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白室的守护者——鄂尔多斯万户的兴衰

看史论史说史解史 2023-12-27 23:53:09

蒙古黄金家族的中兴之主达延汗在满都海夫人的帮助下西驱瓦剌并平定了被异姓封建主把持的鄂尔多斯、土默特、永谢卜等右翼诸部,统一了东蒙古,重建六万户,并在八白室之前重新宣布自己的汗号,象征着自己在黄金家族地位的重振,并派自己的子孙统领六万户,其中鄂尔多斯万户在明代蒙古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而其地理位置也非常固定,在今天仍然称其为鄂尔多斯,是内蒙古自治区的市级建制,其地域范围和当年的鄂尔多斯万户重合度相当大,这倒是有意思的现象,本文今天就叙述一下鄂尔多斯万户的兴衰历史。

鄂尔多斯万户方位(篮圈)

‬鄂尔多斯万户的由来

鄂尔多斯万户是达延汗分封的六万户之一,是归其第三子巴尔斯博罗特掌管的部落,明廷称其为阿尔秃厮、袄尔都司、斡尔笃思等等,鄂尔多斯乃是清朝时期的译法。这个词是蒙文ordos的音译,ordo表示宫账斡耳朵,加上s是其复数形式。之所以将“鄂尔多斯”之名冠于该部之上,是因为该部负责成吉思汗“八白室”的祭祀,正如达延汗所言:“鄂尔多斯乃守主上八白室,受大命之国也”。

《蒙古源流》

这儿就有必要解释一下“八白室”这个词。所谓“八白室”,就是指八座白色的大毡帐组成的成吉思汗的灵堂,其中包括成吉思汗生前住过的斡耳朵(ordo),还有其相继去世的几位哈屯的灵位等。总而言之,“八白室”做为祭祀成吉思汗之所的专有名词沿用了下来,负责祭祀其众斡耳朵的部落便以ordos命名,这便是鄂尔多斯万户。

《阿勒坦汗传》中注疏对“八白室”的解释

自元末黄金家族大权旁落之后,鄂尔多斯部做为右翼蒙古的一部分,其控制权一直掌握在异姓封建主手里。在达延汗兼并右翼蒙古之前,鄂尔多斯部一直被满都赉阿都勒呼所掌控,并驻牧于河套地区。在1509年,达延汗派遣自己的次子乌鲁斯博罗特来鄂尔多斯部担任济农,满都赉阿都勒呼和另外一位异姓封建主亦不剌发动叛乱将乌鲁斯博罗特杀死,这当然为达延汗所不容。1510年,达延汗率领左翼蒙古大军驱逐了满都赉、亦不剌等人,平定了右翼蒙古,接着任命他的第三子巴尔斯博罗特为右翼三万户的首领,此时的鄂尔多斯部自然在其统治之下。

《蒙古源流》:“因我有功之巴尔斯博罗特,躬自为我收服右翼三部之地,故令为右翼万户之济农乎!”,遂令赛音阿拉克(巴尔斯博罗特)为镇右翼三万之济农矣。

《蒙古源流》

但是,自达延汗重建六万户后,谁是鄂尔多斯部的首任济农却有不同的说法。据清代的《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记载,巴尔斯博罗特是鄂尔多斯万户的第一任济农,所谓“元太祖十六世孙巴尔苏博罗特始居河套,为鄂尔多斯济农”,但《蒙古源流》只称其为右翼三万户之主。

《蒙古回部王公表传》

而明代史书则多以巴尔斯博罗特之子衮必里克济农为鄂尔多斯第一任济农,如魏焕的作品《皇明九边考》里就记载为:阿尔秃斯部下为营者七,旧亦属亦不喇,今则大酋吉囊(衮必里克)领之。对于这一点,我认为鄂尔多斯万户做为传统意义上的“八白室”守护者,意义非凡,极有可能是巴尔斯博罗特居于河套,鄂尔多斯万户为其直属,故担任鄂尔多斯济农,同时也兼管着土默特、永谢不两个万户。所以,我个人认为巴尔斯博罗特确乎是鄂尔多斯万户的第一任济农。

