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一雄战三杰,老蒋打出神级操作,欲救黄维,断送杜聿明退路!

灵儿评历史 2023-11-30 14:43:18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48年,粟裕在淮海战场上力克三名国军大将,蒋介石就是“掘墓人”。

淮海战役是粟裕的成名之作,力压三名国军将领,让其在淮海折戟,除了粟裕高超的指挥艺术外,还有蒋介石的神助攻。

蒋介石素来喜欢越级指挥,国民党部队的将领常常会莫名其妙发现部队不在了,而这全是蒋介石的功劳,在淮海战役中也是如此。

在蒋介石的胡乱指挥下,黄百韬、黄维与杜聿明三人分别进入我军的包围圈,最后被粟裕一网打尽。

那么,粟裕是如何做到以一敌三的呢?蒋介石又出了什么昏招?

1948年,我军各大解放区陆续进入反攻阶段,粟裕也带领着华野,在徐州一带寻找战机。

最先被粟裕盯上的就是黄百韬兵团,当时黄百韬带着国民党的第七兵团驻守在新安镇一带,防备运河一带的安全。

此时粟裕已经解放了济南,黄百韬非常担心粟裕带领大兵团南下,这样他的五个军就危险了。

于是黄百韬向刘峙请求往徐州撤离,与其他三个兵团汇合在一起,到时候粟裕就算再能打,也难以拿下四个兵团的国民党军。

刘峙思索一番后,觉得黄百韬说的有道理,于是让其带队南下。远在新安的黄百韬终于放心下来,立即着手撤退事宜。

就在他满心想着撤离的时候,刘峙却让他先等一等海州方向的44军,他们也是撤往徐州周围。

黄百韬没办法,只好听从刘峙的命令,在新安镇等着44军一起走,但他这一等就等了两天。

黄百韬是越等越心急,不停地打电话询问44军的位置,而给他的回答永远只有一个,马上就到了。

黄百韬听完直接大拍桌子,自古用兵就是要神速,一旦被抓住机会,就危险了。

他的分析不无道理,此时此刻,粟裕已经带着7个纵队,星夜南下,只求围住黄百韬的部队。

就是黄百韬等待的这两天,粟裕已经指挥解放军追了过来,并陆续出现在黄百韬部队周围。

而原本黄百韬是不用等这两天的,完全是因为蒋介石乱指挥。蒋介石之前的计划是在海州一带布防,阻止解放军南下。

但仅仅过了一天,他又觉得不妥,于是又让已经跑到海州的国民党部队急忙赶回徐州,为了保险起见,他又命令黄百韬等一下这支部队。

蒋介石自以为,军队走在一起才安全,结果就是五个军的国民党军队全部被粟裕围了起来。

另一边,黄百韬好不容易等来国民党44军,却又在大运河被堵住了,他根本没想到自己的部队会因为一座桥而堵住去路。

因此,他的部队的过河速度极为缓慢,国民党63军的军长还打算跑到窑湾去,从那里过河,结果遭遇解放军的围剿,63军军长被解放军击毙。

同时原本为黄百韬部守卫右翼的何基沣与张克侠阵前起义,解放军行军速度加快,往黄百韬部合围过来。

黄百韬心急如焚,让在八义集的李弥兵团,等等自己,保障回徐州路线的安全,结果李弥还是被刘峙火速召回了徐州。

因为刘峙觉得解放军真正的目标并非黄百韬,而是徐州,就这样黄百韬回徐州的路被解放军占据,他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被围。

黄百韬没办法只得在碾庄构建防线,企图固守待援,但在粟裕强大的攻势下,黄百韬也兵败身亡。

蒋介石一道朝令夕改的命令,就葬送了五个军和黄百韬,之后蒋介石会有所收敛吗?

一将无能,累死三军,蒋介石在1948年的淮海战役上,送给粟裕三份大礼。

他一道命令就让黄维的12兵团陷入我军的重重包围之中,亲自给解放战争的结束提速,这又是怎样一回事呢?

