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论》是经典名篇,它讲的是如何建立正确的认识,认识与实践之间的关系。
下面借《实践论》,聊聊如何做好投资?
首先,如何才能学会投资?
两条学习途径:
1、直接经验:自己摸索。
2、间接经验:看书或向老手请教。
认识分两种:
1、感性认识。比如,我们看到市场表面的涨跌,各种消息,各种评论,都是感性的认识。
2、理性认识。我们必须深究其本质,把涨跌背后的逻辑看懂,总结出几条规律,比如顺势而为,价值投资,金融行为学,等等。
书本上写的,或者老手告诉我们的,都是他们的直接经验,也是他们的理性认识,但对我们来说,这是间接经验,是感性认识。因为这是别人告诉我们的,不是我们自己思考和实践总结出来的,必须抱有存疑的态度,再去思考和验证他们说的东西。
认识与实践的过程,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也就是透过各种现象,去分析其本质。
第二阶段:把理性认识放到实践中去检验。成功了,就是正确的;失败了,就是错误的。
很多人会犯两种错误:
1、教条主义:尽信书不如无书,完全相信书本上的,或者某个高手说的,动辄就是巴菲特金句,照本宣科,书呆子。
2、经验主义:凡事都按照既往实践所获得的经验看待问题,意识不到情况已经和以前不一样。比如,上一次跌到这里,就开始大涨的,这次应该也一样。上次我就是买它赚钱的,现在我还买它。
陷入经验论的人,他们往往只相信自己的狭隘经验,沾沾自喜于自己的一孔之见,不相信别人的经验,也不相信理论,认为书上的理论就是骗人的,什么都抵不过自己的经验,只凭个人的经验和感想办事,因而他们也就难免轻视读书,进一步就会生发出读书无用论的观点。
只看重理论而忽视实践,则不可避免的走向教条主义。反之,只看重实践而忽视理论,则又不可避免的走向经验主义。
如何证明自己的认识是对的?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你得去投资,市场会用盈亏告诉你,认知是对还是错。任何人都不会完全对,都是在得到实践反馈后,再慢慢修正自己的认知,让主观与客观慢慢相符。
比如,每个月都要有复盘总结,去分析哪里做对了,哪里做错了,还有哪里不太懂,需要再去找资料研究学习。
以上就是《实践论》的简单分享,道理都很简单,很多人都知道,但稍不留神,就可能犯错,变成教条主义或经验主义。
建议有空读读原文,哪怕花两天时间,多看几遍,读懂后,一定会有一种通透的感觉,再也不会迷茫。最近我还会解读《矛盾论》,这两篇放一起去读,会更爽。
明天见~
作者:布衣书生 自媒体:复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