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数年,美国总举着“中国网络威胁论”的大旗满世界鼓噪,妄图将“网络黑客”的标签强扣在中国头上。可殊不知,这个动辄对他国挥舞“网络安全”大棒的国家,自己才是货真价实的“黑客帝国”—— 从斯诺登曝光的“棱镜计划”全球监听丑闻,到NSA利用荷兰数据中心作为跳板攻击中国军工单位的卑劣操作,美国的行事准则里通篇写着“双标”二字,其操作之娴熟堪称行业“教科书”。
近日,哈尔滨市公安局破获的最新案件,就再次撕开了美方的伪装——他们竟通过操作系统后门,对亚冬会实施网络攻击。
(三名美特工名称)
哈尔滨市通告显示,在亚冬会期间,赛事信息系统以及黑龙江省内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都遭到了境外网络的攻击,不到一个月时间里,境外网络对我国攻击多达27万次。而经过中方查证,背后凶手就是美国国家安全局的三名特工,在这27万次攻击中,被识别出来的美方攻击次数,高达17万次,占了总数的六成以上。
当下,哈尔滨市已经对这三名特工展开公开通缉,凡是向公安机关提供线索的举报人,或是配合抓捕行动的有功人员,公安机关都会给予一定奖励。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的通报中,中方特意公布了美方的作案手段。我国技术团队发现,美方特工在作案时,总是向该省多个基于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的特定设备,发送未知加密的字节,似乎是在唤醒、激活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提前预留的特定后门。
简单来说,就是Windows在设计层面,可能预留了受特定指令激活的隐蔽通道。这些后门平时静默潜伏,一旦接收到加密指令,如美国特工发送的字节数据,即可远程唤醒并执行数据窃取、系统控制等操作。
更严峻的是,这种后门通常都具有“普遍性+针对性”的双重特征:既可能嵌入所有Windows 设备形成“战略级监控网络”,也能针对特定目标,如亚冬会信息系统、中国军工单位精准激活,构成对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定时炸弹”。
(美特工对亚冬会系统发起攻击)
要知道,当下我国仍有超过60%的政府机构、80%的企业办公系统依赖Windows,金融、能源、交通等领域的核心设备,更是高度绑定微软生态。若放任此类漏洞存在,未来在重大活动安保、国防军工系统等场景中,类似攻击可能造成灾难性后果。
这一事件的发生,也给我们提了一个醒,全民补漏刻不容缓。
美国的“后门攻击”,可能伪装成普通系统更新、软件补丁甚至日常网络流量,普通用户的个人电脑、手机若未及时防护,极可能成为攻击链条的“突破口”。再加上技术后门无法完全依赖厂商自查,所以我们必须培养全民“零信任”思维——从普通网民到关键岗位人员,都需建立“默认系统有后门”的安全意识,主动采取隔离内外网、加密敏感数据、采取国产替代方案等措施。
此外,对于中方来说,短期“补漏”只能是应急防御,长期必须推进操作系统、芯片等“卡脖子”领域的自主创新。但自主化进程非一日之功,当前唯有通过全民参与构建“人防+技防”的立体防线,才能为国产替代争取时间窗口。
综上所述,美国的行为本质上是“数字霸权主义”的极端表现——利用技术垄断地位构建“网络殖民地”,既当裁判又当黑客。中方推进“全民补漏”,不仅是应对具体攻击的战术选择,更是打破技术依附、重塑网络安全生态的战略觉醒。
唯有让每个用户成为网络安全的“免疫系统细胞”,才能让预置后门失去寄生土壤,最终实现从“被动防御”到“主动免疫”的蜕变。这或许比单纯的技术封堵更重要:当整个社会对“技术霸权陷阱”保持清醒,才是最坚固的“数字长城”。
(美国才是真正的“黑客帝国”)
如今,哈尔滨市已经对美国三名特工发布了全球通缉令,也是中方首次将境外网络攻击明确界定为刑事犯罪,突破了“网络攻击无主犯”的潜规则。这种“技术+法律”的组合拳,将为全球网络犯罪治理提供可复制的“中国范式”。
总之,哈尔滨的通缉令,撕开了美国世纪骗局的一角,让世界看清:美国才是全球网络安全最大的破坏者。当一个国家将网络空间异化为政治博弈的武器库、商业竞争的暗战场、军事行动的试验田,其行径与海盗无异。国际社会必须清醒:纵容这种“技术霸权主义”,就是放任数字时代的“丛林法则”横行。
唯有以法律之剑斩断攻击链条,以自主技术筑牢安全屏障,以多边共治重构规则体系,才能让网络空间回归和平发展的初心——这既是对美国霸权的有力反制,更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数字时代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