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文一刀
传统概念里,人们对“万”字情有独钟。古时候就不用说了,大臣们天天上班都得喊。就说近四十年,自改开起,一顶“万元户”的帽子不知让多少人魂牵梦绕,以至于大家打牌最喜二五八万,骂人常言“你个万货”。
富豪则看不上“万”,他们的小目标都是亿来起步。不过这一大若是牵上一小那就很不得了,“万亿”于是成为某些重大实质性变化的标注。
比如大A股牛熊分界的指标之一是日成交量过万亿,大房企快塌活了的典型信号是综合负债过万亿,网贷规模过了万亿,马蚁那会儿真上市了将一把搞出俩万亿….还有就是,这些年日趋激烈的“城市GDP锦标赛”道上,那个俱乐部的门槛高度也是万亿。
2019年交卷时,全国出了7个“九千万”,从高至低分别是:泉州(9946.66亿元)、东莞(9482.50亿元)、济南(9443.00亿元)、合肥(9409.00亿元)、福州(9392.00亿元)、南通(9383.40亿元)、西安(9321.00亿元)。
近期随各城2020年经济成绩单揭晓,当中的5个已成功晋级,西安是最新宣告“入会”的城市。
虽说在全国层面,指导精神已经把“当前中国经济的主要目标”正从数量切换为质量。“十四五”及远景规划甚至已经用“203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样的弹性表述取代了“2035年实现经济总量或人均收入翻一番”的量化增长目标。
但走过2020这样罕见逆境的年头,还能将其扭转为“万亿GDP城市”诞生最多的年份,成功撞线者的兴奋与百感交集也是应当。毕竟,能穿越去年这经济与天气的双重寒冬实属不易,也不是每个城市都能如愿。
2019年7大“九千万”当中排名第二的东莞,2020年前三季度GDP6892.52亿元,同比增长仅0.2%。最终能否实现跨越,已经从疫情前的毫无宣念变为直到现在还是宣念,如果没有近两个月其房价暴涨冲上全国第二的因素,甚至将成为毫无悬念地要落选。
西安从19年7个“九千万”最末位置,到如今以10020.39亿、5.2%增长的成绩实现突破,也算是“险胜”。
哪些力量和因素拉动了西安的增长?在后疫情时代,首先是抗疫防控能力。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这将是一个城市、地区、经济体得以发展的前提。
去年最严峻时候西安虽然不算反应速度最快,但出手之后力度却是超前:28天控制扩散,不到两个月本地病例清零,395架7.13万人次北京国际航班分流无一漏查失管…..都给之后9个月实现加速恢复奠定了基础。
其次是时势。西安地处内陆,背靠大西北,纵深空间辽阔。这种地理位置以前无他甚至是短板,但在“双循环”新格局下,反而会带来了机会和普遍不确定中一点儿宝贵确定性。
比如在进出口替代效应下,西安中欧班列长安号全年开行3720列,班列开行量、重箱率、货运量等核心指标拿下全国第一;出口总值增速自5月份起连续8个月高于上年同期水平,全年增速7.2%。
更重要的还有,“双循环”中的内循环策略并非以往“扩大内需”的重提,而是在扩大内需同时,并行有“供应链安全”的强调以及十四五“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规划。这种变化将引导企业在国内腹地大量建立产能备份,西安多年来“一直在拥有,永远难激活”的科研、教育、人文等种种资源在新战略下产生的向心力大增,也为“每逢冲关靠工业”的铁律奠定了基础。
2014年西安上5千亿的时候,全年增长9.9%,一、二、三产分项为5.1%、11.3%和9.0%,工业为5千亿冲关当了主力。
之后几年(当然也包括此前若干年甚至可追溯到20年前),西安深受工业不兴之扰,城市发展全靠“千年的逛吃,万年的地产”来主拉。曾经一句开玩笑的描述——“敢见一扫黄打非,马上就稀荒得很”,在西安城市上空日久盘旋。
数据显示很清楚:2015年西安全年增长8.2%,一、二、三产分别为5.0%、6.8%、9.5%;
2016年全年8.5%,分产业是3.8%、8.6%、8.8%。;
2017工业表现最衰,全年7.7%,分项为4.6%、5.5%、9.2%,三产成为火车头。
接下来两年有所改观,18年全年8.2%,三产分别是3.3%、8.5%、8.3%;
19年全年7.0%,三产4.3%、7.6%、6.8%。但是这两年,三产尤其是房地产产值基数已经不小了。
到2020年,西安全年增长5.2%,第一产业增长3.0%;第二产业增长7.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0%;第三产业增长4.2%。撞线冲关的车头,在时隔多年之后,终于交棒给工业。
第二产业内部也有变化。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产值增长42.0%,汽车制造业产值增长9.5%,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产值增长18.4%;
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比上年增长13.3%,高技术产业产值增长23.4%;
SUV产量增长65.6%,光纤产量增长29.7%,锂离子电池产量增长17.4%,智能手机产量增长48.9%,集成电路圆片产量增长43.7%,3D打印设备产量增长19.1%。
固投方面,2020全年(不含农户)增长12.8%,其中第一产业投资比上年下降43.6%,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5.5%,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2.8%。重点领域的工业投资增长15.2%,房地产开发投资6.5%。
这些意味着过去的这个2020,以科技制造业为主的新动能终于在西安形态初现。
2013年底,人民日报刊篇重点报道分别为:《资源市场在下行 经济活力却上扬陕西科技优势在发力》、《“蹲着的秦俑”正在站起来》,当时支撑陕西经济快速发展的能源业正遭遇价格下跌之痛,该文介绍了关中地区科技和制造业展现出的“接力效应”。
不过,陕西多年来一直未能有效扭转能源独大的产业格局,陕北和渭北两大能源化工高地每遇价格低谷都会拖累发展。
事实上,真要把蹲着的秦俑硬掰直,那泥塑不得折了。几年前一次海外展出期间,展览方用虚拟科技让秦俑们拿上了各式兵器,效果令人耳目一新。
这次展出,也偶然成为陕西未来路向的一个贴切寓意:科技引领,给资源厚重的土地佩戴新理念、新机制、新技术。
未来,唯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