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重庆谈判毛泽东以一首词收获人心,气得蒋介石破口大骂

灵儿评历史 2023-11-25 11:20:20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到底是怎么样的一首诗,能让老蒋的文人团全军覆没,无力抗衡?

毛主席一生饱读诗书,文学造诣之高,一般人根本无法企及。而蒋介石设下的圈套,反而帮助毛主席获得了更多支持。

而蒋介石最终忍不住破口大骂,声称这些文团都是酒囊饭袋。那么,这首诗是哪一首?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

1945年8月15日,随着日本无条件投降,我国的抗日事业终于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既然抗战结束了,那国内也就应该恢复和平建设了。所以在同年8月下旬,国共两党就和谈事宜,展开了多次协商。

8月28日,毛主席等人更是从延安飞往重庆,准备参加重庆谈判。可以说,为了祖国的和平考虑,毛主席等人可谓是不惧生死。

当然了,在谈判结束以后,也不乏有许多文人墨客,欣赏毛主席的文采。所以打算请毛主席吟诗一首,以此来作为纪念。比如当时的民国大文豪柳亚子,就曾拜访过毛主席。

那时候柳亚子正在编写《民国诗选》,缺乏一定的诗词题材。毛主席见状,直接为他题了一首《沁园春·雪》,让他将其收录文库当中。

柳亚子在看到这首诗以后,惊为天人。表示只有拥有帝王之气的人,才能写出这种豪迈的文章。

在此之后,《新民报》的主编吴祖光,也注意到了这首诗。在征得毛主席的同意以后,吴祖光直接将其发表到了《新民报》的头版头条上。

许多人看到毛主席这首大气磅礴的诗词以后,为之一振。读者纷纷表示,毛主席的文笔气势恢宏,读起来有一种气吞山河的感觉。

然而,当这首诗传到蒋介石的耳朵里以后,立马就引起了蒋介石的嫉妒。

为了给毛主席的这首诗挑刺,蒋介石特意让国府文豪陈布雷出马,专心研究《沁园春·雪》,看看是否有什么纰漏之处。

然而,陈布雷研究了三天三夜,都没有挑出《沁园春·雪》的毛病。相反,他还被毛主席的这首诗给震撼到了,对其佩服得五体投地,气得蒋介石咬牙切齿。

在此之后,蒋介石为了力压毛主席,开始邀请各路文人墨客一起,和毛主席的这首诗“斗雪”。

然而,尽管这些文人墨客都绞尽了脑汁,但他们写出来的诗词,基本上都入不了蒋介石的法眼。

为了泄愤,蒋介石直接亲自提笔,也写了一首《沁园春·雪》。然而,相比于那些文人墨客们写出来的作品,他的文笔更加差劲。

乍一看,似乎有种小家碧玉的感觉。可以说,在此次诗词PK赛中,老蒋等人完败。

说到这里可能很多人就会问了,老蒋和毛主席明明都是那一时期的领袖级人物,为何文笔差这么多呢?

重庆谈判时,毛主席一首《沁园春.雪》技惊四座,老蒋的文人团不仅没能挑出毛病来,反而越研究越佩服毛主席的文采。

在当年的“斗雪”诗词大赛上,蒋介石输的一败涂地。蒋介石享有的物质条件更优越,为啥反而成了文学差生呢?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其实蒋介石的文化程度并不高。虽然他早期在日本留过学,但那时候他读的是日本振武学堂。

