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山公墓,第一墓是谁?谁的墓祭扫最多?特殊的81号墓又是谁?

美姐加油啊 2025-03-17 15:44:58

2019年8月份,八宝山公墓建好了,这个地方主要是用来进行“红色革命教育”的。它现在可是全国最有名、规格最高的园林式公墓。

早在1950年,新中国刚站稳脚跟那会儿,周总理就有了个想法,说要建个地方,专门给那些牺牲的战士们安息,这就是“革命公墓”的由来。

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那些英勇牺牲的先辈们,遗憾的是,他们离世后连个安息的地方都没有。为了达成总理的心愿,好几代人接力努力,花了六十多年的时间,终于建好了“八宝山公墓”。这个地方安息着许多为我国立下大功的“英雄”,里头有三块墓碑特别显眼。一块墓碑前祭拜的人最多,另一块被大家叫做“81号墓”,还有一块是没有名字的墓碑。

那么,这些墓碑下究竟长眠着哪些人物?他们都为国家做了些啥贡献呢?

【墓中受祭拜最多的人】

在八宝山公墓里头,有个墓碑特别引人注目,上面堆满了鲜花和鲜果,干净得没一点尘土。这墓碑的主人是林徽因,人家都说她是“最美的四月春光”。她一辈子都在搞建筑,给咱们国家立下了大功。

她诞生在晚清那会儿,家里头一直是读书人的圈子。她外公林孝恂,那可是光绪十五年考上的二甲进士,因为肚子里墨水多,光绪皇帝直接让他进了翰林院当编修。后来,他又被调到浙江杭州那边去做官,这才生下了林徽因的爸爸。

林徽因在杭州长大,那里江南景色美得跟画似的,她也长成了一个温柔又感情丰富的女子。由于经常接触西方的学问,林徽因特别有知识。林父特别疼爱这个闺女,每次外出旅行,几乎都带上她。

晚清垮台后,民国开始了新篇章,林父那时候被提拔做了外交官。因为工作调动,他带着闺女搬到了北京。在北京,林徽因碰见了梁思成。这俩小家伙小时候不懂事,一块玩闹,却打下了特别牢固的友情根基。

两家条件相当,双方父母都盼着两个孩子能走到一起。林徽因没有拒绝,因为梁思成的才华让她十分钦佩,心里已经觉得他是自己的命中注定。只是那时候她还小,说亲事有点早,两个人只能把感情藏着,等以后再说。林父要带着女儿去各国游历,于是他们就去了欧洲。

林徽因在伦敦的日子,是她这辈子最开心的时光。她受到了房东的启发,心里种下了要钻研建筑学的种子。并且,她还碰见了民国的大文豪徐志摩。徐志摩呢,是为了摆脱和张幼仪的婚姻,跑到英国来念书的。

一见到林徽因,我就被她迷住了,但林徽因对掺和别人的婚姻这事儿真没啥兴趣。再说,梁思成还在国内盼着她呢,所以她干脆就拒绝了徐志摩。为了彻底跟这段感情说拜拜,林徽因直接悄悄回了国,回去后跟梁思成把事儿都摊牌了。

梁思成很尊重林徽因,让她自己做决定,结果林徽因选了梁思成当丈夫。结婚后,他们两个人就一起钻研起咱们国家的建筑来了。

1924年,梁思成和林徽因一块儿去了美国读书,专攻建筑。在宾大那三年,他们俩相互扶持,一门心思扑在建筑学上。之后,他们还去了耶鲁继续深造。在国外学习的日子里,夫妻俩特别想念祖国。等他们学成回国,打算好好干一番事业时,日本侵略者却已经闯进了中国。

国家动荡不安那会儿,这两个心怀大志却没能如愿的年轻人心里头憋屈得很,可也没辙。他俩下定决心,要把一生的事业干好,于是肩并肩跑遍了全国15个省市区,逛了200多个城市,实地考察并记录了3000多处保存下来的老建筑,整理出了好几米厚的资料。这些努力,给咱们国家的建筑测量研究帮了大忙。

夫妻俩合力创作的《中国建筑史话》这本书,为中国近代建筑学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被视为国家的珍贵资料。

新中国成立后,林徽因因为给国家出了不少力,就被叫去参加了全国政协第一届第二次大会。国家直接让她当上了北京城市设计的总负责人,这充分说明了国家有多看重她。接到这个重任后,林徽因那真是拼了命地干,连天带夜地忙着画图纸。后来,周总理决定建八宝公墓,国家的设计团队又一次找到了林徽因。

