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发甲状腺癌的幕后推手

晋瑞谈健康 2025-03-13 04:49:12



近年来,甲状腺癌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死亡率出现显着性的增加,近半个世纪以来,美国甲状腺癌发病率平均每年增加3.6%,全球范围内其他国家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出现这样的问题,我们把甲状腺癌发病率的升高归结于人们健康素养的提高,对体检意识的增强,再加上超声检查设备灵敏性增加等因素有关。但是,除此之外,是否还有其他因素的作用和影响呢。

最近,国际知名医学期刊柳叶刀子刊“eBioMedicine”刊载了一篇研究文章提示,一种被称为PFAS化学品可能是导致甲状腺癌发生风险提高的幕后推手。

所谓的PFAS也被称为“永久化学品”,其实就是全氟辛酸及其盐类和相关化合物(PFOA)、全氟辛基磺酸及其盐类和全氟辛基磺酰氟(PFOS),也是一组多样化的人造化学品,主要用于各种消费品之中,包括不粘锅、防水服装、防污织物以及其他耐油脂、防水和防油产品制造过程中,我们可以不夸张的说,在我们的生活中几乎无法离开PFAS。不仅如此,PFAS还可以广泛的存在于土壤、水和空气中,而且其半衰期极长,可以达到40年以上,在自然环境中也就不易被降解,会对环境产生持续性作用和风险。

“eBioMedicine”上刊载的研究提示,接触PFAS化合物与罹患甲状腺癌的风险增加直接有关,而且,随着血浆中直链的全氟辛烷磺酸(n-PFOS)的浓度每增加一个四分位数,甲状腺癌的诊断率就会增加56%,两者之间也具有着潜在的关系。众所周知,肥胖、电离辐射等都是甲状腺癌的危险因素,暴露于内分泌干扰化学物质(EDC)也是导致甲状腺癌增加的潜在因素,而PFAS刚好就是一组持久性 EDC。

在进一步调查暴露时间对甲状腺癌诊断的影响分析中显示,接触线性全氟辛烷磺酸、支链全氟辛烷磺酸、全氟壬酸、全氟辛基膦酸和线性全氟己烷磺酸具有着致癌性,可以显著增加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其致癌作用主要是诱导表观出遗传改变、免疫抑制、氧化应激、炎症以及激素和代谢途径的破坏。而在进一步的样本观察中显示,仅有线性PFOS存在类似关联,其他测试的PFAS则不然。

其实PFAS的致癌作用也是多方面的,还包括调节免疫系统,影响机体的抵抗感染、抗肿瘤能力。PFAS的暴露可能会削弱对甲状腺癌细胞的免疫监测,使其逃避免疫系统的检测和消除。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几乎不可能避免的需要接触PFAS,越是这样,就越需要我们意识到这些永久性化学物质的致癌危害性。最为关键的是,我们是否也要考虑进行必要的行业变革,以彻底消除我们对PFAS的接触、使用和依赖。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