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2年2月24日俄军发起“特别军事行动”至今,俄乌之间的战事已经过去了三年有余。
一开始,俄罗斯寄希望于快速用一场突袭打垮泽连斯基政府,结束战事。但这个设想因为低估了乌克兰的抵抗能力而告终。
后来,由于乌军在2022年接连在基辅战役和顿巴斯挡住了俄军的进攻,以及成功发动了哈尔科夫反击战,乌克兰方面产生了过于乐观的想法,以为在2023年夏季发起反攻就能获得胜利,结束战事,但他们被俄军的“苏罗维金防线”所阻挡,没有成功。

就这样,双方陷入了僵持不下的状态,互相消耗着资源,对于战事何时结束,谁也说不准。即便按照最低的估算数据,俄乌双方每天也要付出至少2000人阵亡,以及三倍的士兵受伤损失。这对于俄乌两国来说,都是难以承受的结果。
即便美国总统特朗普在2024年就提出了“只要他上台,就能24小时结束俄乌战事”的豪言壮语。他实际上也没有落实这份豪言壮语。
就连他在最近费尽心机和俄乌两国达成的所谓“30天停火协议”也根本无法得到执行。乌克兰仍然在近期对俄罗斯境内发射了远程导弹。而俄罗斯也没有停止对乌克兰城市的袭击,更别说前线依然互为仇敌的两国军人也还在北起库尔斯克,南至第聂伯河口的2000公里战线上继续交锋。
1,前线战事有多苦?
军人们是卷入战事程度最深的群体,他们直接参与对抗,以命相搏,无论是俄军还是乌军,都要付出血的代价。
先来乌克兰军人面临的困难。
乌克兰是国力相对弱势的一方,在大多数时候处于守势,在人力物力上也无法和俄军相比,因此,乌军士兵承受的压力,某种意义上来说,比俄罗斯大的多。
大战之初,乌克兰在各地都缺乏足够的兵力和弹药,经常需要以劣势兵力和火力对抗敌人。比如,在安东诺夫机场战役中,乌军一开始只有少量的国土防卫部队应对拥有武装直升机,运输机和空降兵精锐的俄军,这导致他们需要冒着被敌军武装直升机优势火力打击的风险,和敌人硬抗。
又比如,马里乌波尔战役中,乌军没有外部支援,只有数千人的少数力量打巷战,食物,水都难以供应。且由于空域被俄军控制,前来运输补给,转送伤员的乌军直升机也需要面临极高的风险活动,导致多架直升机连同伤员,机组人员被击落身亡。
而在2022年底至2023年的巴赫穆特战役中,乌克兰军队也陷入了人少,火力不足,却需要和俄军拼消耗的困境中,死伤惨重。尤其是在面对俄军重达3吨的FAB3000滑翔弹打击时,除非防空拦截,没有任何手段能够阻挡,只要炸弹一落地,周边数百米内的乌军只有阵亡的结局。
2023年的夏季反攻活动中,无论是在南线渡河侦察,还是在北线防守,又或者全线出击时从密布地雷的雷区通过,都要面临极高的风险。更别说,俄军后来也经常使用“柳叶刀”等各种自杀式无人机对乌军频频发起打击,给乌克兰士兵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再来看看俄军在前线遭遇的困难。
俄军同样也面临不小的麻烦,前线密集的雷区,以及无人机袭扰是他们也很头疼的麻烦。乌东前线的每一个定居点,俄军也都要逐个争夺。
更难堪的是,由于物资供给的问题,俄军有些时候还要面临生活物资不足的问题。
而且,对于前线俄乌士兵来说,无论是躲在装甲车辆里,还是在直升机和战壕里,一旦遭到火力打击,他们的死法,都堪称恐怖。
比如,豹2,T-72,T-80和T-90这些坦克如果被击穿装甲,那么强大的金属射流进入舱室,让成员在金属射流的穿刺和高温伤害中被烧死,变成一摊黑色的焦炭,甚至直接被碳化成空气。一些苏式坦克还会因为自动装弹机离乘员太近,掀翻炮塔。

