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船史话(3)

士心评历史 2024-03-21 08:05:33

温麻船屯

三国末期,从闽江口至瓯江一带的沿海地区,征集当地工匠和劳力,建立更大规模的造船中心。因古时这一地带统称“温麻”,因此造船基地亦称“温麻船屯”。

典船校尉

三国时期,吴国于建衡元年(269年)在建安郡(今福州)所属侯官县附近,置“典船校尉”,主管囚徒在此造船。都尉营设在福州开元寺东直巷,号船坞,这是福建官办造船厂之始。西晋咸宁六年(280年),仍保持典船校尉和温麻船屯旧制。晋太康三年(282年)置晋安郡,吴国遗下为数众多的造船工匠和屯兵被留驻于原地定居下来,对福船的建造与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造船东征

元代致力于发展江海航运,因此造船业和航运比宋代更为发达。仅1274年至1292年间,就建造兵船17800多艘,其中海船9800多艘。忽必烈东征日本,在福州弥勒院之北设立船厂,建造大量东征海船。

福州五水寨造船厂场景图

[清代水师赶缯战船]

清军入闽之初,海防用船除利用前朝遗留下的战船外,还分派全省各道、厅建造。雍正三年(1725年),分别在福州、漳州和台湾开设3所船厂,负责海防用船的修造,其中福州船厂由粮驿道和兴泉道轮年监修。

封舟建造

明初,福州三卫各置一个官办战船厂,左卫船厂在庙前,中卫船厂在象桥,右卫船厂在河口。景泰年间,三个船厂合并于福州府城东南河口。至隆庆元年,战船工场改设于南台江边,中有天妃舍人庙,面积有十亩之广。

明朝抗倭

明代开始,来自海上的倭寇逐渐增多,不断侵扰中国沿海地区,沿海军民奋起抗倭,倭各将戚继光“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表透了抗倭之志。由于“福船耐风涛,且御火”,他亲自督造了适于作战的三种福船,即大福船、海苍和艟,戚继光赞日:“福船乘风而下,如车碾螳螂”海苍比大福船稍小,艟船比海苍船又小,戚继光说:“倭舟甚小,一入里海,大福、海苍不能入,必用苍船逐之,冲敌便捷。温人谓之苍由铁也。

戚继光

戚继光

1562年8月,戚继光挥师援闽。当时,福建宁德横屿岛是倭寇的重要巢穴,小岛与海岸之间是浅海,涨潮一片汪洋,退潮时变为泥沼。为攻克横屿,戚继光命令士兵在退潮时边进边攻向前铺草,大部队沿着“草路”冲锋,一举攻克横屿。

张经

张经

张经(1492-1555),字廷彝,号半洲,福建候官县(今福建福州)洪塘乡人,居于文儒坊。嘉靖十六年进兵部右侍郎,嘉靖三十二年起为南京户部尚书,改兵部。嘉靖三十四年五月初一日,张经获王江泾大捷,杀敌一千九百八十多人,为抗倭以来第一战功。

俞大猷

俞大猷

明代福州成为全省官船、战船和民船的建造中心。从明嘉靖年间开始,随着倭患日益严重,有关福建战船的建造和海战战术一跃成为朝野关注的事务,以战船为主导的福船体系正式形成。

抗倭名将俞大猷始终坚持以战为主的海防战略,他历数嘉靖至隆庆二十年间浙江、福建、广东海面的战船及民船船式与格局变化,最早建议建造福船并且运用福兵抵御及剿灭海盗,成为明代文献中有关战船建造用料成规文字记载的最早和最详尽者。

明代东南沿海抗俊战争要图

郑芝龙

郑芝龙

1645年郑芝龙、郑鸿逵兄弟在福州奉明唐王朱聿键为天子升福州为天兴府,以原布政使司署为大内,改元隆武。郑芝龙先后受封平虏侯、平国公,负责南明所有军务。郑芝龙带其21岁的儿子郑森入见,获南明唐王隆武帝赐国姓朱,更名成功,此后遂有郑成功之名,又称郑国姓、国姓爷。郑芝龙留守福州三坊七巷宫巷长达一年多,其间曾疏浚福州河道,督建福京宫,在西湖举办龙舟赛,主持科举考试等,步入政治生涯的顶峰。

料罗湾海战

崇祯元年(1628年),郑芝龙海商武装为明廷招抚,诏授海防游击,任五虎游击将军,坐镇闽海;其先在海盗刘香福船型对战中,大败刘香,后又击溃荷兰与海盗刘香的联合舰队,进而又以强大的海上力量和雄厚的资本;迫使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对日贸易中国货物只能采购由其运至台湾,成为雄霸西太平洋上的唯一强权。