这所学校相当于日本学校的预科班,只能学一些皮毛知识。而蒋介石在里面的大部分时间,其实都是在打扫卫生,比如养马等。所以他的知识积累程度可想而知。

回国以后,蒋介石便跟黑帮扯上了不清不楚的关系。那时候和蒋介石关系最好的,就是帮派大佬陈其美。

在陈其美身边,蒋介石知识没学多少,刺杀小技巧倒是学了不少。像陶成章等人,就是被蒋介石给刺杀的。

在上海混迹一段时间以后,蒋介石又学会了炒股。可能是当年手气比较好,经过一段时间的操盘以后,蒋介石居然成功掘到了第一桶金。

为了庆祝自己事业上的成功,蒋介石那时候还追起了小自己18岁的陈洁如。总之,在上海发家以后,蒋介石便在吃喝嫖赌的路上一去不复返了。

然而,老话说的好:“巅峰过后就是没落”,蒋介石也不例外。很快,随着金融危机的到来,上海股市的泡沫很快便破裂了。

当时他买了股票的企业,几乎一夜之间全部破产,以至于他身负60多万银元的债务。

对于这笔债务,蒋介石是想赖也赖不掉,差点儿就到了被人砍断手脚的地步。为了求生,他经虞洽卿介绍,找到了当时的青帮大佬黄金荣,向他磕头拜师,这才躲过了一劫。

可以说,蒋介石一生都在和黑帮纠缠不休。这也是为啥那时候黄金荣、杜月笙等人有底气在上海胡作非为了。

毕竟当年老蒋可是和他们一起混过的,大家都是过命的交情,苟富贵,就应该彼此瓜分蛋糕。

成为国民政府的最高领导人以后,蒋介石更是将黑社会这股风气,带到了整个政府和部队。

按照一些人的说法,那时候的蒋委员长,一直都是扮演着一个黑帮老大的角色。至于其他军阀,则是蒋介石手底下的小弟。

当然,也正因如此,所以以蒋介石的能力,他也只能指挥得动中央军这个堂口。

至于像阎锡山,李宗仁这些“帮派大佬”,对蒋介石完全就是听调不听宣。一旦蒋介石做出违反他们利益的事情,这些军头们分分钟抗令。

由此可见,蒋介石这个黑社会老大的角色,憋屈到了何种程度。

相反,我党那时候就不一样。我党靠着发展政委、宣传思想、联合农民等举措,直接将指令送达基层。

在这种“一杆子杵到底”的方式下,我党的任何政令,都能得到有效实施。这也是为啥我党能够定天下的原因之一。

总之还是那句话,在文学出身和个人修养上,蒋介石一直就没走上过正道。既然如此,他的文笔之差也就可想而知了。

而毛主席则恰恰相反。在文学造诣这方面,毛主席可谓是年少饱读诗书,长大拜师无数,最终才练就了一笔好文墨。

那毛主席的文学成长之路,又是如何炼成的呢?

重庆谈判原本是蒋介石的政治圈套,但毛主席仅凭一首诗就引发了轰动,越来越多人支持中共。

而老蒋豢养的文人团更是无可奈何,此次交锋他赔了夫人又折兵,气得牙痒痒却又无可奈何。

那么,毛主席的文笔究竟是如何炼就的呢?

在毛主席很小的时候,就熟读《新民丛报》、《左传》、《资治通鉴》等书。通过这些书,毛主席构建起了一个宏大的世界观。这也让他的诗词,在日后颇显大气之意。

在少年时期,毛主席曾在东山小学堂就读。这所学校教给毛主席的,不仅仅是四书五经。

还有像自然科学、生物地理,甚至包括英语等,都传授给了毛主席。在这些知识的熏陶下,毛主席的文学修养与日俱增。

当然了,关于毛主席能够提笔成文的这项技能,还得归功于一位叫萧三的朋友。

萧三和毛主席是亲戚关系,同时二人又是一起读书的同龄人。一来二去,两人便熟络了起来。

萧三作为一个富家公子,从小便会吟诗作对。像那些文典书籍里的资料,萧三信手拈来。

所以每次和毛主席切磋诗词的时候,毛主席的文笔都会被萧三给带动,进而一步一步提升到新的境界。

在很多时候,萧三还会邀请毛主席去他的书房阅读,每天和他一起散步评诗等,可以说,萧三作为毛主席成长路上的知己,给毛主席的诗词技能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1913年,毛主席作为第一名,进入湖南第四师范学习。在这里,他即将遇到一个改变他命运的大佬,那就是杨昌济。

那时候杨昌济作为一名特聘教授,在湖南第四师范客串讲课。早在杨昌济青年时期,他就去过东京高等师范留过学。

在此之后,杨昌济又去往苏格兰阿伯丁大学留学,研究欧洲历史和西方哲学史等。

离开英国以后,杨昌济又远赴德国进行考察,深刻了解欧洲的政治、法律和教育体系。

可以说,在知识深度和广度这一方面,杨昌济已经超越了同时代99%的人。毛主席能遇到他,无疑是蛟龙遇到了活水。立马就能腾龙而起,化为真龙。

按照毛主席的回忆,那时候他刚遇到杨昌济老师的时候,老师就以自己亲身的经历,向毛主席描绘了欧洲和日本的发展史,把毛主席佩服的五体投地。

在毛主席看来,在海外留学多年的杨昌济老师,就如同一扇天窗一样,打开了自己广阔的视野。

之后,毛主席更是再杨昌济的帮助下,成为了北大图书馆的一名管理员。在管理图书馆期间,毛主席基本上每天都手不释卷,疯狂阅览着里面的知识。

用毛主席本人的一句话来讲,就像是蛮牛闯进了菜园子。

由此可见,毛主席的文学造诣之高,并不是偶然得来的。而是经过一系列锻造,一系列赋能,慢慢叠加出来的。

当众多力量汇集于毛主席身上时,这位韶山的有志青年,一遇风云便化龙,成为了新中国的开辟者。

可以说,在个人成长这条路上,蒋介石就远不如毛主席。如此看来,他的文笔逊色于毛主席,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最后,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本文由“观雨霖”原创,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0 阅读:24

灵儿评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