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何即将要进行头颈区域的放射治疗,在治疗之前,管床医生为他请了口腔科的会诊,还在放射治疗前完成了两个龋齿的治疗。为此,小何还有些不解和小郁闷,主要是在口腔科治疗期间又耽误了几天,他也是害怕自己的淋巴瘤治疗被拖延。后来,经过管床医生给小何进行的解释,小何也知晓了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预防放射性龋齿及放射性骨坏死的发生。
在放疗期间或者放疗后,之所以会发生放射性龋齿,主要是由于口腔区域实施了放射治疗,导致口腔干燥,缺乏具有缓冲和润滑作用的唾液,口腔内的液体pH值相对较低,这也导致了口腔的自洁功能减弱,细菌数量增加,这些情况均可能是放射治疗引起龋齿发生的主要因素。统计避免,鼻咽癌患者实施放疗所导致的放射性龋齿的发生率约为49.2%,而且距放疗后时间越长,出现放射性龋齿的机会越大,发生龋齿的牙齿数也越多。
放射治疗以后,牙齿易于腐蚀,牙表面出现矿物质脱失形成白色斑点,加之放疗后由于牙周膜增厚、纤维网状结构紊乱,使得牙周膜易于受感染。此外,牙周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牙齿的营养供应不足,使牙釉质变性,更易使牙齿损坏,齿槽感染和坏死。
放疗也会使牙周组织受到影响,引起牙周炎,牙龈充血水肿,出血和牙齿松动脱落,合并感染时则可引起牙槽脓肿、颌骨骨髓炎等。牙齿有浮动感,对冷、热、甜、酸感觉过敏,直接导致咀嚼困难,影响进食。
除了放射性龋齿以外,放射性骨坏死,又称为放射性坏死性骨髓炎也是放射治疗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据文献统计,头颈部肿瘤放疗时,其发生率约为4%~6%,放射性骨坏死的发生与放射剂量、放射前骨骼和粘膜的状况等有关。90%以上的放射性骨坏死均发生在下颌骨部位。口腔卫生不良,放射治疗后拔牙,齿原性感染,不合理修复体的刺激等均是导致骨坏死的诱因,或者是发生、发展的促进因素。
放射性骨坏死在临床上以局部疼痛为主要表现,部分患者可以伴有死骨碎片脱落和持续性感染的发生。目前,由于临床上使用超高压射线治疗,放射性骨坏死的发病率已经明显下降,但是依旧需要临床给予高度重视。
正因为这些严重的并发症存在,在放射治疗中,防治放射性口腔损伤当以预防为主。重在实施各种预防措施。主要包括放疗前实施口腔科会诊,拔除病牙、修牙,尽快治疗各种口腔疾病。放疗中、放疗后保持口腔卫生,增加含漱剂使用次数保证口腔清洁,使用含氟牙膏刷牙,调整饮食营养结构,少吃糖类甜食,忌食辛辣食物,戒烟、戒酒。
对于计划实施口腔操作的治疗、手术,一般建议在放射治疗反应消失1-2年后实施,以防诱发骨髓炎等发生。同时,注意限定治疗范围,加强无菌操作,适当应用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