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是冬季的第二个节气。如果说立冬是冬天的预备号,到了小雪,这寒冷的冬天才算真正地到来。古籍《群芳谱》中说:“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其意思是,“小雪”节气由于天气寒冷,但大地尚未冰冻,虽开始降雪,但雪量不大,故称小雪。片片雪花坠落无声,雪后之境,只剩下了黑白灰三色,像极了一幅古色古香的水墨画。中国画的精妙,在于恰到好处的水墨和留白。人生应该如这样一幅画卷,既有浓墨重彩,也要有所留白。
小雪三候- 传统二十四节气-
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0个节气,寒风凛冽,初雪飘零,小雪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冬意渐盛。
下面,让我们一起看看小雪有哪三候。
01一候:虹藏不见
小雪的第一个五天,彩虹躲起来了。寒冷的冬季,天空的色彩开始单调,下雪时,天地间白茫茫一片。雪停后,天空也时常是灰蒙蒙一片,绚烂的彩虹被冬日的天际遮挡了。
尽管缺少了彩虹的绚丽,白色的雪花却为冬季增添了一份纯洁。这大自然的神奇的造物携带着数千米高空的种种讯息,飘落凡间,成为庄稼的保护神,空气的净化剂,文人墨客的灵感之源。姿态万千的雪花不仅拥有转瞬即逝的美,还蕴含着自然界最深的奥秘,通向宇宙万物形成之谜。
02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
小雪的第二个五天,天空中的阳气上升,地里的阴气下降,阴阳不交。
这也许是72物候中最难解最神秘的一个物候,在过往不同年代的解读中,“天气”和“地气”通常被解释为阳气和阴气。
03三候:闭塞而成冬
小雪的第三个五天,暖气和寒气互相不再流通,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寒的冬天。
小雪三候中的“闭塞”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天气”与“地气”互不相通所致的天地闭塞;二是指冰雪环境下交通不畅,动物冬眠,人们也闭户不出的场景。
如今,在科技和经济发展的推动中,人们即使在最寒冷的时节依然可以自由行动,入户有暖气,出门有绒服,冬季“闭塞”的意味已淡了许多。
小雪节气相关民俗
小雪是个降水类节气。俗话说:“节到小雪天下雪,小雪时节不耕地。”小雪期间,田里的农活已经不多了,人们就修补农具,做好牲畜的御寒保暖工作,为来年开春做准备。
不过,这时天气还不算太冷,早晚上了冻,中午还能耕,有的农人就继续给小麦浇水,做好小麦越冬工作。
小雪的相关习俗大多与吃有关。这也好理解,因为马上就要进入食物匮乏的冬季,因此必须做好越冬准备。
1、“冬腊风腌,蓄以御冬”
小雪时节气温急剧下降,天气变得干燥,是加工腊肉的好时候。一些农家开始动手做香肠、腊肉,把多余的肉类用传统方法储备起来,等到春节时正好享受美食。很多地方都有冬季吃腊肉的习俗,尤其是南方城市,更是对腊味情有独钟。
人们用食盐,配上花椒、大料、桂皮、丁香等香料,把肉腌在缸里,7到15天之后,用棕叶或者竹蔑绳索串挂起来,滴干水,再用柏树枝条树叶、甘蔗皮熏烤,最后挂起来用烟火慢慢熏干而制成腊肉。
2、吃糍粑
在南方某些地方,还有农历十月吃糍粑的习俗。糍粑是用糯米蒸熟捣烂后所制成的一种食品,是中国南方一些地区流行的美食。古时,糍粑是南方地区传统的节日祭品,最早是农民用来祭牛神的供品。有俗语:“十月朝,糍粑禄禄烧”,就是指的祭祀事件。
3、晒鱼干
小雪时台湾中南部海边的渔民们会开始晒鱼干、储存乾粮。乌鱼群会在小雪前后来到台湾海峡,另外还有旗鱼、沙鱼等。
