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起义出入城门证

士心评历史 2024-03-21 08:05:37

武昌守城司令官出入城门证,是迄今所见辛亥革命证物里设计最简单的一种。这枚出门证长约9公分,宽约6公分,上下两端处理成圆弧状,所以手感良好。紫铜材质两面均阴刻隶书汉字。正面为“武昌守城司令官”,背面刻有“出入城门证”。

这枚城门证制作较粗糙,既未设计装饰图案,所刻文字也并不工整,给人有匆匆制成之感。别看这枚证章不起眼,却再现着辛亥武昌首义当晚的紧张气氛。

武昌守城司令官出入城门证

军政府首创“司令官”一职

1911年10月10日晚7时,,湖北新军工程营革命党人打响武昌起义第一枪,11日天亮时即占领了武昌城。起义爆发后,汉口汉阳还被清廷控制,为防止清军进攻,起义后成立的湖北军政府即关闭了武昌城各城门。据《辛亥首义史》记载:“11日,汉口租界人士用望远镜看到,长江对岸武昌城的汉阳门、平湖门等城门紧闭。”

辛亥首义爆发前,清朝官制中并未设“司令官”一职,起义爆发后,湖北军政府一度代行国家政令,在1911年10月17日颁布的《中华民国军政府暂行条例》中,首次出现了“司令官”一职。其中第二章,第八条明示:“中央司令官由都督兼任、地方司令官由各地军事长官兼充,秉承都督执行任务。”当时,武昌城有10座城门,为严防清军进攻,军政府要凭证出入城门是非常紧要的,这枚“武昌守城司令官出入城门证”便是见证。

悠悠五百年武昌城垣

武昌城基本定型是 1371年(明洪武四年),明朝开国功臣、江夏侯周德兴增拓武昌府城,将城区扩大到黄鹄山(今蛇山)南,该山始包入城内。

旧武昌城的范围是:现在南到民主路和小东门,北到临江大道平湖门和汉阳门,西至紫阳湖和保安街,东抵中山路积玉桥的范围,正好处于蛇山的周边、洪山北边和凤凰山以西的地方,城的周长约为20里。

当时的武昌城辟有9个城门,东有大东门,东南有新南门,南有保安门、望泽门,西南有竹簰门,西有平湖门,西北有汉阳门,北有草埠门,东北有小东门。1535年(明嘉靖十四年),都御史顾磷重修武昌城时,改大东门为宾阳门,新南门为中和门(辛亥革命后改为起义门),望泽门为望山门,竹簰门为文昌门,草埠门为武胜门,小东门为忠孝门。清光绪年间,湖广总督张之洞于中和门和宾阳门之间增辟一门,称通湘门,设车站于门外,以通湖南。由此,武昌城共有十门。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武昌首义”就发生在这个城池之内。

大东门,又称宾阳门,在武昌东部正中

汉阳门,在武昌城西

保安门在武昌南面, 与中和门相邻

武昌中和门(起义门)

汉阳门,位于武昌城西

武昌忠孝门,俗称小东门

武昌城门位置图(求实制图)

1927年武昌城垣为何拆毁?

1371年周德兴增拓武昌府城以来,武昌城垣共存在了556年,其间8次修葺。现在的起义门,是武昌城仅剩的一座城门,而这座城门被保留,是因为与辛亥革命有关。1911年10月10日晚,起义的南湖炮队就是从这座城门进城,在战斗中起到了重大作用。那这武昌城到底拆于何时?是为何被拆呢?

1926年,北伐战争爆发后,北伐军沿京广线一路向北打,相继取得贺胜桥、汀泗桥战役胜利,北洋军阀吴佩孚的军队败退后,其部将刘玉春,陈嘉谟率军退入武昌城据守。8月31日,北伐军发动第一次攻城,未达到目的。9月1日晚,北伐军第四军和第七军,第一军第二师全部到达,9月2日对武昌实行了包围。9月3日凌晨3时,北伐军发动第二次攻城,进攻再次失利。

两次攻城受挫,总司令蒋介石于9月3日夜召开紧急会议,限于四十八小时内攻下武昌城。但是,9月5日发动的第三次攻城再次以失利告终。面对惨烈的战斗,蒋介石的’蛮劲”也动摇了,北伐军随即停止了攻城。至此,北伐军采取围城战略,封锁城内外物资供应及其它联系,致使武昌围城达41天。

围城期间,城内曹祥泰、张万太两个米厂被吴军窃掠,至围城中期,全城无食物可寻觅,军马都已杀尽以充饥,士兵仅食两餐;围城末期,城中百姓尽断粮,一般居民以草皮、树根、观音土、野菜、猫犬等充饥。

市民英俊回忆:我们当时没有可吃的食物了,人们首先是掘紫阳湖的藕,继则挖芭蕉以及可食的树根,终则杀狗,甚至穴中蛇鼠。我曾见一人倒在平湖门附近街上,两眼紧闭,鼻孔扇动,过了两日就在原地死去。

市民方清溪回忆:大朝街某公馆所住一家,有人当过厅长,有一女子,容貌娟秀。武昌城将被攻破之时,守城的军人闯入,女恐被其奸污,遂奔往后院投井自尽。门被撞开后,残暴的军人将女尸捞起,业已气绝的尸体尚未寒,竟遭野兽们奸尸。

由于此次攻武昌城,北伐军付出巨大牺牲,吴军也死人不少。武昌人民遭受的41天围城之苦更是惨烈。武昌城被攻克后,市民深恐再遇类似围城,继而重蹈覆辙,便强烈要求拆除武昌城。

1927年应市民要求,武昌城开始拆除,1929年完工,仅留下起义门的一段残垣,至此以后,武昌再无成规模城垣。

清末武昌城鸟瞰图

起义军在武昌汉阳门戒严

武汉文史研究者王炎生先生1974年在武昌起义门留影,当时起义门城楼尽毁,仅剩城门洞及部分城墙

修复后的起义门。王炎生摄

修复后的起义门及城墙。王炎生摄

0 阅读:1

士心评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