《皇明九边考》

‬鄂尔多斯万户的发展

上文提到做为达延汗第三子的巴尔斯博罗特,镇压右翼蒙古异姓封建主有功,奉达延汗之命,为鄂尔多斯万户济农,并统领右翼三万户。在达延汗去世后,原定继承汗位的长孙博迪(其父图鲁博罗特早亡)尚在冲龄,巴尔斯博罗特遂生起篡位之心,干脆破坏嫡长子继承制,以叔父的身份当上了大汗,称哈不害罕,意为叔皇帝(这段让我莫名其妙的想到了多尔衮)。但汗位的合法继承人博迪立刻前来问罪,“你乘我幼小之际,非礼地窃据了可汗之位,而今你若肯朝拜于我,便予以宽恕。”,巴尔斯博罗特自知理亏,只好把大汗之位还给了博迪,他本人也在不久后去世。

《蒙古黄金史纲》

这起篡位事件在明代史书中也有记载,据叶向高的《四夷考》所言:小王子死,有三子,长阿尔伦,次阿着,次满官嗔。阿尔伦前死,二子,长卜赤,次也明,皆幼,阿着称小王子。未几死,众立卜赤。这儿的阿着即是巴尔斯博罗特,卜赤即博迪,尽管在书中把图鲁博罗特和乌鲁斯博罗特混为一人,但书中所写巴尔斯博罗特一度称汗位应该为事实。值得一提的是,《蒙古源流》的作者萨囊彻辰因为是巴尔斯博罗特的子孙,对此讳莫如深。

《四夷考》

巴尔斯博罗特死后,其长子衮必里克济农(明称吉囊)继掌鄂尔多斯万户,统领右翼三万户。在他手里鄂尔多斯万户从七营整合为四营,“曰哱合厮,曰偶甚,曰叭哈思纳,曰打郎”。

在1532年和1534年,他和弟弟阿勒坦汗(明称俺答)向西两次攻打青海,追杀以前的异姓封建主亦不剌等人,将他们驱逐。向北又和阿勒坦四次征讨反叛的兀良哈万户,在第四次征讨胜利后,他因功获得了墨尔根济农之号,“为卓越墨尔根哈喇(衮必里克之幼名)已成为国尊尚号曰墨尔根济农”。

《阿勒坦汗传》

向南又与其弟多次入掠明朝陕西、山西境内,这些掠夺战争给当地造成了极大的破坏。直到嘉靖二十一年(1542),衮必里克济农因为纵欲无度在37岁时逝世,“时吉囊掠忻、代倡妓,纵淫乐不休,病髓竭死”。在他死后,鄂尔多斯部的势力逐渐衰弱,右翼蒙古实际统治权力转向其弟、掌管土默特万户的阿勒坦汗手中,至此,鄂尔多斯万户可以说成为了土默特万户的附庸。

《蒙古源流》中记载鄂尔多斯万户析产

在衮必里克济农死后,其留下来的九个儿子析其产业,分割其原来的直辖领地,各领有鄂托克,等于鄂尔多斯万户被子分为九,接掌济农的为衮必里克的长子诺延达喇(明称吉能),在其执政期间,其统治力已经削弱,其部主要追随右翼蒙古共主阿勒坦汗东征西讨,右翼蒙古在阿勒坦汗的率领下,向青海扩张,不少鄂尔多斯部人就迁往了青海地区。

隆庆五年(1571)五月,土默特部阿勒坦汗通过把汉那吉事件与明朝实现议和,被封为“顺义王”,实现了与明朝通贡互市的愿望,此事史称“隆庆和议”。诺延达喇也看上了通贡互市利润巨大,积极要求与明廷通贡互市。阿勒坦汗也为这个侄子操碎了心,一再陈情明廷,希望明廷能给诺延达喇以通贡互市之权,“将臣兄吉囊子孙吉能等,原系臣长枝,臣已约会,同心内附,彼亦输心归顺。今臣等各受封官,吉能等未蒙授职,臣等恐祖宗怪臣等,伏望圣恩,将吉能一体赐以官职,许其贡市”。

北狄顺义王俺答谢表

而明廷这边,首先是由于鄂尔多斯部与陕西三边长期攻杀,仇恨颇深;再者,鄂尔多斯万户相对于阿勒坦汗统辖的土默特万户实力不足,在明廷看来等于是阿勒坦汗的跟班。一开始并不愿意给予鄂尔多斯万户通贡互市的权力。但从明代辅臣张居正陈述中得知,阿勒坦汗的请求似乎还是有些分量的,在充分思考后,才给予鄂尔多斯万户通贡互市之权。隆庆五年六月,明廷授予诺延达喇为指挥同知,其部下多人得授指挥、千户、百户等职,同时在边界设立互市场所。

