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士闻道(47):不行而知

依霜评商业 2024-03-24 19:33:30
第47章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帛书本:不出于户,以知天下。不窥于牖,以知天道。其出也弥远,其知弥少。 相比帛书本,通行本去掉了文中的虚词,读起来让人气息不舒服。“之乎者也”这些虚词并非无用,古人读书不仅是获取知识,也是要调理人体的气息和节律,以达到修身养性的综合效果。 该句意思是:不用出家门,就能知道天下的大事;不必从窗子向外窥视,就能明白天道的运行。跑出去越远,知道的越少。 看到这句话,我一下子想到了康德。康德的思想经天纬地,但他一辈子住在小镇上,据说从来没有去过距小镇二十里以外的地方。这不就是“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吗? 网络上有个段子说,你没有见过世界,如何会有世界观?没有经历人生,如何会有人生观? 于是,有人说,世界那么大,你要多出去看看。但是,很多人到处旅游,回来后好像也没什么变化;邮差一辈子在路上,但终究只是个邮差;导游跑遍世界,也还是导游。 他们走的路越多,见得越多,但不懂得甄别,不懂提炼,不会独立思考,乱花渐欲迷人眼,反而容易更迷茫。看似经历很多,智慧反而越少。 为什么? 因为他们不懂反观自省,没有多总结多思考,没有把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知,达到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知。 人们常说,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但其实,灵魂先上路,身体上路才有意义。没有精神世界和路上的风景产生共鸣,没有能力对遇到的人和事进行思考,旅游就只能变成游客照和朋友圈打卡。 有多少人处处跟人扎堆,哪里热闹就去哪里,有什么新闻热点他全知道,有什么时髦的事情他必定跟进,但多年过去,他还是个看热闹的角色?有多少人在社会上闯荡多年,慢慢迷失自我,忘记了初心?那些有很多故事的人,不一定有多少智慧,他们甚至慢慢忘记了为什么出发。 所以,古人最提倡的是,向内求。智慧和幸福,都要向内求。正如《悟道诗》所言: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圣人不用到处跑,也能知道发生什么;不用到处视察,也能明白人事的因由;不必手忙脚乱,也能将事情做成。 老子全书对话的人,几乎都是王侯,不是普通百姓,更不是刚启蒙的幼童。老子要王侯不出户、不窥牖,即不要微服私行,不必事事亲力亲为,要了解下面的情况,靠的是一套管理体系,让信息自动反馈上来,而不是每天追着信息跑。 最终老子要倡导的,还是无为而治。 本文完~ 作者:布衣书生 自媒体:复利人生
0 阅读:1

依霜评商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