台湾俗谚:“十月豆,肥到不见头。”是指在嘉义县布袋一带,到了农历十月可以捕到“豆仔鱼”。
4、小雪酒
中国人懂得酿酒,早在夏朝就开始了。周朝的杜康以善于酿酒而闻名,他改良酿酒的方法,使其获得极大进步。政府之中也有酒政的官职,专门掌管与酒有关的政令。
酿酒多在冬季,在小雪后酿酒,都称为小雪酒,该酒储存到第二年,色清味冽。这是因为小雪时,水极其清澈,足以与雪水相媲美。
小雪节气养生
小雪前后,我国北方已经开始降雪,但南方地区由于秦岭和大巴山阻挡了冷空气入侵,还较为暖和。尤其是广州及珠三角一带,此节气期间还是明显的深秋气候,秋风瑟瑟,日夜温差较大,人们开始穿上长袖衣服或添加外套。
小雪养生,应注重以下几点:
1、起居防寒
冬季正是睡懒觉的好时候。冬季白昼时间缩短,天亮得晚,加上天气寒冷,大家就更眷恋温暖的被窝了。
婴幼儿以及正处于成长黄金期的青少年,应早卧晚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更有利于来年春季“抽条发枝”;对于劳累的上班族来说,尤其是“996”人群,要使白天精力充沛,工作高效,充足深度的睡眠也是必不可少;对于老年人群来讲,空闲时间多,更可以早卧晚起,以更好地养精蓄锐。
从立冬到小雪,自然界气候的寒冷刺激逐渐增多、增强,及时有效地增添衣物对于健康尤为重要。
但穿衣的多少要因人而定,对大部分老年人来说,阳气不如年轻人充盛,就需要及早增添衣物以御寒、保暖护阳。但对于婴幼儿来说,日常活动多,新陈代谢旺盛,如因衣物增添过多使全身汗出,毛孔常开泄,反而更易感寒而得病。
2、少动护阳
动则养阳,静则养阴。冬日主闭藏,主张少动、少出汗,可以通过日常的家务活动或太极拳、步行、慢跑等运动方式使肢体微温、经脉畅通,从而达到护阳的目的。
平时室内空调或暖气温度过高、高强度运动、桑拿热疗等因素导致的大汗都属于耗伤阳气的做法,不利于冬日肾精之闭藏,应尽量避免。
3、调畅情志
小雪节气中,天气总是阴冷晦暗,大自然气压偏低,人们的心情也会受到影响,容易出现情绪低落、郁郁寡欢的状态,甚者容易引发抑郁症,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所以小雪节气的养生保健一定要注意调节情志,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中医认为人体与自然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自然界的四时变化、阴晴雨雪,对人体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而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季节的变化会引起机体内神经递质5-羟色胺含量的变化,而5-羟色胺过低会引起抑郁症的发生。秋冬季节日照时间减少,脑内5-羟色胺含量减少,则容易诱发精神抑郁,出现悲观、烦躁、失眠、厌世等消极症状。
01. 晒晒太阳心里更阳光
清代名医曹慈山在《老老恒言》中说:“背日光而坐,列子所谓‘负日之暄’也,脊梁得有微暖,能使遍体和畅。日为太阳之精,其光壮人阳气。”立冬之后,在阳光最强烈的正午时间,以身体背面沐浴阳光,可以达到强壮人体阳气、温通经脉的作用,有利于扶助脏腑正气,抵御外邪。
晦暗天气更要捉住太阳出来之时多晒太阳以保持脑内5-羟色胺的稳定,中医也认为晒太阳能助发人体的阳气,以改善冬日自然界“阴盛阳虚”的状态。
02. 户外活动身心皆愉悦
冬季最好的运动健身时间最好是中午前后,因为此时的室外温度和人体自身温度都比较适合,人体各种生理功能都处于最佳状态,体力比较充沛,容易进入运动的状态。
而运动的方式可选择运动量别过大、强度适中的运动。打八段锦就是非常适合秋冬保健的养生操。常练八段锦可柔筋健骨、养气壮力,具有行气活血、协调五脏六腑之功。
