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朱德唯一的儿子,当了一辈子火车司机,死后十天朱德才知道

观今品古 2024-10-16 11:58:39

前言

20世纪50年代,一位同志来到了朱琦身边:“朱琦同志,首长请你到车厢里去一趟。”

朱琦也来不及收拾了,顶着那张被煤炭熏黑的脸就急匆匆地赶去了会客室。

来到会客室后,朱琦愣住了,眼前的首长,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的父亲朱德!朱老总望着儿子那张被煤烟熏黑的脸庞,顿时明白过来,笑着说道:

“没想到,今天坐上你开的车了!”

朱老总一生有过六段婚姻,只有一儿一女,而朱琦作为朱老总唯一的儿子,却当了一辈子的火车司机,就连他的去世,朱老总也是后来才知道的。

这是怎么回事呢?

重回父亲身边

朱琦是朱德和第二任妻子萧菊芳的孩子,那时的朱德,还是讲武堂的一位年轻教官,对于他的婚事,朋友们可谓是不少操心。

在朋友的撮合下,朱德与萧菊芳见了面,在初次的见面中,两人就对对方产生了不错的印象,一番接触下来,彼此都有好感,两人就这样结为了夫妻。

婚后,两人仍旧如同之前那般工作学习,尽管日常的忙碌让两人难以时刻相伴,但他们心中那份对彼此的深情却丝毫未减。

两人育有一个孩子,不久后,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夺走了萧菊芳的生命,留下朱德与年幼的朱琦。

彼时,朱德正投身于征战之中,友人们见状,担心朱德一个“大老粗”不会带孩子,纷纷劝说他考虑再婚,以便有人能照顾年幼的朱琦。

于是,在友人的引荐下,朱德结识了第三位妻子陈玉珍,一位思想开明、曾积极参与辛亥革命等革命活动的杰出女性。

陈玉珍知道朱德喜爱养花,便在家中四处摆放鲜花,还特地在院落中开辟了一片小花圃。

对于朱琦,陈玉珍视如己出,给予了他无尽的母爱与关怀,却未曾料到,与朱德的分别竟成了永诀。

1937年,一场不幸降临,朱琦被国民党误抓充当壮丁,从此与陈玉珍失去了联系。

幸运的是,国民党并未发现朱琦的真实身份,后来在周恩来总理的斡旋下,党组织成功将朱琦解救出来,并安排他进入中央党校深造。

面对同志们的疑问:“您唯一的儿子,也要送到前线去吗?”朱德斩钉截铁地回答:

“我的儿子不当兵,谁去当?就得让他到前线去打鬼子!”

在一次战斗中,朱琦不幸负伤,被定为甲等残废,不得不从前线撤回,转至延安抗大分校工作。在这里,他邂逅了未来的伴侣赵力平。

起初,赵力平对这段姻缘感到犹豫,一方面是因为她从未考虑过婚姻之事,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对方是朱总司令的儿子,这份身份让她感到既敬畏又退缩。

她自然开始若有若无地回避,康克清却很是满意这个“准儿媳”,于是便请李贞、贺龙前去劝说。

在众人的努力下,赵力平终于放下了心中的负担,于1946年3月与朱琦共结连理,婚礼由贺龙亲自主持。

看着这对新人幸福的模样,贺龙幽默地说:“我的任务,算是圆满完成了!”

朱老总让儿子当工人

婚后不久,赵力平还未有机会拜见公婆,便与丈夫朱琦一起,到阜平工作去了,在工作渐近尾声之际,邓颖超说道:

“咱们工作也快结束了,你们也是时候归家,去探望一下总司令了。”

工作一结束,赵力平便踏上了前往公婆家的路途,心中难免揣着几分忐忑与期待。毕竟,这不仅是她首次与公婆相见,而且公公还是朱老总!

抵达目的地后,赵力平被眼前的景象深深触动——公婆的居所异常简朴,两位老人总是面带微笑,言谈间没有丝毫的架子,让人感到格外亲切。

刚一坐下,朱德便关切地询问起他们未来的打算。赵力平坦诚地回应:

“目前还没有具体的想法,不过无论去哪里都无所谓。银行正在招生,我打算去银行工作。”

后来,赵力平成功考入了石家庄人民银行,并最终调任天津,担任了妇产医院的院长。

而朱琦则表示,铁路部正需要人手,他有意投身铁路事业。朱德听后,对儿子语重心长地说:

“那好,你就去铁路吧。但记住,不能一开始就当官,要从工人做起。”

朱琦铭记父亲的教诲,从底层工人开始,逐步掌握技术,最终从工人晋升为司机,学会了驾驶火车。

凭借着出色的表现和工作能力,朱琦后来被调到了天津铁路局,负责一定的领导工作。不过,他依然热爱驾驶火车,常常亲自上阵。

20世纪50年代初的一天,一位同志匆匆来到朱琦身边,通知他:“朱琦同志,首长请你立刻到车厢里去一趟。”

朱琦闻言,无暇顾及整理仪容,顶着那张被煤炭熏黑的脸庞,急匆匆地赶往了会客室。

一踏入会客室,朱琦愣住了——眼前的首长,竟然是自己的父亲朱德!

朱老总望着儿子那张被煤烟熏黑的脸庞,顿时明白了一切,笑着打趣道:“没想到,今天坐上你开的车了!”

