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唐朝在安史之乱前很强大,但是安史之乱后就迅速衰落?

玉哥说历史 2022-08-05 13:22:43
为什么唐朝在安史之乱前很强大,但是安史之乱后就迅速衰落,即使平息了这场叛乱,也很难恢复之前的繁荣?

这场叛乱历时八年,可谁也没有想到正是因为这场叛乱,导致唐朝自此一蹶不振,最终走向灭亡。

在不少人看来安史之乱是唐朝衰败的开始,可之后的唐朝依然延续了一百多年,这么长的时间唐朝为何无法重回巅峰?安史之乱对唐朝的影响为何如此之大?

其实如果把安史之乱比作唐朝疾病的爆发,而在爆发之前必然也有所征兆,安史之乱只不过是把唐朝的病症表现了出来。其实在安史之乱之前唐朝便已经有了颓废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土地兼并造成的流民问题,二是节度使专权造成的藩镇割据。

唐朝最要命的地方就是这个节度使制度。唐玄宗初期设置了10个节度使,每个节度使管理若干个州,州下面有若干个县,节度使可以全权管理该地区的军事、民事、行政还有财政方面的大权了。节度使就相当于省委书记兼任省军区司令,权利是相当的大。

到了唐朝末年。全国有大大小小50多个节度使,很多都不听从指挥,最后都自立为王了,这样才出现了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

很多人认为如果没有安史之乱,唐朝将继续强盛下去,因为当时的大唐在唐玄宗李隆基的治理下一片兴兴向荣,然而就这么看似繁荣的王朝却也有着杜甫诗中“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惨况。任何一个封建王朝到了后期都有一个问题,他就是土地兼并。

唐玄宗后期的唐朝便是如此,由于土地兼并导致大量流民产生,而安史之乱后唐朝始终无法解决这一问题,后期的农民起义正是导致唐朝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表面上唐朝用了八年的时间平定了安史之乱,但实际上除了安禄山、史思明这样的主谋身死,其他手握军政大权的节度使反倒成了唐朝安抚的对象。

而藩镇节度使这个职位更是变成了世袭制,并且节度使得部将由家臣担任不再听从中央派遣,这一系列的操作下来。导致唐朝自此陷入了跟藩镇的拉锯战,中央政府无法镇压叛乱,只得凭借地方的力量去平叛,一些有功的将领因为平叛则成为了新的节度使,如此循环之下,可见影响之大……虽然唐朝政府名义上依然是天下认可的皇,然而更像是春秋时期的周天子,不再对帝国具有实际的管辖权,

至此之后唐朝的宦官、权臣甚至可以自行废立皇帝,而地方更是流民四起、藩镇割据,后期更是有黄巢起义,彻底导致唐朝中央与地方藩镇的平衡被打破,才有了朱温篡唐,使得唐朝彻底灭亡结束了289年的国祚!说白了,安史之乱只是压垮盛唐的最后一根稻草而已,

0 阅读: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