1948年,黄百韬军团覆灭之后,国民党在徐州指挥的刘峙愈发感到恐惧,他觉得解放军下一个目标,必定是对徐州进行攻击。

所以刘峙又急忙让周围的部队加速向徐州靠拢,而黄维指挥的12兵团也在此次的调令当中。

同时与黄维一起的还有李延年兵团,原本蒋介石是计划两大兵团齐头并进,不要分隔太远。

但很快他又命令黄维迅速抵达南坪集一带,为时就是抢先占据这个重要的战略地点,那么新的问题就来了。

原本与黄维一起行动的李延年,一下子就跟不上黄维的行动步伐了,有人向蒋介石建议,让两支部队走在一起,却遭到拒绝,执意要黄维先走。

而黄维的部下也在劝他不要走得太快,等一下李延年的部队,但黄维本就自傲,表示没有李延年,自己也能打败解放军。

黄维一门心思只顾执行蒋介石的命令,就让中野抓住了机会,刘伯承派出7个纵队围住他,利用李延年短时间不能靠近的优势,以期迅速歼灭黄维兵团。

此时中野调动的部队只有十二万,而黄维兵团的人数也在十二万,这就导致这次包围是困难极大的,但中野还是紧紧咬住了黄维兵团。

计划中,围困黄维的地点在双堆集,但黄维军队此时正在南坪集,于是我军佯败诱敌深入,把将其引到双堆集。

黄维看到我军退却,谁的话也不听,一直带着部队抵达双堆集,中野伏击部队立即将其团团围住。

黄维这时才感到慌张,向刘峙求救,为了阻挡刘峙的援军,粟裕带领华野执行阻敌任务,让刘峙的救援部队一步也动不了。

黄维眼见救援无望,只得开始自行突围,原本双方人数相当,中野部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粟裕见状,直接带着两支纵队赶往帮忙。

有了华野的支持,中野趁机发起总攻,中野三纵在司令员刘昌毅的带领下,成功突破黄维最后的阵线。

黄维也因此被捕,此后他还对刘昌毅表示,解放军一定是可以打过长江去的,刘昌毅问其缘由。

黄维直言能打败他的人,在国民党军中是没人能够拦住的,虽然是在抬高自己的身价,但也看得出他对解放军是真心佩服。

粟裕并不满足于目前的战绩,早在黄维兵团被围困的期间,粟裕就把主意打到了徐州剿总副司令杜聿明身上,他和杜聿明的对战又如何呢?

1948年,粟裕连败三名国民党大将,其中竟有着蒋介石的一份功劳。

身为国民党最高军事统帅的蒋介石,为何会在淮海战役上,接连把部队送入解放军的包围圈中呢?

当黄维被中野包围的时候,蒋介石可谓是觉都睡不好,他这才想起来在北平的杜聿明,于是直接召回杜聿明,让他去徐州指挥,并全力救援黄维兵团。

杜聿明敏锐察觉到,黄维已经陷入绝境,此时再派遣部队去支援,无异于把部队送给粟裕打,于是他向蒋介石提出两个打法。

一是固守徐州,所有部队就要留在徐州附近打,不能撤退。二是放弃徐州,全军南撤,然后保存实力,也代表放弃黄维兵团。

蒋介石思索一番后,决定采用杜聿明第二个提议,把所有部队撤回,放弃救援黄维。

不过蒋介石在军中素有越级指挥的毛病,于是杜聿明还提出建议,希望蒋介石不要来干预他一切的军事行动。

蒋介石一口答应,于是杜聿明来到徐州,带着部队做好了撤退的准备,但他又担心蒋介石改变主意,于是关闭电台,为的就是不接老蒋的命令。

但杜聿明还是小看了蒋介石,此时黄维还在苦苦挣扎,为了让蒋介石派兵救援,于是谎报解放军被黄维重创,派部队过来合围就能打败中野。

蒋介石一听瞬间改变了主意,让已经在撤退路上的杜聿明前往救援黄维,但是所有的电话电报都联系不上对方。

蒋介石大为不满,于是派遣空中侦查机探查杜聿明的位置,找到其详细位置后,他亲自写了一封手令,让杜聿明马上执行救援任务。

然后蒋介石就用飞机,把这份手令空投在杜聿明的司令部,杜聿明千防万防还是没能阻止蒋介石改变承诺。

此时杜聿明仿佛看到了自己的结局,但又不得不服从蒋介石的命令,开始带着部队往黄维兵团方向发起进攻。

得知这一消息的粟裕早已笑得合不拢嘴,原本杜聿明要跑,解放军是追不上的,然而却因蒋介石的一封命令,又让他看到了围歼杜聿明的机会。

粟裕加紧布置部队,在陈官庄一带彻底围住了杜聿明部,此时黄维兵团也已经覆灭。

在南京的蒋介石这时才让杜聿明后撤,然而早已错失撤退机会,杜聿明率领的部队是蒋介石最后的精锐,此时他也后悔不已。

在包围圈中的杜聿明也不好受,最后还是在部下的劝说下决定突围,结果还是没能成功,杜聿明还被解放军战士活捉了。

自此,蒋介石在长江徐州一带的部队尽数被歼灭,粟裕也因此一战成名,黄百韬、黄维与杜聿明,三位国民党名将均败于粟裕之手。

粟裕还笑称:“这里面还有蒋介石的一份功劳呢”。也难怪有人说,打败国民党的不是共产党,而是国民党自己,矛头直指蒋介石。

蒋介石的失败纵然不止他爱瞎指挥这一点,但的确是不容忽视的因素之一。

最后,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本文由“观雨霖”原创,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1 阅读: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