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在新中国的首次授衔仪式中,有一个细节很值得注意,那就是给元帅授衔的是毛主席,给大将授衔的却是周总理。
当时朱德和彭德怀都在场,为何却是周总理出面给大将授衔?
中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安排,其中究竟有何考量?
1955年,在北京举行了我军的首次授衔,对中国革命有功劳的将领授予相对应的军衔,其中只有元帅的军衔由毛主席亲自授予,其余都是周总理主持授予的。
一般来说,给军队将领授衔的一般要在军中担任职务,但自1954后,周总理就已经不在中央军委任职,而是全身心投入到政府工作中。
当时世界上各国的将官授衔,都是由该国的最高军事统帅或者军中有威望的人来进行,所以周总理的这次为将官授衔在国际上就显得“不合理”
这其实是有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当时毛主席的身体状况不好,整个授衔仪式又很长,且需要长时间站立,对毛主席身体不好。
而且毛主席如果给大将授衔,不给其他将官授衔显然是说不过去的,整个将官的授衔数量又有千余人之多,所以没有安排毛主席给将官授衔。
除了毛主席在军队中任职有威望的,就是朱德与彭德怀了,朱德是人民军队的缔造者,给将官授衔是合情合理的,而彭德怀也有给将官授衔的资格。
不过由于两人都被授予元帅军衔,所以也没有考虑进去,其实当时还有一个人选可以选择,那就是邓小平。
当时邓小平也进入中央军委任职,在评选之初,是给邓小平准备的元帅军衔,但由于毛主席主动放弃大元帅军衔,邓小平也放弃了元帅的军衔。
但邓小平相比于其他将官的资历还过于年轻,所以也不合适,周总理就成了唯一且最好的选择。
周总理在我军中是有很大威望的,虽然当时已经不在军中任职,但在军中的影响力也不小,可以说是仅次于毛主席的,且全体将官无不对周总理佩服至极。
当时在场的元帅授完衔后,还一起给周总理敬了个礼,称周总理也是元帅,足见周总理在军中的地位,其后周总理还被称为没有佩戴元帅军衔的老帅。
所以由周总理主持将官的授衔仪式是在合适不过的,整个授衔过程也是很顺利,出现的意外也被周总理一一化解。
当时授衔会议的时间受到了错误的估计,周总理发现及时发现这一情况,如果再按之前的速度,将会延长此次授衔仪式的时间,还会影响后续的活动。
于是周总理把原先10人一组进行授衔改为15人一组,其后发现还是太慢了,又改为20人一组,这才按时完成将官的授衔工作。
周总理眼看中将都要授予完了,下面的座位上还坐着一个人,周总理连忙意识到不对,连忙询问缘由,才得知黄火星中将的授衔名字错了。
于是周总理又再次为黄火星授予军衔,而黄火星也就成了唯一一个被单独授衔的将领,就连元帅与大将都没有这样的待遇。
所有授衔时遇到的问题都被周总理巧妙的解决,也从侧面印证了选择周总理来主持将官的授衔是在合适不过了。
那么新中国为什么没有选择立国后进行授衔,反而在6年后才进行授衔,期间发生了什么呢?
1955年授衔时,毛主席给元帅授衔,周总理则给将官授衔,作为新中国的首次大授衔,我国又是从何时开始准备的呢?
