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杜鲁门”号航母的甲板在3月16日清晨被爆炸声惊醒,18枚导弹与自杀式无人机突破防空网,在距舰体300米处坠海。这场针对美国第五舰队的突袭,标志着胡塞武装与超级大国的对抗进入新阶段。当全球目光聚焦红海,一支曾被视作“地方民兵”的武装力量,正用实战颠覆现代战争法则。
2025年3月15日,美军出动12架F-35战机对也门萨那实施“斩首行动”,宣称摧毁37处军事设施。卫星影像却显示,胡塞武装在空袭后6小时内,将导弹发射车转移至北部贾沃夫山脉的洞穴体系。这些深达60米的地下工事,配备伊朗提供的通风与伪装系统,成功抵御了钻地弹打击。
游击战术的升级更令美军头疼。胡塞采用“蜂群战术”,每次齐射包含3枚不同射程导弹:短程导弹吸引宙斯盾系统拦截,中程导弹消耗标准-3防空导弹库存,末段则由“巴勒斯坦-2”高超音速导弹突防。五角大楼内部报告承认,单次防御成本高达3800万美元,而胡塞的单次攻击成本不足其1%。
在沙特边境的也门实验室,工程师阿布·巴克尔向记者展示零件:中国台湾生产的数控机床、马来西亚微芯片、俄罗斯导航模块。这些民用物资经改造后,组装出射程1500公里的巡航导弹。胡塞军需官透露:“我们90%的零部件通过阿曼湾商船运输,剩余10%由伊朗货机经苏丹转运。”
2024年12月,胡塞宣布掌握固体燃料导弹技术。其试射的“火山-3H”导弹采用碳纤维壳体,飞行速度达8马赫。以色列铁穹系统对其拦截成功率骤降至17%,迫使特拉维夫启动耗资23亿美元的激光防御系统升级计划。
红海危机正重塑中东权力结构。4月2日,卡塔尔能源公司突然暂停向欧洲输送液化天然气,转而与胡塞控制区的石油商达成秘密协议。分析认为,海湾国家试图通过能源杠杆向美施压,避免卷入战争升级。
伊朗的“战略模糊”更显精妙。革命卫队少将沙拉米在德黑兰大学演讲时称:“抵抗轴心的科技共享从未止步。”卫星捕捉到伊朗货轮“波斯湾6号”在亚丁湾向胡塞转运神秘集装箱,美国海军研究所研判其中装载卫星制导组件。
美军中央司令部最新部署显示,“艾森豪威尔”号航母已驶向红海南部,与“杜鲁门”号形成夹击态势。但胡塞武装在4月7日用反舰弹道导弹击中英国油轮“海洋荣耀”号,证明其封锁能力未受压制。
这场较量暴露出现代战争的悖论:当2.3万亿美元打造的美国海军面对1.8万名轻装游击队员,传统军事优势难以转化为战略胜势。正如兰德公司报告所述:“胡塞重新定义了21世纪的非对称对抗,他们用500美元的无人机,迫使对手启动每发50万美元的防空导弹。”
红海的硝烟尚未散尽,但世界已清晰看见:当霸权遭遇扎根大地的韧性抵抗,钢板与芯片构筑的帝国防线,正在游击智慧的火光中显露出裂痕。
谎言与意淫 高兴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