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旗子弟如今在哪?和珅后人在黑龙江种地,仍然保留着祖上传统

漫步时光旧梦 2025-04-14 16:18:59

清朝是咱们能实际感受到的最后一个封建时代,那时候的康熙、乾隆年间,真是繁荣昌盛到了极点。但可惜啊,到了末期,各种割地赔款,让咱们民族遭受了巨大的创伤,心里头留下了好多难以磨灭的伤痕。

努尔哈赤骑着马,给后代子孙闯下了一片大大的天地。他那支勇猛无比的八旗军队,在打败明朝、自己坐上江山的过程中,真的是出了大力气,作用大得很。

清朝结束后,那些八旗子弟都跑哪儿去了呢?他们身上流淌的老传统,还留着没?

拉林这块地上,住着索额图和和珅的后人,他们亲自站出来讲述,让人们看到了那些被岁月尘封的清朝后裔的真实生活。

【一、八旗子弟无人挡】

满族其实源自女真族,他们大多在东北地区生活,主要靠打猎和放牧来维持生计。

满族人搞生产跟小农家庭不一样,他们是很多人一起干,生产和打仗都在一起,这种制度他们叫做牛录制度。

明朝快完的时候,官府不停地压榨老百姓,大家的日子过得非常艰难。这时,女真族的头儿努尔哈赤站了出来,他带着自己的人马开始造反,慢慢地,他的名字就传开了。

努尔哈赤想更好地带队伍,就在牛录制度上动了动脑筋,给改了改。他琢磨着“土地、太阳、蓝天、水”这些自然的东西,觉得挺有象征意义,就用它们代表的颜色——黄、红、蓝、白,设了四旗。这就是后来八旗制度的开头。

在四处征战的时候,努尔哈赤一点点占领了明朝的地盘。就这样,随着女真族地盘越来越大,原来的四旗又多了镶黄旗、镶红旗、镶蓝旗、镶白旗四个,到这时候,满族的八旗制度就算定下来了。

后来八旗的顺序虽然有些小变动,但大体上还是皇帝的那个旗排在最前面,这是毫无疑问的。

皇太极掌权后,清朝的势力范围越来越大,不光是满洲八旗,还有蒙古族和汉族的人也加入了进来。于是,就有了“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不过这两者的地位,比起原来的八旗,那可是要低不少。

【二、八旗子弟富贵享】

从古时候开始,那些成功建立新王朝的人,就是新国家的领导班子,他们往往会享受到各种特别的待遇。特别是那些跟着一起打拼天下、立下赫赫战功的八旗大将们。

八旗后代的地位,那是跟着他们老爹老妈立下的功劳一起往上涨的。因为他们是满族,所以地位比汉族人要高出不少。他们不用像其他人那样承担什么社会责任,也不用去服劳役,反而还能享受到一些特别的好处。

早些时候,八旗的人都是又能打仗又能种地的勇士,特别勇猛;但到了清朝中晚期,八旗就变成了那些养尊处优、享尽荣华富贵的贵族子弟了。

尽管大清国力雄厚,但那些八旗的富贵子弟,光占着好资源却不干正事,整天游手好闲。这些人对京城的社会治安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乾隆皇上下令在拉林给这些人划了块地,让他们自己划分区域住下。陆陆续续从京城迁来了三千多人,这些人在这儿生儿育女,一代传一代,渐渐就形成了一个有着深厚文化的大聚居地。

这样做能去掉多余的人手,还表示了对老祖宗的尊敬和对老家的回报,里头就有鳌拜、索额图和和珅这些人的后辈。

这些守卫边疆的八旗后代,平时种田打仗两不误。但因为早早地就不在清政府的中心了,所以在改朝换代时,他们勉强保住了自己的位置。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还创造并传承了一种特别的“京旗文化”。

