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冷研作者团队-明忆
字数:4897,阅读时间:约13分钟
编者按:1241冬天,此时饮马多瑙河的蒙古大军突然得到消息,当时世界最大帝国的统治者,蒙古窝阔台汗暴毙身亡。得知消息的蒙古军队不再恋战,急匆匆的东返为确立新汗的库里台大会做准备。不过指挥蒙古军队的统帅们没有想到,他们的离开给了当时已经是惊弓之鸟的中欧人喘息之机,他们也因此彻底失去征服泰西的机会。而这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个疑问,假如窝阔台没有突然暴毙,那么蒙古人有可能征服中欧,乃至染指西欧吗?
▲蒙古西征
在讨论蒙古征服欧洲的问题前,一个首先要说的是,蒙古人虽然可能会通过被征服的罗斯和伏尔加保加尔人,了解到亚洲、欧洲这些概念,但是对于当时的蒙古人来说,欧洲或亚洲并非是什么泾渭分明的两个地区,甚至西欧的天主教国家和中亚的穆斯林国家,区别也仅仅只是生活习俗和自然环境有所差异。
况且不论蒙古人在战争中表现的多么具有毁灭性,蒙古政权也并非什么什么不眠不休的疯狂战争机器,他们同样有作为一个政权的利益考量和复杂性。因此,蒙古人在西征中的一切军事行动,其目的只是为了尽可能获得并巩固领土,而非单纯的所谓要毁灭欧洲文明。
▲欧洲近代的“黄祸”论对研究蒙古西征有着很大的误导
在此基础上,再来看蒙古13世纪中叶在中欧的军事行动,这些军事行动与其说是一场目标明确,试图一举征服欧洲的行动,倒不如说这些军事行动本身只是“长子西征”的延续。
所以想要搞清蒙古是否能完成对欧洲的征服,或者说当时的蒙古军队高层,是否有意愿征服整个欧洲,首先就要先理解在“长子西征”前,蒙古此次西征最主要的目的,以及蒙古政权内部,发生的复杂博弈。
▲长子西征
实际上在“长子西征”前,蒙古军队就一度深入东欧。1220年,蒙古军队进入钦察草原,消灭了库曼汗国后,逃亡到罗斯地区的库曼汗国统治者忽滩汗,成功说服了罗斯诸公国与自己结盟,在1223年,组织大军对占据了钦察草原东部的蒙古人发起远征。当然这支庞大的罗斯-库曼联军在卡尔卡河之战中被彻底击溃,追击的蒙古军队,甚至一度到达伏尔加保加尔和罗斯地区。
虽然这场罗斯-库曼人的远征,常常被今天的历史爱好者们所忽略,但这次远征,对于蒙古人在欧洲的作战行动,实际上有着很大的影响。由于商业利益的相互交错,蒙古在东欧草原的军事扩张,本身也会触及临近的定居城邦利益。这也让蒙古军队在“长子西征”中,将周围势力的潜在威胁纳入了考量之中。
▲罗斯-库曼联军远征
除此外还有一个巨大的误区是,“长子西征”并非是蒙古军队出发直接去征服罗斯,然后一路向西攻入中欧。实际上在“长子西征”前,蒙古在西北的边陲,也就是术赤一系所控制的领地,还是在咸海和里海北岸,大约今天哈萨克斯坦西北这一区域。所以对于游牧的蒙古人来说,“长子西征”的首要目标,或者说最重要的目标,便是完成对上一次西征的收尾,也就是达成对整个钦察草原的控制。
▲“长子西征”前,蒙古人并没有完成对广大钦察草原的控制
“长子西征”中,对伏尔加保加尔汗国和其他未归顺的钦察部落的征服,虽然过去常被认为是蒙古入侵的前奏。但如果以一个非欧洲视角来看,实际上这些未被蒙古征服的钦察草原势力,在“长子西征”前一直是蒙古帝国西北边疆的大患。
尤其是其中的伏尔加保加尔汗国,在蒙古人攻占东部钦察草原后,就和罗斯人一样,伏尔加保加尔汗国在伏尔加河-里海商道的商业利益,也遭到蒙古征服的巨大破坏,这使得他们乐意于接收大量不愿归顺蒙古统治的库曼人,还在罗斯-库曼联军在卡尔卡河之战被击败后,击溃了乘势侵入领地的蒙古军队。
▲卡尔卡河之战
在这之后从1224年一直到“长子西征”开始,伏尔加保加尔汗国与驻守西北的术赤一系宗王,开始长达十年的对峙。势力弱于罗斯公国联军的伏尔加保加尔汗国,开始强化自身防御,同时收容反对蒙古的钦察、库曼游牧民,和以弗拉基米尔-苏兹达尔公国为首的罗斯诸公国达成和平,全力修筑各地的防御工事,通过守城战来抵抗蒙古的入侵。
