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方阵横扫世界的预备:三王会战前的葡萄牙与摩洛哥军事改革

冷兵器的斗争 2023-10-28 08:19:00

作者|冷研作者团队-苏埃托尼乌斯

字数:4790,阅读时间:约12分钟

编者按:1578年的阿尔卡萨尔·奇比尔会战(即三王会战)深刻地影响了葡萄牙历史的走向,葡萄牙在此战中失去了自己年轻的国王、大量贵族和上万名士兵,战后国力大伤的葡萄牙于1580年与西班牙建立的联合统治,开启了长达60年的伊比利亚联盟时期。此战可以说影响了之后西方殖民的走向。但网络上对于此战中交战双方战前的军事发展知之甚少。本文就来聊聊此战之前,葡萄牙和摩洛哥两国的军事情况。

葡萄牙的军事扩张与衰败

与大家印象中欧洲列强的印象相反,16世纪的葡萄牙即使拥有了海外殖民地的加持,在欧洲依旧是个小国,其军事实力不要说与它那个制霸欧洲百年的邻国西班牙相比,甚至跟摩洛哥相比,它都并不占上风。

1415年的休达战役在大众印象里似乎代表着葡萄牙霸业的起始,但这份霸业的根基并不扎实,1437年在丹吉尔的战败让葡萄牙人颜面尽失,为了在战败后保住过往的征服成果,他们宁可让自己的王子在摩洛哥人手中受难。

16世纪的丹吉尔画像,葡萄牙在1437年在此经历了耻辱性的惨败

“幸运者”曼努埃尔在其统治期间开始尝试引进西欧新式的军事体系,规范化本土民兵的训练,开启了葡萄牙新一轮的军事扩张,在北非和印度洋取得了一系列军事胜利。如果说葡萄牙在印度洋扩张期还能延续到若昂三世时期,但对于北非战场而言,1514年的阿尔凯德斯战役和 1515年马拉喀什围攻战的失利已经宣告其军事扩张的终结,自此之后,葡萄牙不再在北非修建新的军事要塞。

而自15世纪30年代开始,萨阿迪王朝对葡萄牙人发动的一系列进攻,迅速恶化了葡萄牙的军事形势,而1541年圣克鲁斯要塞的失陷更是让衰退达到了极点(萨阿迪王朝掌握了成熟的火器战术)。

葡萄牙在北非大撤退的同时,曼努埃尔在其统治末期也放弃了此前的军事改革,尽管若昂三世曾于1526和1549年两度尝试恢复它,但并未取得良好的效果。

▲葡萄牙在摩洛哥沿海的堡垒

因此在16世纪中叶,葡萄牙继续游离在西欧军事发展之外(要塞技术除外),其军事模式依旧是以要塞为基地进行的袭扰战,这是一种典型的非正规战斗,在伊比利亚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北非也有着不错的成效。

塞巴斯蒂安的改革

若昂三世时期的葡萄牙虽然在印度洋继续取得成功,但本土充斥因军事危机、经济危机、政治危机而导致的焦虑气氛。塞巴斯蒂安于1554年的降生暂时将葡萄牙从伊比利亚联盟的阴影中解救出来,他的出现团结了葡萄牙社会,也因此被大众视为葡萄牙复兴的希望。

▲葡萄牙阿维斯王朝末代君主塞巴斯蒂安

如果说从北非的大撤退宣告着葡萄牙的衰落,那么对这种衰落的回应,葡萄牙人开始认为,衰落的根部原因在于东方的奢侈风俗腐蚀了葡萄牙的社会道德,而按照过去的传统,一场宗教战争可以起到纯净社会,重建道德的作用。

塞巴斯蒂安从小就是在这种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因此他调整的国家重心,选择重新干预北非。但考虑到葡萄牙在曼努埃尔之后,已经经历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军事衰退期,重新返回北非的前提显然是重建军队。

塞巴斯蒂安的军事改革的力度是过去前所未有的,国王颁布了大量军事法令,显示他重整军备的决心,法令包括军备标准化、海岸防御工事、海军建设,最引入的是新的军事制度,这将让王国招募的士兵能被置于一个固定的编制中。同时还建立了敕令体系,其目的是根据王国的人口数量,引入并控制征兵和训练士兵的制度。

在实践中,它将曼努埃尔时代以来的所有立法工作归纳为1568—74年间出版的一系列文书,按照一个统一的制度彻底重组了王国的军事力量。

在这个过程中,葡萄牙不可避免地受到其邻国西班牙人的影响,葡萄牙采用了卡斯蒂利亚体系的基本军事组织--连队,也称为旗帜,而在三王会战中,葡萄牙军队更是编成了7个tercio,也就是大众常说的西班牙大方阵(行政编制)。到1570年,国家展开了对境内连队进行了普查,将连队标准兵力从300人降低至250人,最终统一了境内的军事组织。