而如果是在直升机,运输机上被击中,没有及时跳伞,那么士兵也会变成焦炭,或者干脆是一堆肉泥。
若是在空旷地面上,遭到敌方的炮弹空爆打击,那么前一秒还好好的士兵,下一秒就会变成一堆面目狰狞,变形,肢体残缺的模样……
可以说,日常生活中,只有极为严重的交通事故,生产事故和火灾才会造成如此可怕的结果,而这种危险事故,每天都会在战场上发生。
值得一提的是,出于安抚军心,物流运输等多种因素的考虑,俄乌前线很多时候是无法及时回收阵亡者遗体的。且不说那些变成焦炭,碳化,碎坏的情况,相对完好的遗体也经常无法及时带走,只能留在原地,任由食腐动物和细菌处理。
即便是那些被回收的遗骸,很多也难以得到及时认领,不得不装在冰冷的冷藏车和仓库里变成“货物200”。
2,被改写命运的两个国家
需要注意的是,俄罗斯和乌克兰并不仅仅只有前线的军人在交锋,这两个国家实际上是在打一场总体战,全国能动用的人力,物力都被优先服务于战争,双方的民生,经济建设都遭受了削弱,甚至几乎停摆。双方都在透支未来的国家发展潜力。
即使按照最低的伤亡数据来看,乌克兰在这场战事中也付出了40多万人。

前线的大量军人伤亡意味着后方需要由源源不断的青壮年补充损失。
而早在开战之初,乌克兰便下达了禁止国中健康成年男性离境的法令。2023年以来乌克兰境内的大范围的征兵活动,是属实的。
乌克兰战前只有4000多万人口,如今乌克兰国内只有3744万人。
不仅如此,乌克兰的经济民生也遭到了极大的破坏。
乌克兰的能源设施在俄罗斯导弹,无人机的不断袭击下,损失惨重。学校,交通设施,乃至于百货商场也遭到了攻击。
乌克兰的粮食出口,也因为黑海上的频繁冲突,难以运出,这对于乌克兰的经济来说是一记重创。这种情况直到2024年土耳其支持乌克兰粮食外运才获得了有效缓解。
俄罗斯遭受的国力损失也非常严重,甚至在某些方面还远超乌克兰。
俄罗斯的经济支柱,实际上就是油气出口。
2022年至2023年冬季,俄罗斯再次挥出次油气大棒,却没有发生欧洲国家因为缺俄油俄气而“冻死”的结果,无疑让欧洲国家看清了俄油气大棒的威力有限,俄罗斯白白丧失了一件强大是威慑武器。
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难以再获得战前那样的销量,导致许多俄罗斯油气企业利润下滑,并最终影响到了俄罗斯的财政收入,民生和基建。如今,俄罗斯人的养老金也被用于补贴战争开支。

俄罗斯的粮食,化肥出口也遭受了巨大的打击,丧失了赚钱的渠道。
与此同时,西方国家将俄罗斯踢出美元,欧元结算系统,并从俄罗斯撤出企业,对俄罗斯经济民生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就人力资源来看,俄罗斯本身就是一个人口老龄化严重,且生育率低下的国家。俄罗斯的青壮年人口,尤其是青年男性本来就不多,对乌战事中俄罗斯又付出了数十万人伤亡的代价,逼得俄罗斯不得不在2022年秋季以后接连宣布了一轮又一轮的动员。
这些动员一开始是在边远地区的农村,甚至是少数民族聚居的边疆区进行的。车臣人,达吉斯坦人,雅库特人,布里亚特人是其中的佼佼者。

而边远地区和边疆地区的青壮年人口被大量征调,无疑会进一步削弱这些本来就不怎么富裕的地区发展潜力,甚至削弱莫斯科对边疆地区的控制力。等未来这些地区也不够提供人力了,俄罗斯就不得不再把算盘打到圣彼得堡,莫斯科这些核心大城市上面,俄罗斯的人口危机还会变得更加严重。
无论怎么看,损失如此多的青壮年人口,都是对俄罗斯国家潜力的严重透支,会对俄罗斯未来的国运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俄罗斯还在外交和地缘局势上也遭受了不小的损失。
在欧洲方向,原先芬兰和瑞典并没有加入北约的想法,开战后却一口气加入了北约,让波罗的海也变成了北约的“内海”。
在高加索方向,亚美尼亚退出了俄罗斯主导的集安组织。
在中东方向,俄罗斯无力支持阿萨德政权,丢掉了叙利亚。
可见,俄罗斯在这场战事中,付出的代价是沉重的。即便俄罗斯最后在战场上击败了乌克兰,俄罗斯也只能说是惨胜。战后很长一段时间,俄罗斯都需要休养生息,弥合伤口,应对西方阵营的能力实际上降低了。
总而言之,这是一场对俄,乌两国都造成了巨大损失的大战,尽快结束战事,是当务之急。
参考资料:
1,2022.9.22-红星新闻-俄罗斯下达二战后首个军事动员令,乌军正集结一切力量欲发起“决定性进攻”
2,2023.4.23-环球网-美媒:他们找到约500具俄士兵尸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