一起,我军一时半会也吃不掉他。双方就在楠杆村一带顶起牛来,战况出现僵持。

然而,谁能想到这是鬼子布下的一个圈套呢?就在第1军和冈田旅团顶牛的时候,第3和第10师团分别从南北两个方向,向胡宗南的侧后迂回攻击而来。如下图

看上图的样子,鬼子是想从南北两端切断平汉铁路,并把胡宗南的第1军包围起来。因为吃掉这支蒋介石赖以发家致富的嫡系精锐,对国民政府抵抗意志的打击将是巨大的。

这下可把老胡吓坏了,如果第1军在自己手里有个三长两短,老头子可轻易饶不了他。

于是,胡宗南立即下令,全军放弃信阳,立即后撤。

四、跑了胡宗南、坑了五战区

就在这么个档口,李宗仁的命令来了,命令他无论如何要向大别山方向的义阳三关撤退,利用有利地形层层阻击日军,掩护第五战区主力撤退。

可老胡哪管得了这些,他把命令一撕,带着部队就向西北方向的南阳盆地撤去了。如下图

从上图可以看到,如果胡宗南往西北方向南阳盆地撤的话,那么信阳通往江汉平原的义阳三关就相当于摆设了,鬼子就可以沿着平汉铁路南下江汉平原了。

我们在上文介绍过,此刻宋希濂正领衔着71军,30军、77军、42军四个军,在大别山的商城——麻城段阻击鬼子13和16两个师团的进攻呢。

这时候义阳三关一失守,日军就可以有两种选择:一是沿平汉铁路南下,经孝感直接进攻武汉;二是走大悟县,经红安县,直驱麻城市。如下图

但不管哪一种选择,都意味着在大别山中与日寇鏖战的宋希濂那四个军,以及在江汉平原的五战区其他部队的后路,是要被鬼子切断了,整个五战区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而且,国军作战有一个特点:就是进攻的时候磨磨唧唧,疲软不堪,经常把进攻战打成防御战;而撤退的时候,那可是比兔子跑得都快,而且是毫无章法,混乱一气的大溃退。

比如淞沪会战和南京保卫战中的大撤退,有一半以上的兵力都是损耗在混乱不堪的撤退中的。

果然,胡宗南这一跑,五战区各部队顿时阵脚大乱。江汉平原的浠水、黄陂,兰溪、团风等地的国军都像惊弓之鸟一般,炸了锅了。

不过,还好五战区的司令长官是李宗仁,而不是蒋介石。

关键时刻,德邻公临危不乱,立即命令各部队迅速向汉水以西地区有序撤退,并且自己走在了最后。这才让五战区转危为安。

下面介绍下宋希濂的千里大撤退。

五、宋希濂上演千里大撤退

在大别山那四个军的紧急会议上,参会者们一开始吵吵闹闹的,共同问候起了胡宗南的亲人。

但宋希濂认为:现在问候老胡的亲人已经来不及了,我军处于敌人大包围圈中,如果向西行进,有可能钻入鬼子第3和第10师团的口袋,有被歼灭的危险。

但在此观望坐延,鬼子的包围圈将进一步缩小,也有被歼灭的危险。

因此,必须立即采取行动,将部队分散隐藏在宣化店、七里坪一带的东北山区,等待有利时机再突围。

随后,宋希濂就各部队行进的路线,隐藏的大概地区,今后的联络方法,都进行明确规定。

会后,宋希濂就领着这些人马昼伏夜出,风餐露宿,行走在茫茫大别山的丛山峻岭中。如下图

在行进过程中,宋希濂下令:所有无线电台保持静默,防止被鬼子侦察出我军位置;严密监视通往红安、花园方面的敌军动态;派便衣密探前往潢川、罗山、信阳等地侦察敌军情况。

几天后,等他们来到大别山北麓的时候,宋希濂又命令各部队利用夜间逐步北移,在接近信阳至潢川公路南面约 二、三十里的地方住下,然后派出侦察兵去打探潢信公路间鬼子的运动规律。

根据侦察结果,鬼子此时的兵力也是严重不足,他们只能在信阳、潢川这两个比较大的县城有驻军,其他乡镇、村庄则没人。鬼子白天还派装甲车在信潢公路上巡逻,晚间则十分寂静。

