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普未来90%北美产品生产将移出中国,加征关税加剧外企退出潮。

笨金评娱乐 2025-03-07 09:05:21

近日,特朗普又开始了对中国加征关税的动作,中国也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对美国鸡肉棉花等加征15%关税。

地缘政治紧张之下,外企退出潮又开始涌现。

近日,全球第二大PC大厂惠普在公布了不佳的季度业绩之后,宣布修订其重组计划,增加全球裁员1000至2000人。同时,将大陆部分产能转移到海外,未来90%北美产品生产将移出中国。

惠普转移产能的理由是:零部件成本上升和对中国商品征收关税的影响,该公司的利润前景低于预期。2月28日,惠普公司公布了截至1月31日的2025财年第一季财报,净利润5.65亿美元,同比减少9.16%。

对此,惠普决定在“ Future Now ”的成本削减计划中增加新的裁员项目;该计划自2022年11月启动,原定裁员7000人,如今指标又增加了2000人。

自从上世纪90年代外企纷纷入驻中国以来,已经走过了30年的高光时刻。近年来,外企在中国市场面临多重挑战,包括中资企业竞争力增强、地缘政治紧张和关税压力等,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可能导致更大规模的外企退出潮。

首当其冲的是相比外企,中资企业竞争力增强。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资企业在技术、品牌和市场占有率上取得了显著进步。华为、小米、阿里巴巴等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崭露头角,逐渐取代了外企在中国市场的优势地位。

外企在技术、成本和市场响应速度上逐渐失去竞争力,市场份额被中资企业蚕食。

其次是地缘政治紧张。中美关系近年来持续紧张,特别是在贸易、科技和地缘政治领域。美国对中国实施了一系列制裁和限制措施,如对华为、中兴等企业的打压,限制高科技产品出口,并要求在华美企减少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

这种政治压力迫使许多外企重新评估其在中国的业务布局,部分企业选择将产能转移至其他国家以规避风险。

特朗普加征关税可能会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导致许多依赖中国制造的外企成本上升。尽管中国也采取了反制措施,但关税战对双方企业都造成了负面影响。

惠普等跨国企业因关税压力选择将产能转移至海外,以降低成本并保持竞争力。

苹果公司近年来逐步将部分生产线转移至印度和越南,以减少对中国制造的依赖。尽管中国仍是其主要生产基地,但地缘政治风险和关税压力促使苹果加速多元化布局。

三星电子已关闭在中国的最后一家智能手机工厂,将产能转移至越南和印度。这一决定不仅基于成本考虑,也反映了三星对中国市场竞争力下降的担忧。

耐克和阿迪达斯两家知名运动品牌也在逐步将生产线从中国转移至东南亚国家,以应对成本上升和地缘政治风险。

总而言之,外企在中国市场失去竞争力的同时,地缘政治紧张和关税压力加剧了其经营困境,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退出潮。这不仅影响外企自身,也将对中国经济和全球供应链产生深远影响。

1 阅读:478

笨金评娱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