郑成功

郑成功

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郑成功原名郑森,字大木,其父郑芝龙当过海盗, 后被明政府招降,成为明军将领,曾抵抗过入侵福建海域的荷兰殖民者,清军进入福建时,郑芝龙打算降清,但郑成功毅然走上坚决抗清的道路。

收复台湾

早期郑成功水师的战船以鸟船、中军船、灵煩船、赶缯等福船型为主、兼有少量沙船、乌尾船、绿眉毛等船式。1661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郑成功率水师从金门料罗湾横渡台湾海峡,抵达澎湖。四月一日,水师大小战船乘大潮通过鹿耳门后,分别从北线尾与禾寮港陆。其后郑成功水师以60艘战船包围并击沉港内的荷兰大型战舰赫克托号,重创格拉弗兰号和白鹭号,后又俘获两艘从巴达维亚前来增援的荷兰战舰及三艘小艇,于次年逼使退守台湾城的荷兰守军签字投降,成功收复台湾。

明荷台湾海战图

明荷台湾海战图

600年,强盛起来的荷兰开始向外扩张。1642年荷军将西班牙殖民军驱逐出台湾、从此全岛论为荷兰殖民者独占。荷兰殖民者大肆侵略掠夺台湾的资源,对台湾人民进行奴化教育。1661年“国姓爷”郑成功亲率将士分乘几百艘战船从金们出发,从鹿耳门港突入终干收复台德,开启了明郑政权对台湾统治,奠定了台湾在日的看成为一个以汉民族文化为主的社会。

明晚期中国式力战舰样式、吨位、灭炮配音任速向西方大型战舰靠拢,当时郑成功的战舰可装载12门大炮,有佛郎机火炮、发煩(佛郎初基础上改进的大型火炮) 、虎蹲炮、火绳枪等。其中主要船是三桅炮船” ,主桅高4丈,船长20丈,舱5层,船南面设楼高如城,可容300人,配红夷炮8门,千斤佛郎机40门。郑成以水师曾以此大败葡萄牙东印度公司舰队及有兰殖民军。

福州古港

福州古港

福州港是福船运输的重要流转地‘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港。自汉代时福州就有东冶港。唐至宋代福州成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港口和经济、文

化中心。明代福州成为郑和七下西洋主要驻泊地‘海上丝绸之路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清初福州设立了中国第一个海关—“闽海关”。清代中期辟为五口通商口岸后‘福州港成为世界最著名的“茶港”。福建丰富的物产------茶叶、陶瓷、纺织品等通过福州港大量输出到东亚、南亚、东南亚地区,更远到达西亚、非洲等地区,奠定了福州港作为南、北贸易枢纽的格局。

福州海上丝绸之路图

福州海上丝绸之路

自古以来,闽越人就“习于水斗,善于用舟”,故有“闽在海中”之说、盛唐以后,福州凭借着造船业的兴起,濒临台湾海峡的独特区域优势,海上贸易勃兴,成为“海上丝绸之路 ”的重要接点。五代之季,王审知及其家族主闽、大量建造福船,发展对外贸易,奠定了福州港居于南北海运枢纽的贸易格局。

宋元时期,福州的造船业得到空前的发展,举世无双。明代郑和七次下西洋,船队均在福州长乐太平港驻泊、扬帆远航:明清时期,经由福州港这个控海咽喉,丝绸、瓷器、茶叶等物品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越洋过海,远销异域他乡,福船建造及航海技术的成熟,昭示着福州“海上丝绸之路”进入最辉煌的鼎盛时期。

百货入市

福州地区具有悠久传统的官办与民间造船业‘福船优异的外海及越洋航行性能‘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与福州的繁华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条件。

古代东冶港在今东直巷至澳桥一带。晋代浚深城河,设置四个水关,福州城河与闽江之间‘舟船随潮往来‘货畅其流。到了宋代,安泰桥成为福州府城河的总枢纽和经济中心,桥边建有码头,呈现“百货随潮船入市,万家沽酒户垂帘”的繁华景象。

延用到近代的闽江下游及福州近海单桅舢板帆船,船体多为尖底,桅杆可向后倒放,就是为了适应能在福州城内过桥行走,接驳停泊在台江的大型三桅商船上的货物,进出安泰河码头。

油画福船运货贸易

福船的木质构件

0 阅读:0

士心评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