与此同时,塞巴斯蒂安还建立了士兵的强制训练机制,尽管曼努埃尔时期就已经出现士兵训练制度,但塞巴斯蒂安第一次将其推广至全境。1571年的法令要求,每名士兵每周日都需要进行训练,为了鼓励士兵们积极训练,塞巴斯蒂安还下令每次训练中表现最好的火枪手能得到100雷亚尔的奖励,最好的弩手和长枪手得到50雷亚尔。同时,每月中整个连队都要进行一次集训,在除正常训练次数外,每年还需要进行两次额外的集训。

▲16世纪末的葡萄牙军队

与新的军事体制一同到来的还有新的军事理论,尽管这种新式的战斗方法并未赢得所有保守派的心,但塞巴斯蒂安时期大量西欧军事理论被以翻译或借鉴的形式来到西班牙,国王本人创作的《军队的形式,要塞和壕沟的设防,从离开它们到敌人的时间,以及攻击和战斗的方式》,哪怕看标题也能看得出国王深受意大利风格的影响。1573 年前后,更有大批来自欧洲战场的老兵集中前往葡萄牙。萨伏伊公国的军士长乔瓦尼·安东尼奥·莱沃就是其中之一,他接过了训练埃武拉民兵的职责。

▲1540—1620年间葡萄牙和西班牙军事作品的数量对比

1573年的阿连特茹和阿尔加维之行得以评估军事改革的实际成效。在两个月的行程中总共检阅了122个连队,相当于2万人的部队。检阅成果也较为喜人,军事改革的成功不单单是数量上的,葡萄牙南部的士兵表明他们已经能够以有序的阵型进行机动,无论是瑞士阵型抑或螺旋机动,葡萄牙士兵都能做到。

同时在集体演习中,一些连队表现出对近战武器和火枪、重火枪这类远程武器的熟练使用。这都表明,塞巴斯蒂安的军事改革并非只有法令意义上,而是得到真实执行的。而这一切才让塞巴斯蒂安有了前往北非冒险的资本。

▲螺旋机动,16世纪用于训练士兵的一种战术机动

萨阿迪王朝的军事发展

介绍完葡萄牙的军改,现在要来谈谈它的对手萨阿迪王朝。作为三王会战中的胜利者,萨阿迪王朝的军队自然不会是啥冷兵器部队。摩洛哥接触到火器的时代并不算早,一直到1419年才有使用火器的确切证据。而安达卢西亚的穆斯林在近一个世纪前就已经在战场上使用火器了。

尽管摩洛哥人从休达战役之后就开始尝试引入火器,但遗憾的是此时摩洛哥人手中火器的效力并不理想,葡萄牙编年史认为,摩洛哥人想要让火炮发挥作用就必须推进到城门附近,这样他们就进入了守军的射程范围内,因此为了安全起见,他们必须将火炮布置在有效射程边缘处。

虽然当时的记载中并未暗示摩洛哥火枪部队的组织和战术,但鉴于手铳在安达卢西亚穆斯林中的盛行,也没有理由认为摩洛哥人无法接触到它。而糟糕的是,摩洛哥并未掌握生产火器的能力,火器的来源依旧依赖缴获和外贸,这限制了摩洛哥继续进步的可能。此时的摩洛哥固然拥有火器,但并不等于能正确使用它,与欧洲对手相比,摩洛哥人在军事发展上依旧是落后的。

但随着格拉纳达在1493年陷落和后续卡斯蒂利亚对穆斯林群体的排挤,大量安达卢西亚人流亡到一海之隔的摩洛哥。流亡到摩洛哥的安达卢西亚人凭借自己掌握的火器技术很快就在摩洛哥军队中占据重要作用,加速了摩洛哥火枪步兵和炮兵的发展,在1562-63 年间,足有14000名安达卢西亚人在萨阿迪军队中服役,他们大部分都是火枪手。

在1576年的内战中,也正是安达卢西亚军队在鲁肯战役中抛弃穆罕默德二世,才使得马利克决定性地击败了他,夺取了王位。这也证明安达卢西亚人对摩洛哥政权稳定性的影响。

而安达卢西亚穆斯林的到来不仅让摩洛哥能迅速提升自身的火器使用水平,同时也摩洛哥人掌握了生成火枪火炮的能力,据马尔莫尔说,非斯的冶金作坊在安达卢西亚大师的指导下制造剑、弩、火绳枪和火炮。

