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岸英牺牲后,有一事除毛主席无人知晓,直到主席去世后才被发现

执笔读春秋 2024-08-03 00:12:43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人生有“三大不幸”:少年丧父、中年丧妻、晚年丧子。毛主席的一生中,就经历了这三大不幸的中两个不幸,即“中年丧妻”和“晚年丧子”。

一九三〇年,杨开慧烈士在湖南长沙光荣牺牲。彼时正在江西前线指挥红军反“围剿”的毛主席,三十有七,按照咱们中国古代的算法,也是一位中年人了。

虽经丧妻之痛,然革命尚未胜利,所以当时的毛主席只能化悲痛为力量,全身心地投入到战斗之中。

后来到了一九四九年,天下大定了,眼看着将要过上团圆的好日子,哪知第二年毛主席的长子毛岸英,又牺牲在了朝鲜战场。

毛岸英牺牲在一九五〇年的十一月,但是他的死讯是在第二年的元旦以后,才传到他的父亲耳中的。

当时周总理担心毛主席承受不了丧子之痛的打击,所以决定把这事先压一压,等到元旦以后才由秘书叶子龙去告诉他。

毛主席闻听噩耗,沉默了很久,他把秘书打发走后,自己一个人独立坐在沙发上抽烟。一根又一根,一包又一包,一直抽到天亮。

彭德怀回国以后,去找毛主席汇报了整件事情发生的经过,他当时非常自责,不过毛主席却摆了摆手说:

打仗嘛,总是要死人的。志愿军牺牲了那么多指战员。不要因为岸英是我的儿子,就当成一件大事情。

再后来,当人向毛主席请示该如何料理毛岸英烈士后事,要不要把他的遗体送回中国时,毛主席又说:“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

毛主席是新中国的缔造者,是中国人民永远的精神偶像,他很不愿意在人前展现出自己脆弱的一面。

就像后来李淑一找毛主席,索要他在青年时代写给杨开慧的情词《虞美人·枕上》,他定要重写一首《蝶恋花·答李淑一》一样,因为他觉得那些都太儿女情长了。

毛主席爱杨开慧,然而他对杨开慧,又不仅仅只是男女之爱。事实上,他一直也把杨开慧当成自己的一位亲密战友,同时也是一位女英雄。

这一点在毛主席的词作《贺新郎·别友》,以及《卜算子·咏梅》和后来的《蝶恋花·答李淑一》中均有体现。

起初,毛主席觉得杨开慧是自己的战友,但是思想还不太成熟,所以他希望她得到成长。后来,他看到了杨开慧的成长,并且亲口在《蝶恋花·答李淑一》中赞她是自己的“骄阳”。

对杨开慧是这样,对于他们俩人的儿子,也是这样。他们的长子毛岸英,是为这个国家而牺牲的,他死得其所,这不应该是一件让人伤心、难过的事情。

不过,话虽是这样说,但私底下毛主席还是会时常想起这个儿子。于是在处理完毛岸英的葬礼后,毛主席偷偷把毛岸英生前用过的衬衣、军帽、袜子和一张照片珍藏了起来。

这件事情除了毛主席,就连他身边最亲近的工作人员都不知道,一直到一九九〇年,工作人员在整理毛主席的文件柜时,才在最底下一层找到了这些物品。

关于逝者的衣物该怎么处理,中国人其实一直是很有“讲究”的。在中国南方的很多地区,民间都主张一定要把逝者衣物烧掉,或者是施舍给有需要的人。

唐代著名诗人元稹在其名篇《遣悲怀三首·其二》中就有:“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的句子。

因为民间传统认为,烧掉或者是送掉逝者的衣服,一则可以避免生者“睹物思人”,二则可以避免有“不祥”的事情发生。

南方某些省份,如果家里有亲人去世,年轻人想留下逝者衣服都会被长辈呵斥。湖南省显然也有类似传统,但是毛主席却悄悄把毛岸英的衣物珍藏了二十多年,对谁都没有说。

这一方面是因为,毛主席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从不迷信鬼神,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对毛岸英烈士怀着一份深沉的爱。

