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见某讣告:不过四十七岁,说是“坠楼自尽”,又说“债务缠身”。然而这人的名字,我依稀记得——他曾造出过一条蛇,一条能攀上摩天楼的铁蛇,载着五百斤的灭火弹。铁蛇未死,造蛇的人却先成了灰。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54a9281ae6980813035e303879e07ba.jpg)
张代兵
再翻旧闻,又有三十八岁的冯旸赫,在京郊路上遭遇车祸;五十五岁的汤晓鸥,前日还在谈AI改变世界,后日便成了病逝二字;四十五岁的孙剑,死时连病因都不肯说透。这世道,竟比实验室里的数据更荒诞。
本来不愿信鬼神,可这般密集的亡故,倒像是阎王爷的生死簿漏了窟窿。但若说是天命,为何死的偏偏都是造无人机、研人工智能等科技方面的?这些名字连起来,恰似有人用朱笔在科技树的主干上画了个红叉。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c49444e75ac006442561379e922382e.jpg)
冯旸赫
上网查看了一下,以下是中国近年来在人工智能、无人机、国防、半导体和航空航天技术领域去世的部分领军人物名单:
张代兵——2025年1月3日去世,享年47岁。生前为原国防科技大学无人系统研究所副所长、长沙云智航科技创始人,研制中国首台蛇形机器人,突破无人机高空灭火技术(载重达500千克),推动军用无人机技术发展,网传因公司债务压力跳楼自杀,但其家属未确认。冯旸赫——北京出差期间遭遇车祸,于2023年7月1日去世,享年38岁。生前为国防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智能辅助决策平台“战颅”首席设计师,在强化学习、智能博弈、兵棋推演等领域取得突破,主导研发“战颅”系统,获多项国家级奖项。汤晓鸥——商汤科技创始人、人工智能领域领军人物,推动计算机视觉技术发展,商汤科技成为全球AI独角兽企业。于2023年12月去世,享年55岁,网传跳楼自杀,后公司辟谣称其因病去世。孙剑——45岁,2022年6月突发疾病去世(具体未披露)。旷视科技首席科学家、人工智能专家在计算机视觉与深度学习领域有突出成就,曾任微软亚洲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张效信——62岁,2024年12月15日死于交通事故。生前为空间物理与空间天气学家,在空间天气预警和航天器防护领域研究成果显著,支撑我国航天事业发展。想起东洋某国半导体如日中天时,其工程师接连猝死,有人说是过劳,有人说是心病。后美利坚一纸《广场协议》,把东洋的芯片梦碾成了粉末。再后来,那些猝死的工程师坟头草已三尺高,而美利坚的硅谷依然夜夜笙歌。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de0d6729ddfcdb7d8a830f463c35568.jpg)
历史这老戏台,总爱换汤不换药。今日台上唱的仍是《霸王别姬》,不过虞姬换了旗袍——从前是东瀛的晶体管,如今是华夏的无人机。你看那华盛顿的老爷们,前脚制裁华为断芯片,后脚逮捕孟晚舟,见着大疆无人机便喊国家安全,遇着TikTok算法又说数据毒草。明枪放罢,暗箭岂会收弓?
真正的厮杀,原是不必见血的。冯旸赫研发的战颅系统,能推演百万兵棋博弈;张代兵造的无人机,可在火场穿梭如燕;汤晓鸥训的AI,识人脸快过苍鹰啄食。这些物件若长成参天大树,美利坚的科技霸权怕是要漏风。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7809e8055f38d9c7a30faaef06fd5ce.jpg)
孙剑
忽想起CIA某份解密的旧文件:“必要时,可对敌国科研核心实施非对称打击。”这话说得文雅,翻译成白话便是:杀不得将军,便毒其军师;毁不得城池,便焚其粮仓。
冯旸赫院士车祸现场,行车记录仪恰好失灵;汤晓鸥坠楼前夜,公司账目突遭审查。这些零碎传闻,官方皆称巧合。可捣鬼有术,也有效,然而有限。世上哪有这许多巧合,偏生在要害处连环相撞?又闻某智库报告:中国AI领域顶尖人才死亡率,近三年增了三成。这数字冷冰冰的,倒比热血更能惊醒梦中人。
这场景叫人脊背发凉。想起某国“学术交流”项目,专邀中国青年才俊赴美;想起某实验室“意外”失火,十年数据成灰;想起某归国学者入境时,笔记本神秘失踪。原来杀人的不止子弹,捧杀的软刀更利。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e4dc53f94b7f6fdba148c35c1e15768.jpg)
有人笑我多疑:“美利坚自由灯塔,岂会行此龌龊?”我便指给他看:五角大楼的AI杀人蜂项目、洛克希德·马丁的第六代战机、波音公司的太空武器。这些钢铁怪物,哪个不是喝着别国工程师的血长大的?又有人搬出法治、文明。我却想起关塔那摩监狱的镣铐、叙利亚上空的白磷弹、印第安保留地的铀矿废料。在帝国霸业面前,人命尚且不如草芥,何况区区规则?
深夜翻看逝者遗稿,冯旸赫最后一篇论文写道:“智能博弈的最高境界,是让机器学会守护生命。”纸页上的公式如群星闪烁。忽有飞蛾扑向台灯,在光晕中焚成一道青烟。今日科技精英的血,不该只染红阴谋论的话本,而要点燃自主创新的火把。你看那航天城的焊花,深夜实验室的灯光,量子计算机的蓝光——这才是破暗的炬火。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aa4cf5c9357483d0f56aafc0c7a3430.png)
暗处或有黑手,但漫天星斗终究属于抬头望天的人。往后的路,该用国产芯片铺就,用自主算法导航,用龙芯北斗照彻前程。那些中途倒下的身影,终将成为路标;不是指向猜疑与怯懦,而是通往星空与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