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番言论一出,立刻在全球范围内掀起轩然大波!
就连美国网民那边,也是“不敢苟同”。
有人指出今日中国已拥有全球最大的高铁网络和领先的电动汽车产业;
这场风波不仅暴露了万斯的傲慢与无知,更凸显了美国部分政治精英对当代中国的严重认知偏差。
这位现年40岁的美国副总统可不是什么含着金汤匙出生的政治世家子弟。
万斯借此跻身政治评论界,获得了硅谷大亨彼得·蒂尔的资助,最终在2022年当选俄亥俄州联邦参议员,2024年成为特朗普的竞选搭档并入主白宫。
这种转变不禁让人怀疑:万斯是真的忘记了自己的根,还是刻意为了政治目的而戴上了另一副面具?
尤其是万斯在书中强调美国底层民众应该为自己的困境负责,而现在却将美国经济问题归咎于中国。
这种自相矛盾的观点转变,显示出他的政治立场已经完全向特朗普的民粹主义靠拢。
——【·井底之蛙,看不见现代中国·】——
万斯的言论之所以在中国引发强烈反弹,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反映了一种过时且偏见的中国认知。
今天的中国早已不是几十年前的农业国家,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多个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今天的中国高铁网络覆盖超过4万公里,连接着偏远山区与繁华都市;中国的电动汽车年产量超过1000万辆,领先全球;5G用户超过7亿,移动支付普及率让许多西方国家望尘莫及。
中国制造业也早已不限于低端产品,华为、大疆等企业在高科技领域占据全球领先地位。
相比之下,美国的基础设施老化问题严重,高铁建设几乎停滞,制造业空心化导致大量就业岗位流失。
万斯的言论不仅显示了他对现代中国的无知,更反映了某些美国政客根深蒂固的优越感和傲慢。
这种认知差距使他们在制定对华政策时可能犯下严重误判,最终损害美国自身利益。
就任副总统仅仅两个多月,万斯已经因多次外交失礼引发争议。
今年2月,他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就民主、移民等问题猛烈抨击欧洲,引发欧洲人士强烈不满。
3月,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与美国领导人的白宫会晤不欢而散,起因是万斯在现场插话并同泽连斯基爆发激烈争吵。
这一系列外交失礼,暴露了这个政治新手的无知。
有分析认为,作为特朗普着力提拔的后起之秀,万斯刻意展示强硬、博取眼球,目的是为未来仕途发展铺路。
而且万斯与硅谷技术精英(特别是PayPal创始人彼得·蒂尔)的密切关系,预示着美国政治可能正在形成新的联盟:右翼民粹主义与技术精英的结合。
这种联盟如何影响美国未来的政策走向,值得密切关注。
中国购买美国国债是基于自身经济需要和全球储备货币体系的运作机制。
同时,美国消费者从中国商品中获得了价格优势,美国公司通过在华投资获取了巨大利润。
两国经济早已深度融合,形成了高度复杂的全球供应链网络。
贸易战可能破坏这一网络,导致两国和全球经济遭受损失。
麦肯锡的研究表明,即使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能够成功刺激部分制造业回流美国,到2030年最多也只能新增100-200万就业岗位,远低于过去几十年流失的制造业工作数量。
更重要的是,现代制造业已经高度自动化,即使工厂回流美国,也不一定能创造大量适合低技能工人的就业机会。
对内手足无措,于是对外便成了转移矛盾的手段,语言暴力已成为美国外交战场上的重要武器。
当一国高层领导人公开表达对另一国人民的蔑视时,任何建设性对话都变得困难重重。
而且美国总是抨击中国“民族主义情绪太重”,却殊不知他们这种言论才是现状的源头,为中国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提供了燃料。
当中国民众感觉受到美国政府的侮辱时,他们更容易支持政府采取强硬的反制措施,从而使两国陷入恶性循环。
在相互依存的国际社会中,尊重与理解比傲慢与偏见更能促进和平与繁荣。
作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两个国家,中美之间需要的是基于相互尊重的坦诚对话,而不是轻蔑与傲慢的语言暴力。
语言的力量不容低估,特别是当它来自一个超级大国的副总统之口。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