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零食被称为“软毒品”,是一级致癌物,但仍有人欲罢不能?

膳食一度 2021-09-01 16:56:15

俗语称“槟榔加烟,法力无边”,尝试戒烟的烟民如果找到槟榔这个替代物,则基本可以宣告计划失败。

2019 年,国家卫健委就点名槟榔,明确指出「长期咀嚼槟榔危害口腔健康」,但槟榔的销量不降反升。道理很简单,因为既得利益者想方设法,要让更多人迷上这种致癌物。

据报道,全球每年约发生39万例口腔癌症(口腔癌或咽癌),其中22.8万例发生在南亚和东南亚地区,占58%,而这些地区居民大都有咀嚼槟榔或槟榔子的习俗。我国台湾地区的口腔癌患者80%以上有嚼食槟榔的习惯。有关资料显示,嚼食槟榔的人罹患口腔癌的几率比一般人高20倍,而且口腔癌的发生率因近年来嚼食槟榔人数的增加逐年上升。

非常遗憾的是,很多患者是在病情发展到了中晚期才发现的,而且一旦发现,还不以为然,甚至认为嚼槟榔与舌癌只不过是偶然巧合而已。

槟榔碱是槟榔的最主要成分,咀嚼槟榔时,在唾液的作用下,能使槟榔碱等转化为致癌物质亚硝胺等。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收集了包括中国台湾、印度、巴基斯坦等 7 个国家和地区的上百篇槟榔研究报告,掌握了充分的流行病学证据后,认定咀嚼槟榔与咽癌、喉癌、食道癌等有明显相关性。

槟榔为什么致癌?

物理性损伤:咀嚼槟榔时,槟榔纤维的摩擦会造成口腔黏膜的局部外伤和黏膜损伤。长期咀嚼槟榔,会导致损伤迁延不愈,形成局部的慢性损伤,从而引起慢性炎症、氧化作用增强和细胞增殖。研究表明,咀嚼槟榔者口腔黏膜细胞脱落频率明显增加。

生物毒性:槟榔含有大量的多酚和多种生物碱,其中槟榔碱是最主要的成分,约为干槟榔净重的1%。槟榔碱能明显促进上皮细胞的凋亡,并干扰细胞外基质大分子的沉淀和降解过程。此外,与槟榔一同咀嚼的荖花和石灰也有一定的基因毒性。主要是由于其中含有的亚硝胺、丁香性多酚、活性氧化剂共同作用所致。

与烟草的共同促进癌症:单纯咀嚼槟榔即可明显促进口腔癌的发生,而同时吸烟的槟榔爱好者发生口腔癌的几率更高。吸烟本身也是口腔癌一个单独的危险因素。研究表明,咀嚼含烟草的槟榔,唾液中的毒性物质会显著升高,对细胞DNA合成等过程有明显的破坏作用。

如何识别口腔癌 ? 查看五症状

解放军二炮总医院口腔科主任法永红提醒说,口腔如出现以下五个症状,需警惕口腔癌的可能。

颜色改变:正常的口腔黏膜是粉红色,如果变成白色、褐色或黑色,意味着黏膜表皮细胞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口腔黏膜变粗糙、变厚或呈硬结,出现口腔黏膜白斑、红斑,很可能已发生癌变。

溃疡不愈:口腔溃疡的病程一般不超过两周,如果烧灼感、疼痛等症状超过两周仍不见好,需警惕口腔癌的可能。

因为,口腔癌常表现为溃疡的形式,四周边缘隆起,中央凹凸不平,并有坏死组织覆盖,疼痛明显。

疼痛明显:早期一般无痛或仅有局部异常摩擦感,溃破后疼痛明显,随着肿瘤进一步侵犯神经,可引发耳部和咽喉痛。

淋巴结肿大:口腔癌多向附近的颈部淋巴结转移,有时原发病灶很小,甚至症状还不明显,但颈部淋巴结却发现了转移的癌细胞。因此,颈部淋巴结如突然肿大,需检查口腔。

功能障碍:肿瘤可能侵犯张闭口肌肉和下颌关节,导致开闭口运动受限。

积极预防,早期发现,及时治疗,远离遗憾。为了避免患上口腔癌,一定要时刻关注口腔健康,注重口腔卫生,做到戒烟戒酒戒槟榔。

关注膳食一度,共享健康美好人生。

膳食一度,您的饮食指导专家。

0 阅读: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