林徽因立马挑头搞起了设计,紧接着,东北大学的校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样式也出自她的手笔。这些出色的成绩,让大伙儿都对她刮目相看,承认了她确有真才实学。

1953年的时候,北京打算拆掉那些牌楼老建筑。林徽因知道后,立马跟北京市长吵了起来,情绪激动到直接昏了过去。送到医院,医生一查,才发现林徽因的病已经很重了,到了晚期。因为心疼那些古建筑要被拆,林徽因硬是不肯接受治疗,药也不肯吃。

在不久后的一次宴会上,我又撞见了北京市市长,我们俩又杠上了,吵得不可开交。多亏了林徽因的据理力争,北京那些古老的牌楼建筑群才得以保留下来。林徽因为这事儿真是操碎了心,后来她身体越来越差,刚当上北京市人民代表,就住进了重症监护室。尽管医生们全力以赴,但还是没能挽回她的生命,林徽因就这样走了,终年51岁。

这位了不起的女性,国家给了她最隆重的葬礼礼遇,让她长眠在八宝山公墓,受到无数人的尊敬。她那些传奇的经历,让她的墓碑成了公墓里最热门、被祭拜次数最多的地方。

【81号公墓人物】

除了林徽因,大家最关心的就是81号公墓里安息的那位大人物。那里躺着的是我们的开国功臣贺龙将军,一位革命烈士。贺龙将军这一辈子,那真的是充满了传奇色彩。特别是他对革命的信念,一直都没动摇过,为了追寻真理,他把自己的一辈子都搭进去了。

贺龙诞生在清朝光绪那会儿,家里头穷得响叮当,经常连饭都吃不饱。他爹娘都是大老粗,不识字,对他的学业也爱莫能助。好在村里有个教书的老先生,开班教这些娃娃们读书。但好景不长,贺龙上到小学五年级时,家里实在拿不出学费,只好退学。没法继续念书的贺龙,只能拿树枝和石头在地上胡乱比划,自己琢磨着学东西。

等贺龙年纪稍长,他开始对社会上的不公感到不满,特别对国家那腐朽的封建制度感到痛心疾首。瞧见穷苦百姓日子过得那么苦,他就领着几个愿意跟他一起“反抗”的小伙伴,去对付那些压榨百姓的地主老爷,把他们家的钱财抢过来,再分给那些穷人。在村里,贺龙是出了名的大方仗义,好多小伙伴都听他的。

辛亥革命一闹起来,贺龙就觉得看到了希望,心里琢磨着要跟着孙中山先生,一起给穷苦百姓找出路。他干脆加入了中华革命军,带着一群想法一样的兄弟们,跟封建势力干上了。那段时间,贺龙被反动派打得浑身是伤,还前前后后被关进牢里三次,遭了不少罪。但就算这样,他心里的那股子信念还是跟火一样旺,一点都没灭。

出狱之后,贺龙明白了武装斗争的厉害,他靠着两把菜刀就挑起了革命的大旗,召集了一帮自愿加入的勇士。表面上看他们是军阀队伍,其实他们是帮老百姓摆脱苦难的起义军。不过,他们的武器装备不行,人员能力也差点,这让贺龙的队伍经历了不少波折,最后只能解散。正当贺龙感到没办法的时候,孙中山先生提出了“新三民主义”,还发起了北伐战争。

贺龙一心想要干出一番事业,解救老百姓于水火之中,所以他毫不犹豫地站到了先生那一边,投身到北伐的战斗中。由于在战场上他表现得十分英勇,立下了不少战功,因此被提拔为革命军第一师的领头人。这是他头一回觉得自己活得有意义,有价值。北伐战打完以后,贺龙的想法有了变化,他不再信奉三民主义,转而开始信仰共产主义。

四一二事变后,贺龙毫不犹豫地加入了共产党的行列,在我党里头干起了活儿。

贺龙将军不仅投身南昌起义,还在长征结束后带着队伍,成功抵挡了国民党十万大军的围攻,建立起湘鄂川黔这块革命的大本营,还阻止了张国焘搞分裂。到了抗日战争那会儿,贺龙将军在战场上那是所向披靡,敌人的狠劲儿他压根儿没放在眼里。他指挥的雁门一战,干掉日军5万人,让日军对晋中的进攻彻底泡汤。

日军恼羞成怒,在冀中平原上放毒气,贺龙将军不幸中招,但他硬是挺在指挥所没挪窝,一直坚持到陈庄战斗打赢后才去瞧病。他当时脸色白得吓人,汗珠直往下掉,有人说,要是再拖一会儿,贺龙将军可能就挺不过来了。抗战好不容易熬出头,蒋介石却又急着挑起内战。