回家后,朱琦难掩内心的喜悦,一脸高兴地与妻子赵力平分享:“你猜我今天见到谁了?”

“谁啊?”赵力平好奇地问。

“我见到爹爹了!”

“在哪里见到的?”赵力平追问。

“就在我开的火车上。”

朱琦的孩子们的名字都是朱德亲自取的。长子出生时,正值抗美援朝期间,朱德便为他取名“朱援朝”。

二儿子出生在1952年,正值停战谈判的关键时刻,因此朱德为他取名“朱和平”。

关于二儿子朱和平的名字,还有一段有趣的往事。一次,和平与奶奶一起参加活动,他总能听到有人喊自己的名字,于是好奇地问奶奶:

“奶奶,他们为什么总喊我‘和平万岁’啊?他们怎么知道我的名字?”

奶奶笑着解释道:“那哪是喊你啊,那是大家在喊‘世界和平’万岁呢!”

那时,康克清结束工作后,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看孙子。即使自己累得满身是汗,也乐此不疲。

每当回忆起婆婆康克清悉心照料孩子的情景,赵力平都感慨万分:“康妈妈虽然没有自己的孩子,但她将全部的慈爱都倾注到了孙辈们身上。”

为了让后辈们能够接受更为优质的教育资源,朱德不遗余力地将自己兄弟们家中的孩子们接到了北京,细数之下,这些孩子加起来竟有近二十人之多。

每当用餐时分,家中便显得格外热闹非凡,两张大餐桌摆得满满当当,孩子们围坐一起,欢声笑语不断。

杨尚昆可是朱德家的常客,总是能准时嗅到饭菜的香气,端着自己的碗筷,笑眯眯地走来。

他走到桌前,也不客气,这个尝尝,那个试试,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嗯,这个味道真不错,那个也好吃!”

康克清不禁幽默地打趣道:“杨主任啊,你可得小心了,我可是要记账的哦!”

杨尚昆一听这话,立刻指了指自己的儿子,笑道:“哈哈,不怕不怕,以后就让这小子来帮我付钱!”他的这番话,更是让在座的人都笑得前仰后合。

朱琦去世后,朱老总十天后才知道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朱琦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还患上了心脏病,心脏病一旦发作,就是一瞬间的事。

1974年的6月10日,朱琦的生命戛然而止,在他离世的那一刻,未能留下任何遗言,而孩子们也都不在身旁,远在部队。家中,仅有妻子赵力平。

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噩耗,赵力平心如刀绞。她深知公公朱德年事已高,担心这突如其来的打击会让他无法承受。

于是,她强忍悲痛,编织了一个善意的谎言,告诉朱德朱琦正在医院接受治疗,可谎言终究无法长久。

时间一天天过去,赵力平内心的煎熬与日俱增。直到6月20日,也就是朱琦去世的第十天,她终于鼓起勇气,将这个沉重的消息告知了公公婆婆。

在得知儿子去世的那一刻,朱德静静地坐在那里,外表看似与平常无异,但内心的悲痛却让他仿佛一夜之间苍老了许多。

他张了张嘴,想要说些什么,却终究未能吐出一个字。过了许久,朱德才从深深的悲痛中缓过神来,开口说道:

“我就这么一个儿子,这么年轻就走了,很可惜。他上过党校,受过教育,走的这么早,太可惜了!”

而他嘴里念叨着的“可惜”,包含了太多的遗憾与不舍。

朱琦去世后,有同志出于关怀,提议将赵力平调至北京,以便她能更好地陪伴在二老身边。朱德却说:

“为了力平的工作着想,我认为她在天津继续任职会更为妥当。毕竟,她在天津工作多年,有一定的群众基础,若贸然调至北京,恐怕难以迅速适应,也不如在天津那样得心应手。”

秘书在一旁听后,言语中略带几分无奈,轻声感叹:“总司令真是太过正统,从不为孩子说话。”

结语

朱德作为一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面对儿子朱琦的遭遇,朱德并未利用自己的高位特权去干涉,而是选择遵循组织的安排。

甚至在儿子有意投身铁路事业时,也告诫他要脚踏实地,从基层做起。这种公私分明、以身作则的态度,彰显了他作为领导者的公正与无私。

在对待儿媳赵力平的工作安排上,朱德同样坚持原则,没有因为个人情感而做出特殊安排。

而是从工作实际出发,考虑她的长远发展。这种以大局为重的精神,体现了他作为共产主义者的崇高境界。

朱德在生活上的艰苦朴素,更是让人肃然起敬。他拒绝领取元帅工资,始终保持着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穿旧衣服、补补丁。

他将自己的存款作为党费交给组织,并告诫子孙们要珍惜革命成果,不要贪图个人享受。

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不仅是他个人的光辉写照,更是对后人的一种鞭策和激励。

朱德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也是无私奉献、艰苦朴素的一生,他的精神也深深影响着家人。

参考资料

朱德儿媳赵力平口述:爹爹曾与董必武比长寿 90岁去世.党史频道

【革命家庭】北京铁路局处长--朱琦 - 南溪区门户网

忆爹爹朱德及康妈妈. 同舟共进

儿媳赵力平眼中的朱德总司令. 党史博采

0 阅读:71

观今品古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