尤其是在1229年,窝阔台派遣三万人,配合拔都本部共同对伏尔加保加尔汗国发动进攻,但蒙古军队最后在萨克辛城的防御工事前,进行长期围困无果后铩羽而归。
▲伏尔加保加尔人成为东欧各国各部族对抗蒙古人的屏障
了解术赤一系与伏尔加保加尔汗国的长期对峙战争后,再来看“长子西征”中,蒙古军队的作战逻辑就很容易理解了。
作为边境上有利益冲突,又长期为逃亡的钦察和库曼人提供庇护的敌对国家,即使伏尔加保加尔国采取固守的防御策略,但对于处于扩张期的蒙古帝国而言,依然是不可容忍的,需要进行“主动防御”的潜在威胁。而伴随着“长子西征”中,征服的草原地区领土不断增加,类似伏尔加保加尔汗国这样,被蒙古人视为潜在威胁,而需要即使拔除的对象也不断增加。
▲蒙古西征中,为了巩固视为核心领地的草原地区,而对周围地区不断进行“主动防御”
但这里又有一个新的问题,蒙古军队的军事行动,并不等于蒙古军队要对这一地区进行直接统治。这一点表现最明显的,便是蒙古军队在罗斯地区的军事行动,表现出在当时也堪称发指的方式,蒙古军队沿途将攻克的罗斯城市全部屠杀后付之一炬,有些城市如梁赞旧城、科泽尔斯克,整个城市被破坏到之后只能重新建城。
虽然这一方面可以理解为,这是蒙古人在短期内获得给养和战利品的方式,但也从侧面来说,蒙古人并没有打算在这里进行直接统治,而是为了让被打击的目标,彻底丧失对草原地区的干涉和威胁的能力。
▲蒙古在对罗斯的征服中,并没有进行过任何实施统治的打算
到这,可能会有读者认为蒙古人这种管杀不管埋的作战方式,难道不是蒙古人一贯风格吗?首先蒙古人的作战,的确是以屠杀而臭名昭著,但是同样是砍人,这里可以对比一下蒙古在钦察草原,和蒙古在罗斯地区的作战。
蒙古在钦察草原的作战中,虽然也时常对反抗者大肆屠杀,但在这一过程中,蒙古人会尽可能的,将钦察和诺曼诸部的人口至于自己的控制之下,而蒙古与罗斯和伏尔加保加尔汗国,乃至后面和格鲁吉亚、匈牙利、保加利亚之间爆发战争的一个直接导火索,便是这些国家收容了逃难游牧民。这既是为了防止出现第二支罗斯-库曼联军,也是为了能阻止大规模逃逸,让蒙古政权坐稳钦察草原。
▲在蒙古的追击下,大量的钦察和库曼游牧民一路向西逃窜
而与之相对的,蒙古在罗斯地区的征服,则更像是一场纯粹的大型劫掠。在过程中,蒙古军队只是沿着大道和河流进军,摧毁沿途城市和定居点。对于距离大道和河流较远罗斯村庄,乃至城市附近,居民们藏身躲避的森林则是完全无视。
而如前文所说,被征服的城市,会被蒙古人进行焚毁,因而也不会在当地驻军,更谈不上建立统治。换言之,在“长子西征”的过程中,蒙古军队所真正重视的,实质上依然是钦察草原为核心的游牧地区,而像属于农耕地区的罗斯诸城邦,则是在草原作战间隙,为打击潜在威胁以及获得更多战利品的劫掠式远征。
▲即使是扩张期的蒙古军队,依然有着游牧民的劫掠习惯
有了自身所需要稳固统治的核心区域,也等于蒙古军队不可能真的像滚雪球一样,全部军队不断的向前扩张永不停歇。实际上在1239年北上进攻罗斯地区时,拔都就为稳固草原地区,而将主力留在南方,仅带别儿哥、蒙哥等部北上。
所以,如果之后蒙古军队真的要完成对整个欧洲的征服,在视为核心,但尚未消化的广阔的钦察草原地区,也需要留下规模庞大的驻军,以压制刚刚征服的各部势力。除此外,为了防止罗斯人在背后可能造成新的威胁,还需要改变在罗斯地区的扩张方式,将至少4~5万人规模的军队,驻守到罗斯地区建立最少是稳固的羁縻统治。
而且要远征中欧,肯定还需要一个稳定的后方,那么在匈牙利平原的草场至少也需要留守3~5万人规模军队,维持补给线的安全,并防止临近基督教国家的乘虚而入。那么问题来了,且不论这期间拔都所要面对的政治压力,在扩张目标扩大后,届时蒙古军队还能有多少部队,可以用来继续中欧的作战呢?