一九五〇年,毛岸英牺牲的时候,才只有二十八岁,比他的母亲杨开慧牺牲时的年纪,还小了一岁,当时他与刘思齐结婚还不满一年的时间。

提起毛岸英和刘思齐的这一段婚姻,当初本来是长辈定下来的。不过,毛岸英和刘思齐两人非常投缘。

一九四八年,在中央机关还在西柏坡的时候,毛岸英就打算和刘思齐结婚,谁知道因为这件事,还被毛主席骂了一顿。原来,当时刘思齐还差几个月才满十八岁。

而那时中央刚刚出台了一个新的婚姻政策,规定男女结婚的年龄是男满二十,女满十八。尽管这个规定还没有成为正式的法条,但是毛主席却坚决要求毛岸英执行。

毛岸英当时已经筹备好了婚礼,甚至已经通知到了很多亲朋,他对父亲的固执感到不满,于是父子二人发生了争执,他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两人一周都没有说过话。

一周以后的某一天,毛岸英外出时在路上遇到了毛主席,又被大骂了一通。最后毛主席问毛岸英“服不服”,毛岸英只有说“服了”。

毛家的孩子,必须遵纪守法,不能享受任何特权。身为毛主席的长子,毛岸英的一生其实过得非常坎坷。当年他的母亲牺牲的时候,他才只有八、九岁。

后来,毛岸英和弟弟毛岸青、毛岸龙一起避难到上海,毛岸龙生病夭折,剩下他和毛岸青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还做了一年的流浪儿。

当时毛主席在前线作战,根本无暇顾及他们的生死。还是董健吾托张学良想法子,把他们兄弟二人送去了苏联。等到毛岸英再回国的时候,已经是一九四六年了。

回国之后的毛岸英,马上被送到解放区去搞土改。等到解放以后,他又被派到地方工厂里去锻炼。所以事实上在他二十八年的生命里,与自己父亲总是聚少离多。

毛主席一生中曾有多个孩子,他们大多因为战乱夭亡或失散了。新中国成立的时候,留在毛主席身边的,也就是毛岸英、毛岸青,李敏和李讷四个人。

其中毛岸青因为三十年代在上海被人打伤,留下了病根,因此毛岸英就成了毛家当时唯一健康的男丁,可是没有想到他却出了意外,没有哪一个做父亲的人想到这件事会不难过。

但是,毛主席选择不把悲伤示人,直到很多年以后,周世钊偶然与他提到这件事,问他为什么要把毛岸英送去前线。周世钊说,如果不送他(毛岸英)去,就没事了,毛主席却说:

我作为党中央的主席,作为国家的领导人,自己有儿子,不派他去抗美援朝,不派他去保家卫国,又派谁的儿子去呢?

老年丧子,实际上是“人生三大不幸”之中,最为悲痛的一种情况。 一般人进入老年以后,往往期望将家庭重担的责任,交托给自己的孩子。

随后再依靠子女的赡养,享受那种含饴弄孙、安度晚年的乐趣。 然而,对于老年丧子的人来说,这样的愿景却永远无法实现。一旦认清了这样的结果,就很难让人不感到悲痛欲绝。

可是,当毛主席面对如此严重的精神打击时,却常常以坚强的面貌示人。这是因为,他不愿意让人看到自己脆弱的一面,因为他知道他的人民视他为偶像和靠山。

其实真爱,不一定要在人前展露出来。毛岸英烈士深切地爱着我们这个国家,为了国家牺牲小我,完成大我,是他崇高的选择。

毛岸英的牺牲对于他整个家庭来说是非常不幸,但是对于这个国家和他本人来讲,却是无上的荣耀。

毛主席自然也是非常爱自己的儿子的,所以为了尊重儿子的选择,他在痛失所爱的二十多年里,即使内心再怎么悲伤,再怎么再煎熬,也不愿意对外显露分毫。

参考资料:

《毛泽东遗物的故事:暗地珍藏毛岸英衣物20余年》——《湖南在线-长沙晚报》,2007.12.27;

《毛泽东将儿子毛岸英的遗体留在朝鲜,却默默珍藏他的遗物20多年……》——《央视国家记忆》,2024.06.16;

7 阅读: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