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南郊3月28日升起的硝烟,标志着中东地缘格局进入新危险周期。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当日强硬表态,称以军将"打击黎巴嫩境内任何方位的威胁",这番宣言距以军恢复加沙地面攻势。面对加沙与黎巴嫩两线作战的复杂态势,以色列的军事机器正以前所未有的强度高速运转。
冲突的直接导火索是黎以边境的连环火箭弹袭击。3月22日和28日,从黎巴嫩南部发射的火箭弹两次击中以色列北部城镇梅图拉,造成3名平民受伤。以军随即对贝鲁特南郊的达希耶社区发动空袭,这是自2024年11月停火以来以色列首次打击该区域。值得注意的是,达希耶不仅是真主党总部所在地,更驻有伊朗革命卫队海外行动指挥部。
以色列的军事冒险蕴含多重战略意图。首先,内塔尼亚胡政府急需转移国内压力,持续半年的司法改革抗议已导致其支持率跌破30%。其次,以军试图借机扩大对黎南部的实际控制,五角大楼卫星图像显示,以军已在边境线黎方一侧新建5处永久性哨所。更深远的目标则是彻底斩断伊朗-真主党武器通道,据《华尔街日报》披露,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已锁定黎境内17处疑似导弹仓库。
真主党当前处境堪称历史性低谷。2024年以色列发动的"断链行动"中,该组织遭遇领导层系统性清除:7月军事行动负责人舒库尔遭无人机斩首;9月总书记纳斯鲁拉与其继任者萨菲丁在贝鲁特公寓被钻地弹消灭;12月火箭部队指挥官卡比西死于手机爆炸装置。中层指挥体系同样遭受毁灭性打击,90余名战区指挥官在传呼机爆炸事件中丧生,导致其作战单位缩编至排级规模。
黎巴嫩内部的政治裂痕加剧了真主党的困境。2025年2月组建的新政府中,马龙派基督徒总统奥恩与逊尼派总理米卡提联手削弱什叶派势力,真主党首次被排除在内阁之外。与此同时,基督教政党"黎巴嫩力量"掌控外交、能源等要害部门,其党魁贾加公开呼吁解除真主党武装。这种教派政治角力,使真主党陷入"外无强援、内有掣肘"的困局。
军事实力的断崖式下滑更令真主党雪上加霜。以色列国防军评估显示,该组织库存火箭弹从巅峰期的13万枚锐减至不足2万枚,射程覆盖范围从特拉维夫退缩至加利利地区。2024年10月计划的"万弹齐发"攻势,因导弹数量不足被迫取消。尽管伊朗试图通过叙利亚转运武器,但亲美武装"沙姆解放组织"1月在霍姆斯截获的358套防空系统,暴露了德黑兰补给线的脆弱性。
国际社会的反应呈现两极分化。美国务院表态支持以色列"自卫权",而法国总统马克龙谴责以军行动"破坏区域稳定"。俄罗斯则通过黑海舰队向黎巴嫩运送人道主义物资,被解读为对真主党的隐性支持。联合国驻黎临时部队已进入最高戒备状态,防止局部冲突升级为全面战争。
这场危机折射出中东权力重构的深层矛盾。当以色列F-35战机掠过贝鲁特天际线时,真主党残存的"努尔"导弹阵地却陷入沉寂,这种实力悬殊的对抗,或许正是内塔尼亚胡敢于双线作战的底气所在。但历史经验表明,低估抵抗组织的韧性往往要付出惨重代价,2006年黎以战争的教训犹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