贺龙大将军统领着华北野战军,跟刘伯承元帅的部队联手,干掉了敌军十多万人,成功解放了成都。之后,他们马不停蹄地进入西藏,把那里的土匪给收拾干净,还大力搞起了边疆建设。这些丰功伟绩,都被写进了新中国的历史功绩里。等到新中国成立后,贺龙大将军就一直留在国务院当副总理,和周总理一起管着国家的大小事务。

1969年7月份,贺龙大将军因为生病离开了我们,全国上下都感到非常伤心,这样一位大英雄,真的值得大家永远记住。他这一辈子啊,简直就像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活生生的写照,从晚清那时候的烂摊子,到北洋军阀乱打一气的日子,再到新中国诞生的光辉时刻,每一步都是咱们国家向前迈进的真实反映。最后,贺龙大将军的骨灰被安置在了八宝山公墓的81号位置,这个数字成了他永远的安息之地。

贺龙将军的墓前,总有人定期清扫,这是国家特意为这位立下赫赫战功的革命前辈准备的特别关照,希望将军能在另一个世界永远安宁。

【无名碑的主人】

在八宝山公墓,除了大家熟知的林徽因和贺龙将军的墓,还有块挺神秘的无名碑。这个人的身份啊,一直是个谜。要是说他是位革命大英雄吧,那为啥公墓里就他一人没留下名字呢?这事儿大家琢磨了四十多年,一直到2009年,北京档案馆才终于揭晓了真相。

葬在这里的人是闫又文,他是我党的一位秘密特工。闫又文老家在山西万荣县,在民国时期,他家生活条件还算不错,能吃饱穿暖。他从小就爱读书,书读得很多。高中一毕业,他就考上了山西大学的法学专业,心里头就琢磨着,等毕业了一定要好好为国家出力。

面对摆在眼前的真实情况,闫又文心里头开始反感起来。他进了国民政府做事,还在傅作义手下混,这样一来,闫又文算是把国民党那套假面具给看透了。

那时候,他心里头就一个念头,想离开那个政府,可又没办法。他明白,国民党根本不会替那些穷苦的老百姓说话,他们眼里只有那些当大官的利益。他也试着抗争过,争论过,但每次都碰了一鼻子灰。就在这时,潘纪文盯上了他,这个满腔怒火的小子。潘纪文啊,其实是我党安排在傅作义手下的特工,专门负责搜集国民党里头的情报。

潘纪文注意到,闫又文这人既心细又胆大,浑身上下透着一股啥都不怕的劲儿。经过几番打交道,他决定把闫又文吸纳进我们党的地下特工队伍。对闫又文而言,这消息简直像中了大奖一样让人兴奋,他早就听说过共产党的大名,只是一直苦于没法联系上,这下可算是找到组织了。

闫又文找了个回家看望亲人的理由,辞去了原来的工作,但他真正的目的是来加入我们党的内部进行培训。

过了好几个月,他重返傅作义身旁。为了赢得傅作义的信赖,闫又文借着是同乡的关系,跟傅作义套近乎。他还办了几件让傅作义点头称赞的事情,因此傅作义对他非常放心,直接提拔闫又文做了自己的秘书。闫又文得以接触到核心权力后,就开始悄悄协助我们党进行秘密协商。

傅作义下的指令,还有推出的那些规矩,闫又文都会一字不差地告诉给党中央。有了他的帮忙,我们党在打北京解放战那会儿,掌握了好多主动权。等到大军把北京城团团围住时,考虑到城里头古建筑多,为了能让傅作义开城门投降,闫又文不停地劝说着傅作义。

经过闫又文的提议,傅作义最后跟我党达成了停火协议,公开宣布北平城和平解放。等到新中国建立起来,闫又文就被安排到了水利部,当上了办公室主任,在那岗位上他真是费心费力。之后,他还升为了农业部部长。傅作义投诚后,加入了我党,我们党也给了他应有的回报。不过有件事挺让人感慨,那就是直到傅作义去世,他都不知道闫又文的真实身份。

真可惜啊,这么一位了不起的人物,1962年时因为食道癌,在医院里离世了。周总理知道这事后,特意写了副挽联:“闫又文委员永垂不朽”,还吩咐把他安葬在八宝山的公墓中。

国民党时期,有些消息和具体功劳一直没公开,就是为了隐瞒闫又文的特工身份,所以才立了块无名碑。但到了2009年,档案馆的资料公开后,闫又文的真实身份才浮出水面。大家这才明白,原来那座无名碑下,躺着的是一位“了不起的大英雄”。

0 阅读:46

美姐加油啊

简介:感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