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安徽省纪委监委一纸通报:退休8年的省国资委原主任许崇信被查。这位曾执掌万亿国资、推动淮北矿业等7家国企上市的“混改教父”,从矿工逆袭正厅级高官的励志剧本,最终写成了“能吏变贪官”的警示录。这位从矿井里爬出的“改革先锋”,为何倒在反腐深水区?

1976年,20岁的许崇信在淮南大通矿下井挖煤,井下800米的黑暗成了他人生第一个阶梯。此后31年,他从采煤队工人一路攀至淮北矿业集团董事长,将这家老牌煤企打造成千亿级能源巨头。2008年主政淮北市时,他顶着“资源枯竭型城市”压力强行上马煤矿扩建,村民举报征地补偿款遭截留的冲突,与GDP狂飙的数据同时刻在政绩碑上。

通报显示,2010年许崇信执掌安徽省国资委后,他开启了更疯狂的权力变现:淮北矿业借壳上市募资80亿,省属化工企业控股权被神秘民企以低于评估价30%拿下,实控人竟与其亲属商业版图深度交织。在他“服务优先”改革大旗下,安徽国资证券化率飙升,但巡视组痛批“监管睁只眼闭只眼”——这句他自诩的执政哲学,最终成了腐败通行证。
2016年退休后,许崇信化身“企业导师”,以Z协常委身份频繁出入旧部企业。这种“退而不休”的戏码,被指为“期权腐败”铺路。与其同期落马的上海、辽宁等地国资委主任,同样上演着“在位播种、退休收割”的戏码,暴露出国资监管体系的致命漏洞:能人腐败往往披着改革外衣,而离任审计却追不上权力余温。

当68岁的许崇信走进留置室,他身后留下一连串未解之问:混改盛宴中流失的国有资产去了哪?突击入股的影子股东是谁?监管者自己失控时,谁能按下暂停键?这场始于矿井深处的堕落轨迹,给所有改革者敲响警钟——没有监督加持的闯关,终将撞上法治的南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