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网恋女友竟是男室友,67万真情错付终成空。近日,这场持续六年的荒唐骗局终于落幕。
2018年初春,刚被分配到同一宿舍的张某注意到,老实巴交的王先生总是一个人默默翻看工友们的结婚照。张某敏锐地捕捉到这个细节,一个邪恶的计划在他心中成形。他以介绍对象为名,从某网红社交账号盗取照片,精心打造了一个"李小姐"的人设。令人震惊的是,张某连"李小姐"的语音消息都准备充分——他特意下载了变声软件,还收集了大量女性日常对话的录音片段。
随着"恋情"发展,张某的诈骗手段越来越娴熟。他给"李小姐"编造了完整的人生经历:25岁,苏州某公司文员,父母在老家开小超市。更可怕的是,张某会根据王先生的工作情况调整诈骗节奏。当王先生加班时,"李小姐"就会特别"懂事"地减少联系;等发工资的日子临近,"她"就会突然"生病"急需用钱。
警方调查发现,张某专门准备了一个账本,详细记录每一笔诈骗款项。从最初的500元"急诊费",到后来单笔8万元的"父亲手术费",六年里共计骗取67.8万元。这些钱大部分被张某用于网络赌博和奢侈消费,他在老家购置的房产首付,用的正是王先生的积蓄。
最令人唏嘘的是,在这六年里,王先生曾三次准备前往苏州见面。第一次张某谎称"李小姐"被公司外派;第二次说"她"外婆去世要回老家奔丧;第三次更是精心设计,让王先生在苏州某咖啡店空等五小时,最后用伪造的医院急诊照片搪塞过去。而所有这些谎言,都是张某在宿舍里,距离王先生不到两米的地方编造出来的。
2024年国庆节,王先生第四次提出见面时,张某终于露出马脚。他匆忙注销了"李小姐"的所有社交账号,这个反常举动引起了王先生家人的警觉。在家人坚持下,王先生选择了报警。警方通过资金流向和网络IP追踪,仅用72小时就锁定了犯罪嫌疑人张某。
法庭上披露的细节更令人震惊:张某不仅伪造了"李小姐"的身份,还虚构了"李小姐"的闺蜜、同事等多个角色,在必要时用不同账号与王先生互动,让整个骗局看起来更加真实。办案民警表示,这是近年来破获的持续时间最长、手段最缜密的"身边人"网络诈骗案。
这起案件引发了社会各界对网络交友安全的新一轮讨论。网络安全专家指出,此类"熟人作案"具有更强的隐蔽性和欺骗性。数据显示,近三年来类似案件数量呈上升趋势,其中超过六成受害者与犯罪者存在现实生活中的交集。
法律界人士特别提醒,在网络交友过程中,要注意保护个人信息,对任何涉及金钱往来的要求都要保持警惕。建议在转账前通过多种渠道核实对方身份,必要时可向警方或专业人士咨询。
来源:南京零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