【三、八旗子弟的现状】

满清后代虽然没了那个身份,但他们的血还是流在后人的身体里。以前被划在拉林那块小地界上的人们,现在那儿还是老样子,人口也越来越多。不过现在的年轻人都不讲满语了,只有老一辈说话还带点京味儿。

这里是满族最初兴起的地方,也是他们后来衰败时寻求庇护的所在。

清朝垮台后,那些大家族慌慌张张带着子孙跑到这儿。以前享的特权没了,现在他们只能老老实实种地务农,靠双手吃饭了。

赫舍里索额图这大家族,以前可是皇亲国戚,风光无限。还有和珅那家,历史上有名的大贪官,家族也曾显赫一时。但现在呢,这两大家族的人跟咱普通老百姓没啥两样,都得卷起袖子下地干活,过着平平淡淡的日子。

何玉歧是索额图的后人,传到他这儿已经是第十二代了,要是放在清朝,他可就是货真价实的贝勒爷。不过现在,他和大家没啥两样,农忙时就下田干活,没事了就找人下下棋。

除了索额图,还有一位名叫和英琦的人物,他的家族背景也挺显赫,因为他的老祖宗是大名鼎鼎的贪官和珅。

但从血缘关系上来说,他并不是正宗的继承人。想当年,和珅被逼自杀,他的儿子丰绅殷德也因为心情抑郁,早早就没了。后来,固伦和孝公主就领养了个孩子,算是给和珅留个后。

尽管是和珅没有血缘关系的后代,但他们依然守着老祖宗传下来的那些老规矩。

跟索额图的后代比起来,他们更注重排场和礼节,婚丧嫁娶这些大事,都是严格按照满清的老规矩来办的。

尽管和珅的后代在仪式排场上更显赫,但其他家族的后人在日常生活中,礼节上还是保留了不少满清的传统味道。他们在举手投足间,依然能让人感受到那股子满清的遗风,尽管场面没那么隆重。

现在啊,那些上了年纪的大妈们碰面时,还是会按照老辈的传统,行那种满族的礼节。

闺女出嫁、生了小子……碰上这些人生中的大日子,仪式上也得按照满族的老规矩来办。

女儿出嫁的时候,有个挺有意思的仪式,那就是杀猪礼。这个仪式是为了让猪来感受神明的意思。人们会往猪耳朵里倒酒,要是猪晃了晃脑袋,那就像是上天在点头,说这门亲事挺合适。其实啊,这么做主要还是为了求个好彩头,讨个吉利。

有个生男孩的传统,古人一直更看重男孩。满族人觉得,只有男孩能延续家族血脉,所以他们会把一根特别的蓝布条,放进专门的袋子里,留给后代。

再说说拉林那地方,那儿的孩子们从小心里就装着家族的荣耀。不管将来走到哪里,到了过年那会儿,肯定得回家去拜拜“老影”,就是祖先的画像嘛。得重新回顾一下家族的那些事儿,再祈求老天爷保佑,希望一切都能顺顺利利的。

而且,满族人特别看重西边,所以他们会把祖先的画像,也就是“老影”,必定要摆在西边,这样来表示对祖先的尊敬。

真可惜啊,当年搬过来的那八大户人家,现在就只有和珅家的“老影”是原汁原味的真东西,其他的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没了,只剩些仿制品在那摆着。

除了那些大家都得遵守的规矩,每个家庭因为祖先不一样,也都有自己特别要避免的说法。就拿何玉歧家来说吧,他们管勺子叫马档子,原因是他们家的老祖宗索额图,小时候的小名就叫勺子。

八旗的兴旺衰落跟清朝的命运紧密相连,甭管历史上他们立了多少功劳,在八旗后代眼里,老祖宗那可是他们的根儿,没法儿简单用身份高低来评判他们做的是好事还是坏事。

清朝虽然已经成了过去,但八旗军的辉煌历史还是让人难以忘怀。对于八旗的后代来说,这不仅是他们家族的一种传承,对于其他人而言,它也是中华文化里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0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