▲安达卢西亚和基督徒叛教者火枪手

在安达卢西亚穆斯林外,基督徒叛教者也是萨阿迪苏丹颇为重视的兵源,欧洲编年史家认为叛教者是萨阿迪军队中的支柱性力量。三王会战中,也正是马利克苏丹私人卫队中的200名火枪手在危急关头使用重型火枪打退了葡萄牙骑兵的冲锋,由此开始了摩洛哥人的反击。在三王会战中,曼苏尔苏丹也下令收集基督徒战俘,并对他们进下割礼,赐予穆斯林服装和其他优待。

据《曼苏尔编年史》载,这批被强制转为穆斯林的战俘数量达2500人。对于萨阿迪苏丹而言,叛教者因为伊斯兰皈依者的身份、再加之缺乏部落和家族联系,因此能更好地效忠于王室。

而作为1576年内战的胜利者,马利克苏丹又给萨阿迪军队注入了更多的土耳其元素,他本人在流亡期间就曾加入奥斯曼军队,并在勒班陀之战中作战。据葡萄牙编年史载,在1575年返回摩洛哥时,马利克从阿尔及尔军队中带回了9000士兵(被称为土耳其人),其中有4000名训练有素的火枪手和2000骑兵。

在大力发展火枪步兵之外,萨阿迪的骑兵部队中也发生了一些有趣的变化。尽管萨阿迪骑兵中依旧充斥着大量的征召枪骑兵,他们中很多完全不着甲,他们认为身穿铠甲会影响他们使用长枪,但在从非斯地区征召的枪骑兵会装备精良的锁子甲,无论是否着甲,他们都使用一种双头长枪进行作战,能够同时对付前后两方的敌人。

▲北非的轻枪骑兵

但在1500—1510年间,曾经在北非驰骋的弓骑兵却在摩洛哥军队中大量消失,取而代之是一种被称之为西帕希的新式骑兵。和奥斯曼的西帕希不同,萨阿迪的西帕希骑兵实则是一种火枪骑兵,在欧洲存在着他们的同行,如西班牙的herruelos以及德意志的reiters,因此西帕希的兵源也主要来自安达卢西亚人和基督徒叛教者,到1607年时萨阿迪军队中有2000名西帕希。

▲北非的火枪骑兵

这一系列军事改革帮助摩洛哥人逐渐追平了葡萄牙人在火器技术上的优势,这才有了1541年萨阿迪军队攻克圣克鲁斯要塞的胜利。在这场围攻战中,萨阿迪军队据称动用了20000名骑兵、40000名火绳枪手、12000名弩手和 50000 多名辅助人员,以及14门攻城炮和50门其余各种口径和种类的其他火炮。这个数据的真实性如何暂且搁置,但仅从这组数据来看,萨阿迪军队火力十分强悍。

在随后的围攻中,萨阿迪军队更多使用技术手段而非人海攻势围攻要塞,在经过长达31天的围攻后,到3月11日,圣克鲁斯要塞的城墙出现的缺口。萨阿迪军队的火枪手迅速抓住机会,利用火力压制了守军攻入城内。而在围攻过程中,萨阿迪炮兵利用9门重炮遏制了葡萄牙人从海路支援的企图。战后连葡萄牙国王若昂三世都承认,是萨阿迪的炮击攻克了要塞,当年的编年史中更是哀叹“耶路撒冷又陷落了”。

▲1541年的圣克鲁斯围攻战

结论

通过对三王会战前葡萄牙和摩洛哥两国的军事发展的回顾不难看出,葡萄牙并不是老牌的欧陆军事强国,在三王会战前,葡萄牙经历了长期的军事衰落,直到塞巴斯蒂安时期才开始大力复兴军事力量。

而摩洛哥人从1415年休达陷落后就在不断试图追赶与葡萄牙人之间的技术差距,到萨阿迪时期,摩洛哥人已经建立了一支庞大的火枪步兵和炮兵,再加之固有的轻骑兵优势,在与葡萄牙的对垒中不仅不落于下风,在本土作战和体量的优势下,甚至还能压制葡萄牙人。三王会战并非强国与弱国的对垒,而是势均力敌的对抗。

参考文献

Na outra margem de Alcacer Quibir. a guerra dos sádidas, 1546-1613

Alcácer Quibir e a Guerra de Quinhentos: uma perspectiva arquitectónica

Alcácer Quibir – 4 de Agosto de 1578 Visão ou Delírio de um rei?

Um tratado português do século XVI revisitado

The Hundred Years War for Morocco: Gunpowder and the Military Revolution in the Early Muslim World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苏埃托尼乌斯,任何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