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蔚来宣布与长安进行换电业务合作仅仅过去8天,蔚来的换电联盟又迎来了另一位重磅伙伴——吉利。继国家队之后,民营巨头的加入,让蔚来的换电布局更加明朗。
协议表示,双方将在换电电池标准、换电技术、换电服务网络建设及运营、换电车型研发及定制、电池资产管理及运营等多个领域展开全面合作。
与长安的模式略有不同,吉利与蔚来的换电战略合作协议中,除了C端,还特别提到了B端,也就是说蔚来和吉利的合作,不单单是换电站的建设、运营,甚至还将共同研发营运车辆。由此不难看出,吉利不仅对换电车型、换电技术有兴趣,更看重蔚来的换电体系。
纵观中国汽车市场的“换电”浪潮,大概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发生在中国推广新能源汽车的初始时期,彼时新能源汽车被大量应用在公共出行领域,电动公交车首先进行了换电模式的“先试先行”;
第二阶段,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发展以及相关政策的支持,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进行新能源转型,换电模式首次来到了乘用车领域,并且聚焦在B端市场,以出租车、网约车为首的商业群体成为了换电模式的“先行军”;
第三阶段,伴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销以及保有量的快速提升,换电模式也逐步进入到私人领域,越来越多的车企尝试换电模式。
当蔚来的换电联盟日益扩大,是否象征着换电模式或将成为下一个新能源赛道上的热门领域?
2018年5月20日,蔚来首座换电站在深圳南山科技园落成。5年多的时间过去了,饱受质疑的换电,最终成为了蔚来品牌形象与价值的重要构成。
截止目前,蔚来建成并运营了2163座换电站,累计换电次数约3291万次。根据蔚来今年的千站万桩计划,2023年将累计建成超过2300座换电站。如果按照今年上海车展中,蔚来汽车总裁秦力洪口中每座换电站300万元的成本粗略计算,蔚来在换电上的投入已经超过60亿了。
作为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唯一一家将换电作为“护城河”去打造的品牌,可以说,换电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固化成了蔚来最显著的“标签”。但蔚来对于换电网络建设的“过度”重视以及大量资金的投入,也常常被外界质疑,蔚来的补能道路走对了吗?
账面上,蔚来近几年的财务数据是几家造车新势力中最“显眼”的。今年上半年,蔚来的净亏损达到了109.26亿,其中,以换电为核心的补能服务体系被视为重要原因之一。在此背景下,蔚来必须找到盈亏点,摆在李斌面前有两条路,要么卖出更多的车,要么引入更多车企参与到换电网络中,形成规模效应,缓解资金困境。显然,李斌的答案是后者。
在短短不到10天的时间里,长安和吉利一方是央企国家队,另一方则是民营巨头,纷纷牵手蔚来换电站。不难看出蔚来的换电联盟正在逐步形成规模,也从侧面印证换电这条路走得通。
至于蔚来,吉利控股的加盟,也有望间接推动其它车企与蔚来换电合作的洽谈。
在蔚来宣布开放换电网络和技术之后,换电技术的朋友圈迅速扩大。长安和吉利又是中国车企的领头羊,2022年全年销量排名中,两者分别排在第二和第三,累计体量超过240万辆。如此有份量的两家车企都投入到换电技术的阵营,无疑将为蔚来的换电技术和体系发展带来巨大的帮助。
今年10月份,吉利控股集团总销量为18.07万辆,同比增长19%。其中,吉利在新能源方面表现突出,10月总销量达6.2万辆,占比突破34%。
其实从今年8月份开始,吉利汽车旗下新能源销量“一路高涨”的势头就已经开始显现。在极氪、银河和几何等一系列新能源产品的带动下,吉利汽车新能源销量已经联系三个月创新高。1-10月份,吉利新能源累计销量超过36.2万辆,同比增长超45%,上升趋势显著。
与长安汽车相似的是,吉利汽车对于换电技术也并不排斥。毕竟,吉利旗下的睿蓝品牌本身就有支持换电的车型,也自建了部分换电站。对于在转型中“猛冲”的吉利来说,牵手蔚来也能增强其在新能源领域的优势。最主要的是,此次与蔚来签约的是吉利控股集团,并非单一品牌,也就是说吉利、银河、领克、极氪、甚至沃尔沃、路特斯等品牌也可能会用蔚来相对成熟的换电技术。
开放换电合作,对于蔚来来说,意义则更大。从表象来看,向更多车企品牌开放换电业务,可以让其领域进一步扩大。而这一动作的背后,则可以让蔚来的换电业务在实现盈利的道路上再迈进一步。