03. 芳香食物开窍又醒
如喝玫瑰花茶、桂花茶、茉莉花茶等,在水果方面选香蕉、菠萝这些香味浓郁的水果,它们本身可帮助大脑产生5-羟色胺,这也符合中医芳香可开窍醒神的理论。
同时,吃复合性碳水化合物能改善心情,效果虽慢但更合乎健康。
04. 琴棋书画怡情兼养性
单就听音乐而言,可增添生活中的乐趣,缓解紧张情绪,故清代医学家吴尚有言:“七情之病,看花解闷,听曲消愁,有盛于服药者也。”
中医五行“木、火、土、金、水”分别对应古乐中的“角、徵、宫、商、羽”五音,当人们出现情绪问题时也可用五行五音的相关理论进行音乐治疗。
如被烦恼困扰,出现抑郁易怒等肝气郁结症状时,应多听“角”调式乐曲,代表曲如《胡笳十八拍》,欣赏此类曲目有利于平调旺盛的肝气,起到疏肝理气的作用。
如生活工作压力较大,睡眠欠佳,容易出现心慌、胸闷、烦躁等心火偏旺的症状时,应多听“徵”调式乐曲,代表曲如《紫竹调》,此类曲目活泼轻松,对调理心气有较好的作用。
音乐可以洗涤心灵,调畅气机,在聆听中曲调、情志、脏气共鸣互动,有助于心脉通畅、情绪舒展。
4、饮食疗法
冬令进补能使通过饮食摄入的营养物质、能量更好地储存于体内,食补是最好的选择。著名医学大家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食治篇》中说到 :“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血气。”对于体质虚弱的人群来说,也可以通过药补的方式,达到扶正固本、增强抵抗力的作用。
在我国,冬令进补已成习俗。这是因为冬天气温低,人体代谢相应下降,精气物质封藏,服用补药补品,有利于吸收储存,对身体健康最为有利。然而,每个人体质不同、年龄各异,食补药膳有宜忌。
01. 因人而异行补养
气虚体质可以在常规的煲汤、炖菜等过程中加入少量黄芪、人参等补气之品;
阴虚者易多食滋润之品,如莲藕、阿胶、银耳、燕窝等;
脾胃素虚之人,需先调理好脾胃功能,再服补药补品,可增加滋补效力,不然会发生“虚不受补”的情况。
02. 食补药膳有宜忌
体质平和、阴阳平调、营养状况较好的人群在冬季保持正常的均衡饮食即可,无需特殊补养。
对于体质虚弱、易疲劳、自觉精力不足、易感冒、反复生病、怕冷、大病久病术后等人群,可以通过食补、药膳等方式,以达到增强抵抗力、改善体质的目的。
相反,急性疾病大发作、发热、感染性疾病感染未控制期间,即使是冬季也不适宜进补,要以清淡饮食为宜。
03. 避食生冷护脾阳
生冷果蔬大多性寒,长期大量食用易损伤脾胃之气。尤其在立冬之后,即使是健康人也要少吃寒凉的食物,体质偏弱或平素脾胃功能较差的人群尽量不吃生冷果蔬之品。
明朝皇甫中的《明医指掌》记载:“虚弱人,口食生冷寒凉之物,手足厥冷,脐腹绞痛,脉脱或迟。”素体虚弱的人忌服慎服生冷寒凉,也是护阳避寒的重点。
飞鸿踏雪泥,澡雪而精神
古人将“小雪”列为三候:“一候虹藏不见;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三候闭塞而成冬。”
在古人看来,彩虹是阴阳之气交接的结果,小雪之时阴阳之气不再交接,故彩虹不再出现;5天之后,阳气回到天上,阴气降到地下;再过5天,天地之气闭塞,真正的冬天就要来了。
老子讲:“万物负阴而抱阳”,万物背负于阴而拥抱着阳,互相调合才得以生生不息。
小雪时节,天地不通,阴阳不交,所以万物失去生机。
节气的变化,是自然的道理,也是人生的启迪。
对于人生,苏轼曾做过一个精妙的比喻:“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人的一生到处忙碌奔波像什么呢?应该像飞鸿踏在雪地吧。
这雪地上因那偶然的机会,留下了脚爪的痕迹,可是鸿还得继续飞行,哪还记得这痕迹留在何方?