其实,1955年的授衔并非是我党军队上的第一次授衔,早在建立新中国之前,我党军队有过几次小规模的授衔。
在国共第二次合作期间,我党就因工作需要,为了便于在蒋介石的辖区内区分,给这些人员进行了授衔。
其中贺龙、叶挺还有萧克都是被授予了中将的军衔,不过这种军衔完全取决于蒋介石的心情,所以也没有多少人在意这个军衔。
后来蒋介石又露出了反共的真面目,原本商量好的武器粮饷全部停止供应给我党军队,最终我军也停止了这次定衔工作。
就这样到了日本投降前期,我军进行了一次临时性的授衔,当时苏联已经决定对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军发起进攻。
同时苏联希望中共能派人过来进行两国军队的合作事宜,当时苏联早已实行了军衔制,所以我党派过去的人应该和苏军处同一水准。
于是毛主席给彭真、陈云临时授予中将军衔,伍修权也被临时授予少将,他们一起前往东北,与苏联军队沟通配合。
在解放战争前期的,我军也开展过短期的军衔评定,这一次已经有了正式的文件下发了,同时为了与国民党进行交接,也是再次对一部分人进行临时授衔。
等到解放战争开始之后,我军随即停止了授衔工作,可见前几次授衔都是断断续续的,所以很难把所有因素考虑进去。
到了1950年,新中国建立的第二年,我军就开始了军衔评定的基础工作,但抗美援朝的爆发,又让我军的评衔工作停了下来。
在抗美援朝后期,我军经常与美军谈判,当时中国的志愿军司令员邓华出席谈判会议。
由于邓华还没有军衔,美国人根本不知道如何称呼邓华,一直用“将军”相称。
终于在抗美援朝胜利之后,我军的评衔工作又快了起来,出了第二版的军衔制度,一共有6等21级,是借鉴苏联的7等22级做出来了的。
到了1955年1月时候,整个军衔制度就已经完善得差不多了,就开始由各中央机关开始提名,整一个初步的名单出来。
但最初的的这份授衔名单并非是最终授衔的名单,相反两份名单的出入极大,光是元帅和大将都有着极大的出入。
那么这份名单究竟是怎么样的排名,期间到底经历了什么,才变成最终的那份名单呢?
1955我军首次大授衔,然而对军队最高贡献的毛主席与周总理并未被授衔,而是分别为元帅与将官进行授衔,其中有何故事?
在大授衔之前,我国的授衔名单发生了巨大的改动,当时全军一致认为,应该给毛主席一人授予大元帅的军衔。
其中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也是元帅军衔,大将军衔中有李先念、邓子恢等人,可以说初次的军衔名单,是包括已经不在军队中任职的了。
这份名单提交到毛主席这里时,毛主席一口回绝了大元帅的军衔,虽然毛主席拒绝了,但很多人还是觉得毛主席应该被授予大元帅军衔。
毛主席则表示,顶着这个军衔,就要穿大元帅的衣服,到时候在和群众见面就不方便了,所以毛主席最终也没有答应下来。
眼见主席不要大元帅一职,于是周总理也跟着拒绝元帅一职,最后只要是已经不在军队中任职的人,都不参与评衔。
其实当初大元帅一级并未被取消,而是毛主席固辞不受而没有授予,实际上是有这一个军衔在的,不过能担得起的,唯有毛主席一人。
经过几个月的准备,才形成了如今的1955年授衔名单,当时一经发布就引起了国内外的震动。
先是国内许多将军觉得自己的评的衔太高了,纷纷要求下调,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许光达大将。
在得知自己要被授予大将军衔之后,许光达把自己关在书房中,连给中央写了三封信,表示自己的能力与功绩配不上大将军衔,请求下调。
毛主席看到这份信后,脸上满是笑容,在各个军委面前展示出来,当众表扬许光达,赞扬这就是共产党人的明镜。
最终中央还是决定授予许光达大将军衔,但考虑到许光达的强烈要求,中央把他的行政待遇下调一级,所以在后来的大将中,只有许光达是行政五级待遇。
除了许光达之外,还有徐立清中将,原本他是可以授予上将的,但他主动请求调去中将;此外白志文少将在红军时期就已经是师长了,最终自己只要了少将军衔。
在国际上,中国的这次授衔也是引起了不少的风波,原因就在于,中国的授衔有很多情况是外国根本没机会出现的。
比如我军的“独臂将军”。
国外重视军人的形象,一旦出现身残的将军,一般不会进行授衔,但我国就有着十位独臂将军,他们为革命付出太多,我国自然不会忘记他们,依旧给他们授予军衔,成为佳话。
还有37名少数民族将军,这在国际上也是少见的,其中侗族出身的粟裕更是大将之首,蒙古族的乌兰夫也是上将,足见我军强大的包容力!
除此之外,在1955年授衔时,还有一名外籍人士——洪水少将,他拥有中国与越南的双重军衔,这一点在国外也是难以看到。
洪水少将在中国很早就参加了革命,在黄埔军校时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还经历过长征,抗日战争,为我军立下了不小的功勋。
当他的名字报给毛主席时,毛主席一拍板,把他定为正军级少将,此后还回到越南,帮助越南抵抗法国的侵略。
我国还有一位唯一的女将军,李贞少将,如此种种,在国际上都是极其少见的情况。
所以这次授衔中,不仅展现了我军的优良作风,还让中国人民解放军之名传遍国际。
最后,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本文由“观雨霖”原创,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