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年林彪回武汉老家探亲,托公社书记交给汪静宜3000元钱,为何?

美姐加油啊 2025-03-17 15:47:17

林彪是开国十大元帅里的一位,他这辈子军事成就相当了得。作为咱们国家的开国大功臣,还是历史上最年轻的元帅,林彪的军事本事我们得非常认可,他指挥的那些军事战斗,大家也都非常熟悉。

但说到这位元帅,咱们都知道他军事上挺厉害,那你对他的私下生活知道多少呢?

查看林家的家谱时,你会在林彪配偶那一项发现有三个女人的名字。首先看到的是汪静宜,紧接着是刘新民,她还有个名字叫张梅,最后就是叶群了。

张梅、叶群这俩名字,大伙儿都挺熟的。但说到排头那位汪静宜,知道的人就少多了。更奇怪的是,汪静宜名字后头,还跟着个“聘”字,挺引人注意的。

汪静宜,本名汪伯梅,老家在湖北黄冈,她和林彪是同一个村的,两家大人关系铁得很,特别是他们的老爸,那是挚友啊。记得有次林彪的老爸去汪静宜家串门,一眼就瞅见了小汪静宜,那孩子又乖又有礼貌。林老爸心里一盘算,自家小子林彪跟汪静宜年纪差不多,干脆来个亲上加亲,给他们订个娃娃亲算了。

汪家人瞧着林家爸妈为人挺实在,觉得女儿嫁过去跟婆婆肯定处得来,就答应了这桩从小定下的亲事。汪静宜跟林彪订婚那会儿,才七岁大。订了婚后,林家还给汪伯梅改了个新名字,叫汪静宜。

汪静宜,名字里有“静宜”二字,一听就知道家里希望她能文静得体,适合家室。但这美好的愿望,没想到却像把无形的锁,把汪静宜的一生都给绑住了。从这名字开始,汪静宜的人生路就变得不那么顺畅,它仿佛成了她不幸的起点。

1925年,18岁的林彪成功踏进了黄埔军校的大门。那时候的他,心里头全是希望,一门心思就想奔去广州,好好干出一番大事业。像林彪这样生在乱世的小伙子,那会儿满脑子都是国家的安危,哪里还有空去琢磨那些男欢女爱的事儿呢?

在林彪动身去广州的途中,18岁的汪静宜踏上了漫长等待的人生旅程。

战乱持续了三个月,家里的消息比金子还贵重。现在国家正乱着呢,林彪和家里完全失去了联系。这可把汪家两位老人急坏了,林彪一个人在外面闯荡,整天在危险里打转,说不定啥时候就有生命危险。可汪静宜还在家里等着出嫁呢,难道要让她还没嫁人就先开始守活寡?

但那时候的汪静宜并不慌张,说来也怪,汪静宜心里老觉得林彪能转危为安。她对这位还没见过的未婚夫充满信心,所以她就劝汪家爸妈别担心,说林彪肯定会没事回来的。就这样一直等到第二年年底,林彪的信才慢悠悠地到了。

林彪在信里头说,他跟着部队呆在武汉呢。林父一瞅完信,立马就连夜奔汪家去了。汪家一听林彪没事,两家立马就开始忙活着准备结婚了。

林彪的父母心里清楚儿子的脾气,知道要让他放弃那比天还大的革命事业回家,绝非易事。老两口琢磨了好久,最后决定编个理由,说林母病重,眼看就要不行了,催着林彪赶紧回来。

林彪人在武汉,接到信后就急匆匆地往家赶。可等他到家一看,屋里全是红色的绸缎,聘礼也堆得老高。一问才知道,原来是他老爹让他娶汪静宜。林彪一听,当场就拒绝了。

林彪在黄埔军校接触了新思想后,对于这种父母安排、媒人牵线的封建婚姻根本看不上眼。他觉得,男女结婚,那必须得是两个人你情我愿才行。他压根没见过汪静宜,更没跟她有过啥接触,怎么可能跟她结婚嘛!

可林父哪能轻易点头答应,这婚事儿都板上钉钉十来年了,村里老老少少心里头早把汪静宜当成了林家未来的儿媳妇,这时候哪能说反悔就反悔。再说了,干出这种出尔反尔的事儿,林家往后在村里还怎么见人,怎么立足啊?

林彪跟爸妈大吵了一架,可因为他从小就怵他那严厉的老爸,最后还是妥协了。按照他们那儿的规矩,男方得在结婚前把嫁衣送到女方家。有天晚上,林彪拎着一套红艳艳的嫁衣还有聘礼,急匆匆地就到了汪家。

汪家人瞅着林彪拎来的那些礼物,心里头还是七上八下的,放心不下。林彪也挺为难,他之前答应这门亲事,纯粹是为了拖时间。说实话,要他娶汪静宜,他心里头那是一百个不乐意。为了能让汪家爸妈宽心,林彪只能硬着头皮编了个理由,说自己这次休假就五天,时间紧巴巴的,婚礼根本来不及筹备,希望汪家能理解他的难处。

汪父想了一会儿,开口说道:“我跟你爸是多年的铁哥们儿,正因为这关系,我才愿意把女儿嫁给你。你是个明白事理的人,可别耽误了静宜的大好年华。”林彪听完,向汪家保证,等北伐一结束,他立马回来娶汪静宜。话说到这个份上,汪家也只能放下心来。

