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六十年代,恢复高考那段时间,真的是我这辈子都忘不了的事儿。头几年里,要是哪家出了个大学生,邻居们都会觉得这家祖坟上肯定是冒了烟,以后这家人肯定能发达起来。说实话,那时候大家心里都觉得,能考上大学的人,以后的路肯定是光明坦荡的。
这事儿跟中国多年的科举制度有很大关系。以前科举就是读书为了当官,只要考上了就能当官,能给祖宗争光。所以大家都觉得,要是能考上大学,以后肯定能有出息,说不定还能当个官啥的。
其实吧,真相跟大家想的可不一样,能当上官的,还真不一定受过啥好教育。
有两个老朋友,现在住在同一个城市里,他们都是八十年代初期从乡下来的。
梁同学,1980年去参加了高考,结果成功被我省的理工学院录取了,这学校现在可是211大学呢。那时候,他可真是风光无限,同学们都把他当作榜样,邻居们也都纷纷夸奖他。
大学念了四年毕业后,我就被分到了一个地级市的音响厂上班。那时候,这音响厂可是火得不行,是效益顶呱呱的企业。好多人在事业单位待着都不乐意,还想方设法找关系,就为了能调到音响厂来。
八十年代那会儿,音响可是个抢手货。梁同学学的专业正好对口,在厂里算是技术高手,长得还帅,不少姑娘都对他有好感。最后呢,他选了同单位、同部门的一个漂亮姑娘结了婚。我还记得,他亲手给我装过一个便携式录音机,价格实惠,用起来也挺好。
八十年代那会儿,谁要结婚能摆上一台双卡录音机,那简直就是酷炫到不行。那时候,想买他们厂里的录音机,还得靠票呢,真是抢手货。由此可见,他们的生意真是红火得不得了。梁同学那会儿可风光了,在技术部门是个顶呱呱的人才,没几年功夫,就升为了科长。后来,他还有了个可爱的儿子,一家子过得温馨美满。
就在日子过得平平稳稳的时候,国企改革的浪潮突然袭来。那些曾经威风凛凛的大企业,说垮就垮了,上万人的大厂,眨眼间就没了。同学们都有点懵,但他心里那股子闯劲还在,琢磨着自己开个公司,搞个企业。可电子这行当竞争太激烈了,产品换代快得吓人,他的公司一直没能壮大起来,钱也没挣到多少。
更糟糕的是,我那漂亮的老婆,觉得我跟她差距太大,居然背着我跟别人好上了,还跑了。那时候,孩子刚好上初中,家里出了这种大事,孩子受刺激,变得有点抑郁。我这边呢,又要忙生意,又要顾着孩子,心里别提多烦躁了,最后干脆把生意给停了。为了养家,我就开始给人修电器,就这么凑合着过了十几年。现在退休了,每个月就拿那么点退休金,总觉得对不住年轻时候大家对我的期望。
还有位李同学,高中成绩挺一般,高考结果可想而知,没考上。但巧了,那年县委到学校招通讯员。李同学这人脑子转得快,长得也帅气。这突如其来的机会就被他给撞上了。他到县城干起了临时通讯员的工作,小伙子机灵又能吃苦,后来被人事局局长相中了,还成了局长家的女婿。之后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他就转正了,还被调到了税务局。
他一步步升了上来,年纪还不到四十,就已经坐上了县税务局局长的位置。两年后,他又被调到了市委那块儿的开发区税务局。这税务局,谁不知道啊,可是个香饽饽,他在我们同学里也算是出类拔萃的了。不少人都围着他转。梁同学的儿子大专毕业,工作还是李同学帮忙给安排的。
现在李同学已经退休了,他之前的职位是副处级公务员。我没具体问过他的退休金有多少,但感觉他的退休生活应该过得相当滋润。
同学们私下里老爱比较,梁同学那绝对是真正的学霸,啥都会,可惜就是运气差点。再看看李同学,学习成绩平平,但运气是真的好,像是被老天爷特别照顾了一样,他家的运气简直是好到爆炸了。
人的一生啊,有时候好运比努力还重要,所以啊,多做点好事,给自己积积德,好运自然就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