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国对印度实施"对等关税",印度经济正面临2013年"缩减恐慌"以来最严峻考验。2025年3月29日,印度商工部长皮尤什·戈亚尔紧急飞抵北京,这是三周内第二位访华的印度内阁成员。这场外交冲刺背后,是特朗普政府价值70亿美元的关税大棒悬顶之下的绝地求生。
特朗普政府此次锁定的550项印度输美商品,精准打击其核心产业:占全球市场份额27%的仿制药面临25%附加关税,汽车零部件税率从7.5%跳涨至35%,农产品关税最高达150%。路透社获取的印度财政部内部评估显示,仅制药行业就将损失23亿美元出口额,导致全行业8.7万人失业。
印度试图以让步换取喘息空间:将美国摩托车关税从80%降至30%,取消价值14亿美元的杏仁进口限制,并承诺2025财年采购90亿美元美国页岩气。但这些筹码未能打动特朗普,其在佛罗里达竞选集会上直言:"印度必须停止占美国便宜"。
戈亚尔北京之行取得两项实质性突破:中方同意重启停滞两年的中印医药产业合作论坛,为印度仿制药开辟30亿美元中国市场;双方拟建立电子支付系统直连,解决长期困扰印企的对华贸易结算难题。更值得关注的是,印度主动提出将中国光伏组件关税从40%降至15%,这与其三年前在WTO对中国提起反倾销诉讼形成鲜明对比。
经济数据揭示急转弯的深层逻辑:2024年印度对美贸易顺差骤降38%,而对华逆差扩大至680亿美元新高。印度智库"观察家研究基金会"分析认为,扩大对华原材料进口成为维持制造业竞争力的关键,特别是电子元件和特种钢需求激增62%。
印度的战略摇摆体现在军事领域微妙变化:虽继续参加美日印澳"马拉巴尔"军演,但拒绝美军P-8A反潜机进驻安达曼群岛。与此同时,中印边防部队在班公湖地区启动首轮联合巡逻,这是1962年以来前所未有的信任建设举措。
这种平衡术面临内外压力。印度青年群体民调显示,77%受访者仍视中国为"最不信任大国",而美国传统基金会的报告警告,印度若过度倒向中国,可能失去"四方安全对话"机制内的特殊地位。莫迪政府不得不在国家安全委员会设立"中美关系评估特别小组",试图量化处理大国博弈的风险收益。
这场危机正在重塑南亚产业格局:塔塔集团暂停在古吉拉特邦的iPhone组装厂扩建,转而与比亚迪洽谈在泰米尔纳德邦共建电动汽车电池基地。更深远的影响在于数字货币领域,印度储备银行与中国人民银行就数字卢比-数字人民币兑换机制达成原则共识,试图规避美元结算系统的制裁风险。
截至发稿,特朗普仍未对印度最新让步表态。但无论4月2日的关税大棒是否落下,这场博弈已清晰揭示:当超级大国挥舞经济武器时,中型经济体正在被迫重构生存法则。正如新德里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查克拉瓦蒂所言:"这不是简单的关税战,而是全球权力体系裂变的先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