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为什么要把韩信由齐王改封楚王?

天空蓝星 2024-09-08 22:28:41

这里首先要搞清楚的是,刘邦当时只是汉王,他为什么能够封韩信为王呢?很简单,韩信是他的部下,正如当初的陈胜封手下诸将为王一样。还有,项羽也并非皇帝,但他是反秦联盟的盟主,而刘邦是诸多盟军中的一支,所以能够封刘邦为汉王,这在当时是正常的行为。

在楚汉相争之时,刘邦率主力和项羽正面对峙,而派韩信以偏师从侧翼攻击楚军。不得不说韩信的军事才能确实牛,连续扫灭了魏、代、赵、燕等国,这都还是在刘邦数次失败后调走韩信主力的情况下完成的。最终,韩信在历下大破齐军,占领了齐境,完成了对于项羽的战略包抄。

在韩信占领齐国后,他向刘邦提出了担任“假齐王”的请求,也就代理齐王的意思。刘邦得到他的报告后大怒,原因大致有二:一是刘邦在和项羽的对峙中处于不利的境地,急需韩信来援,不想韩信却以此要挟;第二,当初刘邦已经派人劝降了齐国,不想韩信依然攻灭了齐国,隐隐有尾大不掉之嫌。

刘邦当着韩信使者的面发怒,情急之下谋士陈平在桌下踩了刘邦一下,他才缓过劲来,马上改口说道:“做什么假齐王,大丈夫要做就做真齐王。”于是封韩信为齐王,命他率军前来汇合围攻项羽。

齐地地形险要富饶,人口众多,是当时天下除关中之外最为重要的地方之一。关中之地,刘邦自己控制着。对于齐地,对于刘邦而言最好由自己信得过的人控制,而韩信显然不是。一是他功劳太高、本事太大,二是在求封假齐王等一些问题上让刘邦渐生疑心,因此拿掉他势在必行。而对于齐王的人选,刘邦先是考虑同族兄弟刘贾,最终还是觉得血亲不如自己的儿子靠得住,将齐地封给了自己的长子刘肥。

虽然要拿掉韩信齐王的封号,但作为有功之臣,封赏还是必须有的,刘邦思忖再三,将楚地封给了韩信。楚地虽然不似秦、齐那样重要,但也属于当时的大国,对于韩信这样立下大功的人而言,拿掉齐王改封楚王也算说得过去不至于太难看。但将韩信改封在楚地,不仅仅是要将他从齐国这一要地挪走,还有刘邦在政治上深远的考虑。

在刘邦封韩信楚王的命令中说,“楚地已定,义帝无后,欲存恤楚众,以定其主。齐王信习楚风俗,更立为楚王······”什么意思?就是说在消灭弑君逆贼项羽后,义帝熊心无后,楚地无主,所以改立楚人韩信为楚王,以安抚楚地。

但我们不能仅看表面的意思,要洞察其背后真正的含义。在刘邦的命令中,有楚地已定、义帝无后之说,这里面有三个方面的意思。第一,楚地已定,说明之前的楚王,也即西楚霸王项羽是反叛的逆贼,在这里就否定了项氏楚国的合法性。虽然项羽已死,但项氏余枝尚存为数不少,有警告他们要安分守己、好好侍奉新主,楚地和你们没什么关系的意思。

第二,义帝熊心无后,这是刘邦在宣告立国数百年的熊氏楚国的正式告终。如果刘邦真心要熊氏复国,那么就算是熊心无后,作为几百年的楚国王族,熊氏再找出一个后人是不难的。要么过继给熊心,要么直接册立,但刘邦宣告熊心无后,改立韩信为楚王,这就是告诉那些楚国的遗老遗少们,熊氏楚国的政治生命已经告终了,以此解决了历史遗留的问题。

第三,义帝熊心被害,是我刘邦替他报的仇,如今曾经作为天下共主的熊心无后,谁来接替他的位置?这里的含义有点深,但稍微有些政治头脑的人都会想到,这就为刘邦下一步的打算埋下了伏笔。

最后回到韩信身上,刘邦将他从齐地换到楚地,是和对他的不信任有关。将他调到楚地,脱离其经营了一段时间齐地,有釜底抽薪、削弱其实力,以消除潜在威胁的意思。韩信在齐地应该培养了不少的嫡系力量,刘邦通过改封,让其重头再来,无疑对韩信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后来刘邦能够轻松拿下韩信,应该说是和这次改封有着很大的关系。

后世对于刘邦多有推崇,如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后赵国主石勒,也算是一代豪杰。当有人说他可以和刘邦相媲美时,他笑着回道:我如果碰上刘邦,只能北面称臣,和韩信、彭越等人争先而已;如果是刘秀,倒是可以并驾齐驱。伟人也曾经评价过刘邦,称其是封建皇帝中最厉害的一个。刘邦作为一介布衣,能够在秦末的乱局中脱颖而出,进而平定天下,是和其杰出的政治才能有关,这在韩信从齐王到楚王的改封中我们也能略见一二。

0 阅读:27

天空蓝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