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年间,慈禧侍寝时,敬事房高喊三声“是时候了”,咸丰却不予理会,于是皇后在殿外背诵组训,咸丰只好灰溜溜起身赶去上朝。咸丰怕老婆吗?并非如此。近些年来,随着清宫剧的大火,清廷的生活也逐渐被大众了解,但实际上,清朝皇帝在临幸后宫妃嫔的时候,并不像影视剧里那样随心所欲。据《清代野记》记载,清朝的侍寝制度,是有一套完整详细的流程的。首先敬事房太监会在皇帝晚膳后,端上来一盘子绿头牌,如果皇帝今晚没兴致,那就不进行翻牌子这一活动,反之,若主子今晚想放松一下,敬事房太监就会把选中妃子的牌子交给驮妃太监。
这个驮妃太监,就是我们在影视剧中看到的,妃子沐浴后,光溜溜地被裹成粽子,扛着送到皇帝寝宫的人。到了寝宫,皇上和妃子也不能随心所欲地进行接下来的事情,一方面是有步骤上的详细规定,另一方面,还有时间限制。皇帝洗漱好后,就会在龙床上等待妃子的到来,但他也不能有一个潇洒的状态,因为他得躺在床上,被子只遮住膝盖以上的部分,得光溜着一截子大白腿在外面,为啥?大概是方便钻被窝吧!
妃子被扛到寝宫后,会放在皇帝旁边,一般情况下都是外侧,一方面为了防止皇帝掉床(这个理由好像有点好笑),另一方面是为了方便妃子更好地照顾皇帝,比如为他端个水什么的。接下来,便是众所周知的钻被窝了,但是这被窝也不是随随便便钻的,妃子的大粽子被子不能散开,得从“粽子”里向下退出,退到床尾后,再从皇帝的被子尾端钻进去,之后,两人才能进行夫妻生活。你以为侍寝的规矩到这里就结束了?且往下看。两人在行房之时,还规定了妃子不能在上方,只能躺着,而且不能发出任何声音,据说如果妃子发出声音大喊大叫的话,外面的侍卫会认为皇上遇刺,也是挺麻烦的。
前面有说过,清朝的皇帝临幸妃子是有时间规定的,皇上和妃子在做运动的时候,敬事房的太监并不会离开,而是守在外面,因为他们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催钟。也就是给皇上计时,时间一到,他们就会在外面高声提醒:“是时候了!”如果皇上还没结束,他们就会再次提醒,等敬事房太监提醒过三次,皇帝还没有让人进入房内的话,太监就会“于寝门外诵祖训,帝必批衣起而跪听,出朝乃止”。但是皇帝不怕太监啊,如果太监诵训了皇帝还不起,那好,就让皇后来吧。一般这时候皇帝怕穿出沉溺声色的名声,都会起身听训,直到上朝为止。
这也就有了文章开头那一幕,到这里,侍寝基本上就结束了,但是对于嫔妃而言,侍寝的终点还没到达。不想孕育皇嗣的妃子不是好女人,但是,这事却由不得她们做主。侍寝后,敬事房太监会询问皇帝“留不留”,如果皇帝回答“不留”,那就会有专人到侍寝的妃子那里,揉按后股穴,借此达到避孕的效果。所以影视剧里喝避子汤这种情况,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并且,被翻过牌子的妃子,接下来的五天内她的牌子就不会再出现,如果皇帝连续六天都翻了牌子,那么第七天就不会再有牌子,这就很强硬的杜绝了专宠的情况。但是偌大的后宫,还是有例外之人的,相比普通嫔妃,皇后的侍寝规矩简直不要太便利。首先,皇后的名字是不在绿头牌上的,也就是说皇后不需要参与翻牌子这一环节的,如果皇帝想要皇后侍寝,直接由太监通传,到皇后的寝宫即可。即便不侍寝,皇帝也可以到皇后的宫中去坐坐,喝喝茶聊聊天,或者留宿宫中,这一切,都是除皇后、皇贵妃以外的妃子不能享有的待遇。也就是说,我们看到的清宫剧中,皇帝偏爱哪位妃子,就到她那里坐坐,这种情况在历史上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除此之外,每逢初一十五,帝后得同寝,这是祖训硬性规定的,是为了保护皇后的权益。皇后还有一项权利,估计是令众位妃嫔嫉恨的吧——如果皇上想去某位嫔妃宫中,也不是不可以,但得得到皇后的同意,出具“凭证”才行。这又充分地保护了皇后的利益。清朝的侍寝制度真的是非常严格了,但是皇后相比其他嫔妃,待遇真真是天差地别。不过这也并不意外,再怎么说,皇后是正妻,妃子再受宠,只相当于妾室,也怪不得那么多后宫女子都想去争当皇后了。参考资料:《清碑类钞·宫闱类》、《清代野记》、《满清外史》文:嗖嗖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