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宣布反制措施后,特朗普又威胁要再加征50%关税,这意味着中国商品进入美国市场可能面临高达104%的天价关税!
目前,美国的关税大棒已经抡遍了全世界,其原因已经曝光,按照《纽约时报》的话来讲,特朗普并非一时冲动下的武断决定。
表面上看,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就像他的标志性发型一样——夸张、张扬、让人摸不着头脑。
而这个想法的主要设计师,就是特朗普的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斯蒂芬·米兰。
去年11月,米兰发表了一篇题为《重组全球贸易体系用户指南》的论文,内容堪称激进:
是的,你没听错!米兰的理论是: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太强势了,导致美国制造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卖不出去,美国制造业因此衰落,贸易逆差越来越大。
通过弱化美元,美国产品将变得更便宜,更有竞争力,同时这还能对美国的地缘政治对手(咳咳,主要是中国)施加经济压力。
不过,特朗普政府内部似乎对这一战略存在分歧。
财政部长贝森特公开表态支持强势美元,这和米兰的理论完全相反。
但华尔街的精明人士可不这么想。
第一,特朗普似乎想彻底改变对美国不利的全球贸易格局。
看看数据就知道了:2024年,美国贸易逆差高达1.2万亿美元,这已经是第四年突破万亿大关了!
特朗普团队认为这是一个恶性循环:美元太强→美国产品卖不出去→贸易逆差变大→美元外流→外国用这些美元买美国国债→美元继续走强→美国制造业继续衰落。
用关税打破这个循环,就是特朗普的第一步棋。
这是二战以来美国全球扩张战略的一个重大转向。
特朗普的政策表明,美国可能正在调整战略,不再坚持处处主导,而是在承认多极现实的基础上,重新定位美国的全球角色。
——【·特朗普关税政策下,美国人的口袋·】——
特朗普政府宣称的收益听起来确实很诱人:未来十年可能产生超过6万亿美元的关税收入,这些钱可以用来减少国家债务,甚至降低所得税。
就业数据确实也很亮眼,汽车行业近期增加了9000个工作岗位,特朗普上任第一个月就创造了10000个制造业就业岗位,而拜登执政末期每月平均损失9000个工作岗位。
特朗普希望关税能迫使企业将制造业搬回美国,创造更多就业机会,重振美国工业基础。
但现实可能没那么美好。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警告:关税会推高价格,拖慢经济增长,这和特朗普政府的降息预期完全背道而驰。
鲍威尔强调,关税成本最终都会转嫁给美国消费者,而不是外国出口商。
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的数据更是显示,美国家庭平均将因关税政策损失约1200美元的购买力。
民调也显示,四分之三的美国人预计物价会因关税而上涨。
特别惨的是农业部门。
农业是美国最依赖出口的行业之一,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内,美国农民因各国的报复性关税损失了大约270亿美元!
为了安抚农民,美国政府不得不发放230亿美元的救助金。
现在历史可能要重演了——各国的报复性关税通常会优先针对美国的大豆、玉米、小麦和肉类等农产品。
——【·美元霸权的终结?特朗普关税政策背后的深层逻辑·】——
要理解特朗普关税政策的深层动机,必须从美元的全球地位说起。
二战后,美元成为世界储备货币,这给了美国一个独特的特权:可以用自己印出来的钱发行债务,并在全球购买商品,而不必像其他国家那样担心货币贬值和经济危机。
但随着美国制造业衰退、中产阶级萎缩、贫富差距扩大,越来越多的美国政策制定者开始质疑这一体系是否真的有利于美国普通民众。
特朗普及其顾问们的观点是:美元过强实际上伤害了美国自身,现在是时候进行彻底改变了。
这一战略对中国的针对性尤为明显,中国持有大量美元资产,如果美元贬值,中国将蒙受巨大损失。
特朗普团队希望通过经济压力迫使中国改变其经济和政治体系,就像当年美国对苏联的战略一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