在联姻长安和吉利后,蔚来还需要继续扩大换电朋友圈,按照此前蔚来汽车传出的消息,还有4-5家潜在合作伙伴在谈。除此之外,政策的春风也有望加速蔚来扩大换电朋友圈的步伐。近两年来,鼓励开展换电模式,推进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的利好政策不断,包括北京、浙江、福建、广西、重庆等多个地区,都发布了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的补贴政策。
种种政策表明,国家有意推动车企和引导消费者选择支持换电产品。在这些政策红利下,也吸引了更多玩家加入到换电赛道中。像中国一汽、东风汽车、上汽飞凡、广汽、北汽等都有相关的换电车型,同时也在展开一些具体的换电运营项目。
其中,飞凡汽车已经在换电领域“有所小成”了。在换电效率上,飞凡的技术已经做到了换电不断电,2分半完成换电。它是和捷能智电合作的,后者是由中石化、中石油、宁德时代、上汽集团和上海国际汽车城共同出资组建的。上汽通过与“两桶油”的联合方式,推动换电站建设,最大优势在于,现在的加油站也能实现换电功能,让电车用户更方便了。目前,上海已经有7座换电站投入运营了。根据规划,今年下半年,飞凡汽车将建成并投入运营超过50座换电站。
上述车企虽然有一定基础,但如果和蔚来达成合作,有望加速其在换电领域的发展。并且,如果蔚来汽车能成功说服更多主机厂加入,实现标准统一,那么以蔚来为中心的换电联盟影响力,或许能形成垄断性的优势。如此一来,换电产业,也许会成为800V之外另一个布局风口。
此前,李斌还曾在上半年明确表示过,蔚来汽车正在参与国家换电标准的制定。这意味着,在换电产业标准逐渐统一的过程中,蔚来汽车的电池和技术标准将是重要参考之一。或许,在今后的换电业务中,蔚来汽车将成为核心标杆。
至于下一个加入联盟的是谁,已经不重要了。如果说长安与蔚来的换电合作是序章,那吉利的跟进则可能是破局之作,换电技术的宏伟蓝图,或已现雏形。不过在被长安和吉利吊高胃口之后,这一悬念也令整个汽车圈都倍感期待。
一直以来,质疑蔚来换电业务能否持续进行的声音就没停止过,质疑者有质疑的理由,看好者有看好者的依据,但蔚来选择的是坚持。而长安、吉利的相继入局,或将打消很多人的顾虑。
长期来看,开放换电站合作,可以帮助蔚来分摊投入成本,缓解资金压力,甚至还有望实现盈利。同时,在现阶段与车企绑定合作,扩大网络效应,或能在未来换电补能的路线上占据先导优势,届时换电才是蔚来真正的“护城河”。
当然,在换电朋友圈逐步扩大的同时,摆在蔚来面前的问题也有很多。未来,如何保证蔚来车主的专属换电体验?在标准统一之后,如何规范运营模式和质量管理?总之,换电虽然是一种理想的补能方式,但在大规模普及的过程中,仍会面临诸多的难题和挑战。
文|赵焱
|任宏斌
出品|有驾报道
第一阶段先批量放开各品牌20万以上价位车辆的换电,第二阶段,蔚来的二手车投放到高端出租车网约车以及2B/2C各个场景 ,第三阶段开放其他品牌网约车服务
弄一个统一换电服务平台系统,私家车或者营运车全部接入,根据时段以及忙碌程度动态调整服务费和电费
非蔚来体系车主建议全部采用BAAS模式,方便财务管理,这样动态调整租金[拍手],灵活性极大[得瑟]大不了租金5000,然后租金折扣90% off,营销促销以及管理手段就很多样了[doge]
2.配合整车质保里程要求以及保险服务费管理,综合对过度使用进行把控。[doge]出租车营运车辆采取整车租赁+ BAAS双重管理模式确保使用费
换电真不如增程
未来只是丢了个烂摊罢了!走下坡路时与人合作能有好价钱吗?
1.app换电系统权益,优先分配换点资源
蔚来车主在预约换电服务的时候,可以优先得到系统资源分配[拍手],或者排队可以优先[鼓掌]
国家必须出台国标,否则又是一个浪费的过程。
大规模投入运营要是涉及到电池人为磕碰和损坏[静静吃瓜],这就要在换电系统加入摄像头以及质量监控措施[doge]记录并联系车主保险服务介入
换电这玩意不是一家公司能做起来的,但如果标准统一了。大家都进来了,那可能会是一次颠覆
2. baas费用以及换电服务费上着手[doge]
吉利汽车蔚来分公司
营运车辆采取根据里程阶梯式租金收取[鼓掌],里程低收租金低,反之成立[doge]每月1000公里内部分,50% off。1000-3000公里90% off部分。3000以上120% off
没有未来
如果加油充电桩,换电真没啥意义,可能跑高速需要,但是,高速上真的没怎么看到新能源车,不实用。
换电比较适合出租车!
空头支票而已,蔚来曾经还和长安广汽战略合作呢,又能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