人生就是起起落落的旅途,你我都是匆匆过客,既有展翅翱翔,也要在地面短暂修整,最终都要离开。
一个人在旅途中能够走多远,其实并不是单纯由个人能力所决定的。
运势、时机等等,都是影响因素。外界因素不成熟时,就不要盲动,盲动只会落得被动,保存实力,待时而动。时机一到,则顺势而发,动如脱兔。
人在低谷时,要不断丰富自己的层次,提升自己的境界。
所以,庄子讲:“澡雪而精神。”
小雪时节,藏好来年的种子,孕育来年新生的希望。
扛得住逼人的寒气,才能在生活里稳步前行。
雪“未盛”为美,人“未盛”是慧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
小雪与大雪不同。“未盛”的小雪,既点缀了世界,又化成水,滋润了世界,然后蒸发成气,了无痕迹。
大雪过后,积雪成水,水又成冰,阻碍出行,反而惹人厌恶。
“未盛”之中,也蕴含着以天道指引人道的大智慧。
中国自古就讲一个“度”,忌讳太盛、太过,水满则溢、月圆则亏、物极必反,圆满和极致并不是一种吉祥和吉利的状态。
李密庵在《半半歌》中言:“饮酒半酣正好,花开半时偏妍。”
花全开,就开始凋谢;月全圆,就开始残缺。酒至微醺,花开半朵,反而是最好的状态。
老子曰:“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做人做到恰如其分,做事做到恰到好处,知进知退,才是一个人的大境界。
凡事有度,话不可以说尽,要把握分寸;事不可以做绝,要留有余地。
曾国藩写给弟弟的家书中说:“平日最好昔人‘花未全开月未圆’七字,以为惜福之道,保泰之法,莫精于此。”
《菜根谭》中也说:“花看半开,酒饮微醉。此中大有佳趣。若至烂漫酕醄,便成恶境矣。”
聪明中难得糊涂,深情中恰到好处,刚强中不卑不亢。
“未盛”,这是一种含苞待放的人生状态,满满的从容和美好。
虚室能生白,人生要留白
“梅须逊雪三分白”。皑皑白雪,自古就是洁净与智慧的象征。
庄子说:“虚室生白,吉祥止止。”
空的房间才显得敞亮,如果房间堆满了东西,有光亮也透不出来。
人心如果清除了杂物和垃圾,把蒙蔽心灵的尘埃扫空,那么心中就会充满阳光,结果当然是一派吉祥。
虚寂生智慧,空旷生明朗,这就是“虚室生白”,换一种说法,就是“留白”。
“留白”,是绘画中的一种技法,在构图时有意识地留出“空白”,这“空白”并非没有东西,而在于求其空灵,虚中求实,从而达到“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
人生同样需要留白,要懂得放下繁华,放弃无意义的忙碌,静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有限的生命里,不能只是被名利填满,而忽视了健康、快乐、家庭等等,不管如何匆忙,还是要找空隙放慢匆匆的脚步,给心灵留一点属于自己的时间。
疲惫的心灵需要一段留白给心灵放假,以保持一份清净和淡定,不迷失自己,才能游刃有余、退去浮躁。
人与人的相处也需要留白,再亲密的关系,也必须给别人留下空间,不要试图走入对方太过私密的领地,拥有留白的关系才会轻松和惬意。
人随着渐渐年长,就会懂得节制、自省,也懂得了留白之美。
留白处,自有生活,自有草长莺飞、光芒万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