▲中欧国家对钦察草原大多是鞭长莫及
而蒙古军队本身,且不说所谓“滚雪球”的方式获得的新军队,在蒙古还未完成对新领土的消化前,这些新军队的战斗力,是否能适应高强度的远征,就蒙古军队的内部,本身就存在着巨大分歧。早在蒙古帝国分裂之前,蒙古帝国内部的政治势力之间的内耗就已经非常严重。
尤其是在这次西征,其参与者包括成吉思汗六子阔列坚,已故的术赤长子斡儿答、次子拔都、三子别儿哥,窝阔台长子贵由、拖雷长子蒙哥、察合台长孙不里,老将速不台, “蒙古四杰”之一博尔忽之子孛栾台等等“诸王、驸马、万千百户,也都随长子出征”。虽说这种多位宗王加宿将的组合,在之后蒙古的对外征服中多次出现,但“长子西征”中的各个宗王之间,相互的矛盾甚至已经对作战产生了极大影响。
▲后来成为蒙古帝国第三代大汗贵由
在主要参与的蒙古宗王中,作为术赤继承人的拔都和窝阔台长子贵由、察合台之孙不里之间关系极为恶劣。双方虽不至在远征中公然火并,但也直接导致了“长子西征”的过程中,很多作战并不能像很多人所想象,蒙古大军集中力量平推敌人。
而在术赤一系内部,虽然术赤各子之间关系融洽,但因原本作为长子的斡儿答将术赤的管事权让于拔都,作为交换获得了大部分原属术赤的领地,导致术赤一系内部对于新领土的瓜分问题,实际上也存在着潜在矛盾。
▲大量不同派系的宗王贵胄参与,对 “长子西征”的作战产生了极大的干扰
换言之,拔都想要彻底掌控东欧的土地,不仅需要对东欧领地掌控的法理,更需要拥有让其他宗派无法轻易染指的兵力。
加之宗王之间本身存在的矛盾,尤其是拔都和贵由之间的矛盾已经公开化,在贵由率部东归,不再继续参与西征后,无论是防备在后方的贵由,还是为了维护自己在术赤系中的领袖地位,拔都都很难继续冒险在中欧投入过多的人力和时间,更不会将让军队去进行消耗巨大的连续攻坚战。
▲从东欧向西随着人口密度增加,城市堡垒的数量和质量也不断增加
最后,一个时常被忽略的问题是,在窝阔台汗于1241年病逝后,拔都并没有停止攻伐的脚步,只不过当时蒙古军队作战的目标不再是匈牙利北方的波兰,而是向南对巴尔干地区进行军事行动,尤其是同样收容了大量钦察和库曼难民的保加利亚沙皇国,成为了蒙古军队的重点打击目标,直到蒙古军队重创保加利亚首都在内各个主要城市,保加利亚沙皇向蒙古称臣纳贡后,拔都才在1243年撤兵返回伏尔加河下游。
可见在拔都的作战计划中,中欧也并非是必须进行彻底军事打击的目标。
▲ 蒙古骑兵
总的来说,不论蒙古是否有心将欧洲全部霍霍一遍,可以确定的是,作为统帅的拔都,至少他所想要统治,或者说他有能力直接统治的地区,从来都未超出钦察草原。
即使他拥有当时世界最强大的军队,但拔都也依然是个政治家,而不是所谓单纯视征服为荣誉的“大征服者”。所以站在拔都的角度来说,领土扩张固然是好事,但当扩张的风险威胁到了自己的权势,这就不再是必须要做的事情了。
参考文献
阿塔·马里克·志费尼《世界征服者史》
《蒙古秘史》
《元史》
格列科夫,雅库博夫斯基《金帐汗国兴衰史》
Вернадский Г. В. 《Монголы и Русь》
Грушевський М. С. 《Історія України-Руси》
Гумилёв Л. Н. 《Древняя Русь и Великая Степь》
Кривошеев Ю. В. 《Русь и монголы: исследование по истории Северо-Восточной Руси XII—XV вв.》
Пилипчук Я. В. 《Монгольское завоевание владений восточных кыпчаков и Волжской Булгарии》
Измайлов И.Л.《Волжская Булгария накануне походов Бату》
Халиков А. Х., Халиуллин И. Х.《Основные этапы монгольского нашествия на Волжскую Булгарию》
Chambers, James《The Devil's Horsemen: The Mongol Invasion of Europe》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明忆,任何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