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是十二年,今年又是金猪年,然而正吃着被大卸八块的猪肉的你,真的懂猪吗?
猪全身是宝,为人类生活而粉身碎骨的猪身竟有185种用途,可中国人可不是很体谅猪的良心用苦,猪在中国人潜移默化的意识里就是好吃、懒惰、航脏的象征,想借含猪字成语拜年时,都只想得到猪朋狗友、指猪骂狗这些成语。难得经典著作中出了个经典的猪八戒形象,依然难逃好吃好色的特征,比起文体两开花的“猴哥”,确实是差之甚远。可见,中国人对于猪的误解之深。
猪朋狗友
在新时期时代,中国人就已经养猪了,先民盖的房子,多是上铺住人,下铺养猪,无猪不成家。“家”字,足以体现养猪行为的普及,而猪的饲养,标志着中国农耕文明的开端。
中国人最早养的猪可不是小猪佩奇般粉色家猪,中国本土猪都是黑猪,而如今市场上的粉白色家猪可都是二十世纪后才从国外引进的品种,所以说天蓬元帅也是一头黑猪。
由于养猪现象的普遍,以及黑猪可吃而不可观的形象特征,让魏晋南北朝到宋朝这上千年中的文化人对猪肉嗤之以鼻,猪肉在上层人士的“国宴”上一直不受待见,唐朝著名的“烧尾宴”,亨尽山珍海味,硬是不见猪肉上菜盘。“贵人不肯吃,贫人不解煮”,爱吃猪肉的苏轼一语道破当时的现象。
东坡肉
宋朝前,猪在餐桌上难大展宏图,在明朝时,猪更是消失了。当然,猪的消失只是“猪”字的消失,由于“猪”与统治者“朱”姓的谐音,为了避讳,明朝的猪全部读作“豕”或者“彘”,朱元璋更是给猪赐名——肥肥。通俗易懂。
都说狗是人类的好朋友,可猪对于几千年中国人来说,也是贡献良多。猪年,猪肉承包你的胃的同时,可不要忘了猪的杰出贡献,也祝大家“猪”事顺利,“猪”光宝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