于是,他又带着这些人马,选了个夜黑风高的夜晚,全部通过了信潢公路。

在跳出日军的包围圈后,他们就来到了淮河岸边。也多亏了老天爷帮忙,淮河到了枯水季节,宋希濂让人试了一下,水都不深。

于是,他又领着这帮人马徒步渡过了淮河。过了淮河,大家悬着的心才放下。经过简单休整,他们又奔着河南的驻马店去了。如下图

宋希濂领着这些人马到达驻马店后,得到了老蒋和军委会的嘉奖。随后他们又向南阳地区集结整训去了。

六、武汉会战大总结

在介绍完宋希濂的千里大撤退后,我们再回到武汉战场。

可以说,这个时候的武汉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结合前几章的介绍,我们现在就把武汉会战最后阶段,各路鬼子的进展情况介绍如下:

自胡宗南放弃信阳后,日军第3和第10师团就兵分二路,穿过义阳三关向江汉平原挺进,并于10月24日攻陷应城市,武汉已经近在咫尺。

10月25日,沿路线二进军的日军第6师团和波田支队在没遇到任何抵抗的情况下,攻陷了团风县。

同一天,沿大别山商六公路进军的日军第16和13师团攻占了麻城市,直逼武汉。

1O月26日,沿长江南岸进攻的日军第9和第27师团攻占了咸宁,从南面切断了平汉铁路,并向武汉攻击前进。如下图

从上图可以看到,此刻鬼子的各路大军已经兵临武汉城下,此时再坚守武汉已无任何意义。

于是,国民政府按照之前计划,指挥武汉的党政机关及军队和老百姓纷纷撤出武汉,武汉会战至此结束。

规模宏大的武汉会战终于结束了。随着历史的远去及各种史料的披露,我们也应该站在历史的高度对那场会战做一次总结了,以便从中汲取某些经验教训。

武汉会战从战略上来说,他迫使日本鬼子早早陷入了侵略战争的泥潭,促使抗日战争战略相持阶段提前到来,是有利于我们的持久抗战大局的。

但从战术上来说,这可是一场失败的会战,对今后的抗战影响深远。我们现在就对他总结如下:

1、战前战役规划与战时战术执行的严重脱节。

这可能和委员长“微操大师”的习惯有关。比如,武汉会战前就已经制定了利用外围地形层层阻击日寇,适时布置重兵寻机聚歼日军的基本方针。但在马当,九江战役中,老蒋却一个劲的让前方将士死守阵地,但他还一不派援兵救援,二不派机动兵团攻击鬼子的后路。最后是守也没守住,跑也跑不掉,白白损耗兵力。

2、阵地阻击战和运动歼灭战的转换不灵活。

比如,在路线二的黄梅广济战役中,白崇禧指挥的桂军有三次围歼鬼子第6师团的机会,结果却因为种种意外因素流产了,根本原因还是国军战术呆板,缺乏优秀的运动战能力所致。

3、友军大祸临头,我军逃之夭夭。

比如,在本篇介绍的信罗战役中,李宗仁已经命令胡宗南向大别山南面撤了,以掩护第五战区主力撤退,结果胡宗南却背道而驰,置整个五战区的安危于不顾。

4、做不到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密切配合。

由于鬼子一路攻城掠地的进兵速度很快,常常有一些被打散的部队赶不上撤退步伐,就落在了鬼子后方。但整个会战下来,也不见他们有什么骚扰鬼子后方补给的行动,好像在敌后自顾自的称起王来了,比如徐源泉部,韩德勤部。

5、缺乏全国一盘棋,全民一家亲的大局观。

纵观整个武汉会战期间,我们会发现有三支部队一直无所事事,一直在一旁看热闹。如下图

一是罗卓英指挥的武汉卫戍区部队,下辖5个军。在各条战线都与鬼子打得热火朝天之际,也没见他们有什么动作,最后稀里糊涂的就不见了。

二是河南的第一战区,本来在战前已经准备好了20万大军在郑州集结待命,准备随时运调武汉前线。结果到武汉会战后期,老蒋都快当俘虏了,也不见他们有什么动静。

三是顾祝同的第三战区,貌似在整个会战期间也不见他有什么动作,一直在一边看热闹。

如果国民党军能树立全国一盘棋的大局观,那么在武汉会战后期,也应该能集结起一支30万的生力大军。如果把这些大军恰到好处的投入武汉战场,说不定国军就赢了。

遗憾的是,历史没有如果,武汉一失,注定全民族的抗日战争将进入了一个更加艰苦的战略相持阶段。

0 阅读:0

一林话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