这时候,汪静宜正乐滋滋地从门缝偷偷瞅着前来提亲的未婚夫。哪个姑娘不梦想美好爱情呢?瞧着林彪那一身帅气的军装,英姿飒爽的模样,汪静宜心里美滋滋的。她满心希望林彪能风光回家,自己也好早点成为他的新娘。

可是,世事难料,大革命遭遇挫折后,我们党不得不悄悄转移。这样一来,林彪就和家里断了联系。汪静宜在村子里左等右盼,一等就是好多年,结果自己就这么等成了30岁的大龄姑娘。

1937年那会儿,林彪当上了延安西北抗日红军大学的头儿,这才又开始跟家里联系上了。一晃眼十年都过去了,林彪心里琢磨着,两家人的亲事估计早都没戏了。可谁成想,汪静宜还在那儿守着他呢。林彪的母亲收到信儿,说汪静宜得知他在延安,就让他给汪静宜也弄到延安来。

林彪没别的辙,只好把跟刘新民的婚纱照给寄了回去。说起来,在延安那会儿,林彪碰上了有“陕北一枝花”之称的刘新民。刘新民这人,热情似火,开朗大方,就像个小太阳,把平时不怎么爱说话的林彪都给照亮了。没多久,两人就坠入了爱河。

林父接到照片,没办法,只好去给汪家道歉。林彪那会儿在延安,就算再恼火也束手无策。他随后找人给汪静宜捎话,让她再找个合适的人家,别耽误了自己的大好年华。

得知林彪已成家后,汪家人多次劝汪静宜赶紧嫁人。但汪静宜心里放不下,尽管挺难过,还是一直坚持等着。她心里早就把自己当成了林彪的媳妇,就是不肯答应别人。

亲人轮番相劝,汪静宜却坚定地说:“好女不事二夫。” 一诺千金,这婚约在她心里就是一辈子。从订婚到现在,二十多年过去了,汪静宜心里始终有林彪的位置,根本忘不了。她还是天天盼着未婚夫能回来娶她,但盼来的不是林彪的回心转意,而是他和刘新民生了孩子,离了又再婚的消息。

新中国成立后,汪静宜她爸没了,汪家就开始走下坡路,穷得有时候汪静宜连顿饭都混不上。这时候,远在北京的林彪知道了这事儿,就让人送了些钱和粮食过来。可汪静宜这人性格硬气,死活不肯要。最后还是林彪他爸出面,说是自己帮的汪家,这才让汪家过了难关。

林彪那时的老婆叶群,知道了老公还有个没娶进门的未婚妻。她就跟林彪说,不如把汪静宜接到北京来,一家人一起过,还能帮忙带带孩子。但汪静宜没答应,她不想靠林彪,就自己回了娘家,一个人过日子。她靠做鞋子卖鞋子,赚点小钱补贴家里。

再说,林家二老上了年纪,汪静宜就接了林彪的班,帮忙照看林家二老,还有林家的里里外外。虽说还没正式进门,但汪静宜已经把所有能做的媳妇活儿都揽下来了。

1959年,林彪回了趟老家,他找到公社书记,问了问汪静宜现在咋样。书记跟他说,汪静宜还是单身,在家里就靠编草鞋过日子。林彪一听,心里头五味杂陈。想当年,他们俩虽然口头说了要结婚,可命运弄人,最后也没走到一起。为了感谢汪静宜帮他照顾爸妈,也觉得自己挺对不起她的,林彪就让书记给汪静宜捎去了3000块钱。

那时候,3000块钱真是个大钱,汪静宜瞅见那一大叠钞票,心里头立马就清楚了。她直接问:“他是不是回来了?”

书记向林彪保证不会泄露秘密,只说这笔钱是国家给的贫困补助,但汪静宜不相信。她一个劲儿地问,书记实在没办法,最后还是把实情告诉了汪静宜。

得知那钱是林彪送来的,汪静宜眼泪直往下掉。虽然她收下了那笔钱,但一分没动,直接锁进了箱子里。之后,她还是继续靠卖鞋过日子。对汪静宜来说,那笔钱更像是心里的一个念想。她心心念念的,其实就是嫁给年轻时梦里的那个小伙子。可岁月流转,人事已非,她和林彪之间早已没了可能。

1967年,汪静宜因为肺病去世了。村里人帮忙处理她的后事时,在她床底下翻出了一套鲜艳的红色嫁衣,还有好多叠得整整齐齐的厚钞票。

林家人知道这事后,全都被汪静宜的那股倔强劲儿和深情给惊到了,所以就把她的名字记到了林家的家谱上。不过,因为她和林家并没真正办婚礼,就在名字后面加了个“聘”字。林彪后来听说她走了,心里头直感叹:“这世上居然有这样的女子啊...”

玉破不褪其洁,竹烧不改其直,汪静宜这辈子,用一个“刚”字就能概括。她一辈子没嫁过人,这就是她在情路上的刚强。面对林彪的施舍,她头也不回地拒绝,这就是她在气节上的刚毅。

0 阅读:13

美姐加油啊

简介:感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