《明经世文编·卷三百二十八》:套虏与云中上谷,微为有间,款贡之议,始于顺义,故事每优假。套虏初求贡甚急,我固未之许也。后以顺义为之恳乞,黽勉从之。

《明经世文编》

诺延达喇于1572年逝世,长子布延巴图尔鸿台吉(明称把都儿黄台吉)嗣位为济农,并袭父职都督同知。其在任期间,西征瓦剌,收服了辉特部首领额色勒贝侍卫,其后与又与其堂兄弟库图克台彻辰鸿台吉(明称切尽黄台吉)攻打杜尔伯特部,但在西征过程中被额色勒贝刺杀而亡。明朝史书也记载了此时,谓把都儿黄台吉“为西瓦剌所杀”。

《北虏世系》

‬鄂尔多斯万户的衰弱

在布延巴图尔鸿台吉死后,在库图克台彻辰鸿台吉拥戴下,布延巴图尔13岁的长子博硕克图(明称卜失兔)于1576年继承为鄂尔多斯济农。一开始其与明朝关系好。

但随着土默特万户阿勒坦汗的去世,博硕克图济农开始不满意现有的市赏(也是土默特部自身衰弱,镇不住场子了),他认为右翼蒙古鄂尔多斯、土默特、永谢卜万户三分天下,明朝对蒙古的市赏“宣大甚厚而延绥独薄,我是以未服”。在明廷眼里看来,鄂尔多斯万户的等级比土默特万户更低,一个是顺义王,一个是都督同知,抚赏额有等级差异很正常,对于博硕克图济农的要求直接予以拒绝。恰好其属下有两名首领在赴市途中得天花而死,其家属怀疑是喝了明朝边吏的毒酒所致,以至于博硕克图和明朝的关系非常僵。

《万历武功录》

在万历年间二十年前后,套部与明廷边军屡次发生军事冲突。比如在万历二十年宁夏哱拜叛乱,博硕克图和庄秃赖(钟都赉卫征诺延,为衮必里克六子班札喇卫征诺延次子)就出兵响应叛乱,结果被明将李如松率部击退,明朝并以取消抚赏相威胁,博硕克图等人未敢深入。

在这一时期,鄂尔多斯万户由于多封众建早就已经四分五裂,“套部分四十二枝,各相雄长”,博硕克图完全没有统驭全局的能力,“徒建空名于上”,鄂尔多斯部与明廷发生的冲突根本不是博硕克图可以掌控的,分裂的鄂尔多斯万户此时衰弱已极。

《明史》

1624年,博硕克图济农死去。1626年,其长子策凌额尔德尼洪台吉继位为济农,但在6个月后亦死。1627年,博硕克图济农的次子额璘臣继位为济农。

也算是额璘臣倒霉,正值蒙古察哈尔部大汗林丹汗西进右翼地区,额璘臣济农与土默特、喀喇沁等部联合对抗林丹汗的兵马,但被林丹汗打的大败,“西人皆望风溃”,林丹汗“更遣精兵骑入套,吉囊子孙皆俯首属之”。1632年,清太宗皇太极征讨林丹汗,林丹汗裹挟着鄂尔多斯部众向西退却,“插汉偕套虏走大漠”。额璘臣随着林丹汗可能在宁夏、甘肃活动了两年,返回河套,1634年林丹汗身死,1635年,额璘臣意图与林丹汗的儿子额哲结盟,意图吞并察哈尔余众,结果被迅速赶到的多尔衮率领的后金军阻止,“额璘臣惧,献察哈尔千余户”,率部归附后金,鄂尔多斯部被清廷编为七旗,接受清廷约束。

《蒙古回部王公表传》

综上所述,鄂尔多斯万户做为六大万户之一,有着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其第二代领主衮必里克的早逝,遂长期依附于土默特万户,而在后期由于草原分封制的松散型,走向衰弱、分裂,在察哈尔部的打击下更是衰朽不堪,最后遂归降清廷,成为清朝臣属。

附注:鄂尔多斯万户历代济农:巴尔斯博罗特——衮必里克——诺延达喇——布延巴图尔鸿台吉——博硕克图——策凌额尔德尼洪台吉——额璘臣

引用文献:《蒙古回部王公表传》、《蒙古源流》、《明史》、《明经世文编》、《万历武功录》、《北虏世系》、《皇明九边考》、《阿勒坦汗传》、《四夷考》、《明史纪事本末》、《北狄顺义王俺答谢表》、《蒙古黄金史纲》

2 阅读:30